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关于高血压的13大误区,别再被忽悠了!

 君悦2015 2016-09-23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平均每3个成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但是人们往往对该病认识不足,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不仅影响了血压的有效控制,也不利于对于心血管风险的控制。


一、血压高一点没关系




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正常现象,认为“稍微高一点没关系”,造成有些高血压患者得不到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实,大量观察研究证实,血压即使稍微高一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对于高血压,千万别采取不在乎态度,一定要认真对待。


二、全凭感觉服药




高血压病人没有症状时就误认为自己血压正常了,平时就不吃药,这是不对的。因为有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即使高到200mmHg以上也会没有症状,这些病人称之为适应性高血压,即使有症状也常无特异性,服药的唯一依据是测量到高血压数值。


三、“是药三分毒”,尽量不吃或少吃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愿服药,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抗药性”。确实,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用药不正确会带来问题。但经过严格审批上市的药物,基本上都是安全有效的,不必过虑。且降压药不会产生抗药性,血压控制得越早,才能越早的保护血管。只要需要,我们就应该在医师指导下吃药。


四、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血压降到正常,只能说明药物的效果,不能说明高血压已被治愈。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在减药过程中,应当监测血压的变化。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


五、只服药,不看效果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了,不关注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另外,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


六、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按医嘱服药,而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一味追求新药、特效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


七、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了,就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其实不然,除非高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须快速降压,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用药后4~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易发生脑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当然有一种例外,那就是急性高血压病人(包括伴有急性靶器官损伤的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急症),他们需要住院尽快地将突然急剧增高的血压控制。


八、过分关注血压数、频繁调整用药




部分患者对自己的血压值过分关注,测血压过频,频繁调整降压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一天24小时内的血压水平是有波动的,有峰有谷,不同时间段测量血压,其数值有所不同。而且血压也受气候、心理、身体因素的影响。对此,不能认为是血压不稳而频繁加减药量。


九、不断变换药物品种




“不要老是吃同样药物,以免失效。”具有这样观点的病人常主动地不断变换降压药物的品种。其实这是不对的。选择某些降压药物,获得满意效果后应继续坚持服用,一般不会失效,如有血压波动情况发生,应该寻找其他原因,包括感冒、发热、情绪波动、熬夜、过度劳累等都可导致血压波动。


十、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有些人认为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只能表示一个偶测的血压值,难以全面地反映血压的状况。自己在家中测量状态放松,不受医务人员引起的紧张心理的影响,更能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多次测量血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血压。在看门诊时带着自己的血压记录,更能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十一、中药比西药安全



部分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副作用少。其实既然是药都有毒副作用,我们提倡吃有科学验证有效和安全的药物。某些人鼓吹某些天然药品的疗效,宣传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某些天然药降压,可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其实,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效果尚未肯定,不要盲目仅仅使用纯天然药降压。


十二、血压低于140/90mmHg(正常血压范围)就可以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迄今为止,仍有不少人更认为140/90mmHg是一个正常水平的血压值。其实血压140/90mmHg就已经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指南》(2005年)建议,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这里“以下”两字十分重要,因为目标值没有具体的下限。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缩压应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十三、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不运动或少运动,不能控制体重及吸烟,这样既不能很好的控制血压,而且会增加高血压的危险度,增加代谢综合症、冠心病、糖尿病发生的风险。高血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要管住嘴、迈开腿。


健康生活方式让你远离高血压



所谓健康生活方式,是指均衡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胸开朗等。实际上,这也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减轻体重  




过多的体内脂肪堆积是促发高血压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超重10%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如果体重减少5kg,就能有效降低血压,减肥的速度因人而异,一个月减重最好不要超过4kg,以后再根据全身反应和体重情况,决定进一步减肥的速度和目标。


二、采用合理膳食  


1、减少钠盐摄入




已经证实,钠盐的摄入与血压升高有关。低盐膳食有助于降低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6g。在日常生活中限盐主要是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2、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



研究还发现,素食者的血压低于荤食者,因而高血压病患者多进素食可降低血压。这种效果取决于水果、蔬菜、纤维素和低饱和脂肪摄入的联合效应。高血压病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鱼类,减少脂肪摄入。


3、限制饮酒




饮酒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病患病率之间有关联。建议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20~30g,女性则少于10~15g。患有高血压的人更应坚决戒酒,因为酗酒会明显增加脑中风发生的机率。


三、参加适量运动  




运动前,应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决定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中老年人宜参加有氧、伸展、增加肌力练习的三类活动,具体项目可选择健步、慢跑、太极拳、气功、迪斯科、游泳等,运动强度可征求医生的意见,须因人而定。


四、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长期处于不良状态者(如抑郁、焦虑、不满、沮丧、憎恨、愤怒等),不仅容易发生高血压病,而且血压往往较难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要格外注意精神和情绪的调节,也可请求心理医生帮助,逐步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


五、戒烟  




这点十分重要,因为烟中的尼古丁和焦油不仅可使血压出现一过性(指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升高,甚至还有增加脑中风发生的风险。吸烟还会降低服药的顺应性,使患者不得不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


责任编辑:白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