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什么而读书? 以前,周恩来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放假前,了解学生为什么读书?普遍的答案是“为考上大学”“为生活更好些”“为将来找个好工作”“为父母增光”等。这些都反映了现代社会学生狭隘的读书观,为了自己的幸福而读书。那么怎样将这个幸福扩大呢? 安老师认为:生存+享受+回报社会=幸福。首先,有尊严的生存是幸福的前提,一个人只有挺直了腰杆活着,才能活得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让人尊敬。其次,有层次的享受是幸福的升级,享受分为低级的享受和高级的享受,比如打麻将、喝酒、赌博等,这些低级的、没有一点趣味的活动,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情趣。而听一些经典音乐,做一些健身活动,既强身健体,又陶冶了情操,何乐而不为呢?最后,回报社会,用自己的毕生所学、身外之物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回馈社会,快乐自己,一举两得。 听了安老师的报告,我深有感触,人一生有几大需求。生存首当其冲,一个人通过自己勤劳和智慧堂堂正正的活在天地之间。当生存不成问题,不是“饱暖思淫欲”,沉迷于声色犬马的等感官刺激;而是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到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年轻的时候,生活是何等精彩、快乐而又那么令人难忘!当一个人轻松解决温饱,又有那么多的往事值的回忆。这是,我们就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我的价值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我的价值就是带给周围的人们、祖国的同胞甚至全人类他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看到这些,他们就会想到你在21世纪如何回报社会,那应该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