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大素养成学生成长“新标杆”

 戴小眼镜的老师 2016-09-23

□ 本报记者 刘丽 综合报道

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正式发布,敲定了学生应具备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

增加“责任担当”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这项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六大素养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

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值得注意的是,正式确定的核心素养除保留初稿中9大素养的人文底蕴等4大素养外,把“身心健康”改为“健康生活”,新增了“责任担当”这一项。

近百人历时3年研究制定

当天的发布会还披露了核心素养的研究制定过程。据了解,联合课题组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研究工作历时3年。联合课题组分析比较15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的程序方法、指标框架和落实情况;通过教育政策研究,传统文化分析、课程标准分析等工作,同时进行大量访谈和调查和论证会,又在初步提出的核心素养总框架上反复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通过三方面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具体而言,主要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3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自主发展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社会参与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相关

深圳学生八大素养

“品德”为先

2014年7月,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此为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而特别出台《指导意见》,在国内尚属首创。《指导意见》将八大素养的提升列为主要任务,覆盖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8个方面。《指导意见》将品德素养提升排在首位,并明确提出“传承深圳精神”的任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