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 (AD)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病理特征主要是神经元外出现老年斑 (SPs)、神经元内出现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神经元及突触的丢失。目前全球约有三千多万 AD 患者, 到本世纪中叶将超过 1 亿。AD 起病隐匿, 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自身生活能力严重受损,但已错过最佳治疗期。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的剧增,寻找和建立早期诊断方法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近些年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脊液、血液和尿液中某些外周生物学标志物在临床诊断和早期筛查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但迄今为止,尚缺乏灵敏、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及相关的生化检测手段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疾病的进程。 那么,什么是外周生物学标志物?通过外周生物学标志物对 AD 进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如何?已经发现的外周标志物都有哪些?在临床实践中,这些外周标志 物是否具有预想中的作用? 本期丁香公开课,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和丁香园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王蓉和大家一起来讨论《阿尔茨海默病外周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丁香公开课与您分享更多北京市神经内科学会系列学术课程: 王蓉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实验室
王蓉,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神经元退行性变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及防治策略,特别是神经元信号转导通路在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小分子神经营养肽结构改造以及对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干预作用、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
兼任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常务委员、基础与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基础医学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健康与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委员、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教授、北京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63 项目子课题、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脑老化重点实验室子课题等,并参加国家科技部 973 项目、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课题等科研项目。获得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人才开发工程百人才、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3 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 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 1 项,获得国家级专利授权 6 项。共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 30 篇,通讯作者文章 65 篇,SCI 论文 18 篇,参与 8 部专著的编写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