分享

“兵”“勇”其实并不同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6-09-23

 

“兵”“勇”其实并不同

 

  现在,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清宫戏”。如果注意细节的话,会发现其中的士兵有的穿着带有“兵”字的衣服,有的士兵身上的衣服却是带着“勇”字;很多人就奇怪,莫非是道具不够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其实呢,这是清代军事史上特有的现象。

  史载,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和军事斗争的需要,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并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但是随着军事斗争的需要,不得不征用八旗之外的汉人为兵,称为绿营兵,与八旗兵一道构成了清代的国家常备武装力量。

  绿营兵虽然与八旗兵的使命都是维护统治,保家卫国,但是清代一直对八旗兵十分倚重,所以绿营兵所受待遇就与八旗兵差远了。按照八旗制度,八旗兵大部分卫戍京师,为国家精锐部队,掌管京师安全;绿营兵则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要比八旗兵多几倍乃至几十倍,用来镇压民众造反。所以,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在地方上行军的大多是绿营兵而非八旗兵。

  每逢战事,若八旗兵和绿营兵不足用,则就地取材,临时招募乡勇组成军队,战事结束后立即解散,他们并不是国家正式的军队。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改非正式的乡勇为练勇,大练湘军,定兵制,发饷粮,称为勇营。从此,“勇”就和“兵”一样,成为国家的正规军。为了区别“勇营”、“八旗兵”和“绿营兵”,规定“勇营”身着“勇”服,而后两者则穿“兵”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