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4)第三章和谐的世界文化

 puiyanada 2016-09-23

人类文化一直在演示着宇宙的轨迹,拥有一个对宇宙本体清晰的认识,就可以站在顶点来俯视一切哲学文化的变迁。我,一个小小的思考者,却能呈现给读者一个独一无二却又简洁明了的文化视角。

宇宙道体最主要的特性就是阴阳和谐,这一点在人类文化里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东西方文化正是相对的两级,一切总是这么的巧合;看不到宇宙文化的统一性,只能是我们的视野狭窄。过于厚此薄彼的问责显示的正是文化的劣根性,是人类内心自卑感的投射。智者察同,如果智慧足够,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纠结点上找到宇宙的大同,一个真正的觉悟者可以把这个基本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完全融合。

从本体的角度来看,人类理解宇宙和生命有三种主要的文化趋势:即东西方文化、巫术神秘文化和宗教。

首先概括西方文化:

人类几千年文化里,为什么西方世界科学家特别多?为什么很多赫赫有名的哲学家几乎都在西方出现?甚至国内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哲学读物都是西方的较多?为什么西方人的探索精神总是很强烈?西方世界的科学进步到底是什么原因?等等。从哲学观的角度来分析,答案就很简单——“穷则思变”。在西方文化的主流世界里,从来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可以较为彻底的诠释宇宙的根本和生命的意义,人们找不到存在的根源,下意识里的需求才会促使他们奋发图强。西方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总是持着真理的一端,这也许就是天意,他们总能找到宇宙的奥妙却无法将其整合。于是思维和存在、唯心和唯物这些争论总是不停。虽然意见无法统一,却能使人类能多层次立体地理解宇宙的意义,同时促进科技的发展。

西方文化是相对的微观文化,善于理性和系统的整理各类文化知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精密区分,严谨论证等无疑对人类的发展起着拓宽视野的巨大作用。从原子到量子,从哲学到心理学,哪怕是艺术都时时刻刻的体现出西方文化的特性。例如,就拿美术来说,细致入微的素描就是西洋画家的优势。西方人的动手能力比较突出,工业革命更是近代文明的一个大突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西方人总是先格物而后致知。

从人体治疗的角度上说,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善于解剖是西方文化的特点,外科手术是西医文明科技的产物,解析潜意识则是心理解剖的立脚处;中国人的心理和生理治疗是统一的,特别是中医,讲究整体施治,阴阳和谐、天人合一。

按照文化的走向来说,西方人比较喜欢逻辑分明的表达方式,线条般的肢解宇宙和生命的一切;东方文化则是意向的文化,用感觉去心领神会。

西方人勇于创新,是不断否定前人并有所超越的文化。就拿苏格拉底,帕拉图,亚里士多德三哲来说,他们可以算是情深意重的师徒情义,可是观点却截然不同,总是可以突破前辈的窠臼而自成一派。“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便是最经典的写照。从逻各斯中心到后现代主义,即使同一门派的学说也会分化成几种不同的类别,推陈出新、不断进取是西方哲学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东方文化则是传统的文化,老祖宗的思想是不能冒犯和僭越的)

总结最重要的一点,西方文化是以人为中心去研究天地和物质的变化(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主观态度,以征服者的态度面对一切;东方文化则是“天人合一”,“天地君亲师”指的是从天地万物再到人,人的价值要顺应天地。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恰恰和谐互补,这两种主流文化的趋势也正是通往宇宙本体的两个方向。

宇宙本体的最终规律必须借助现代物理学的论证才可以酣畅淋漓的通向未来。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

东方文化的特点:

东方人的本体意识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优势,这种宏观认识难道是命中注定吗?据史料记载,世界三大教的创始都是东方人(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对比世界古文化,中华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相关论述中,中国近代史里几乎没有一个彻底研究本体论的哲学家,基本上都是本体文化的解释者;传承和演绎前人的思想是东方哲人最明显的特点。其原因有两点:第一,骨子里早就有一个对宇宙本体和生命根源的共识。第二,前人对宇宙本体的认识足够圆融。譬如说【易经】文化,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易经】似乎可以诠释宇宙的一切奥妙,任何一个对生命和宇宙有强烈求知的中国式哲人,都在攀登这座高山。也就是说【易经】这座高峰让几乎所有智慧的华人都失去对宇宙探索的激情。“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经】几乎把宇宙所有的奥妙都融进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三玄【易经】【道德经】【南华真经】。很多人看不懂,是因为这三本书的视觉出发点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才是真正的入道之门。简单的说,如果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只需安安静静的看着每一个瞬间的起起落落,修与不修都已经得道了。

其中我想指出一点,人类对文化的使用不仅仅是前人的指引,更是自我的集体需求,人类会自然淘汰不需要的一切。西方人需要哲学和科技,是因为西方人地缘特色的需求,即使【易经】传到西方,人们也不会太重视。集体需要什么,自然而然就会寻找什么。就如儒家文化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和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中的需要、地域特点是分不开的。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从宇宙(即天)的角度来观察人的生命是东方文化最本质的特性(和西方哲学的“以人为本”相互对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分别从社会、宇宙、大自然三个层面出发,由外到内思考生命的意义,视野开阔、宏观,高屋建瓴。

传统中国文人都喜欢感叹“世风不古,江河日下”,这是历史的潮流吗?从原始社会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现在以至于未来,历史总是和谐地向前发展;无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到人类的进步,不认识大格局的主流方向,是传统文化的硬伤。东方文化崇尚复古,西方文化注重创新,正好相辅相成。

东方古文化首先是精粹而博大,然后是模糊,其次也有糟粕。这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几乎让所有研究者望而却步。主要原因就是在原理上根本不敢突破,或者说无法突破。历史的偶然同时也是历史的必然;今天,时代赋予人类新的使命,这一切不是某个人可以决定的,读者和人类本身自然会选择最需要的存在。

西方的本体文化是思索和求证的过程,中国的本体文化是借用【易经】为指导而不断的演绎。这些都是通过思维对宇宙进行深入地求解;其中印度文化有些特别,它通过身体的体验来求证宇宙的终极奥妙。我们都知道瑜伽和佛法最终都必须要通过修炼而达到至高境界,这里面隐藏着人体巨大的秘密。(本书后面“元意识”“佛文化”两篇文章,将会解读这些未知)

物质、精神和肉体三者合一才能完全进入灵魂的深处,这是生命最伟大的意义。人类的文化也恰恰从这三个层面出发,地域的不同也代表着视角的不同,最终都会“条条大道通罗马”。从哲学的视野上说,全息的宇宙是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诠释的(人是宇宙最复杂的转化器),哲学和文化永远只是尺度和角度的问题,我们的世界不缺少关联,只缺少关联的发现。

巫术和神秘文化:

世界各地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神秘文化存在,相对于主流文化和正统文化,它们若隐若现似乎难登大雅之堂,甚至被很多人否定,这里有很多原因:

其一、在没有亲身经历,没有认真了解的情况下,断然的否定,这只能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的人没资格拥有裁决的权利。(只是这样的人很多,人云亦云的更多)

其二、对巫术和神秘文化的根本依据缺乏认识,总以为这是无稽之谈。人类文化史上从没有对这些现象做一个最根本的剖析,很多现象无法客观和理性的解释,所以只能神乎其神。

其三、 神秘文化只是由少数人操作,这一点很容易被人利用。

其四、神秘文化的诡异可以让人们内心无法满足的期望变为现实,人们需要这样的精神支持。这样导致有相当一部分人会盲目的相信,会无限的扩大神秘文化的实际能力。

其五 、这些现象混杂在一起,只会越来越神秘。

(后面文章中将分门别类具体演绎巫术的原理)

本书是历史上第一次真真切切、彻彻底底的解剖这些玄奇,明白这个道理在于每个人的意识和境界。信与不信它都在哪里,天道自在人心。

宗教:

人类为什么存在宗教?为什么会有上帝?为什么有神?宗教文化源远流长,从这一点上看,需要就是真理,人类的内心深处有对归“一”的需求,这是一切存在的本性,是人类对本体的需要,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宗教里的圣主,具有完美的本性,这是宇宙和生命本体的特点。信仰宗教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最主要的一种就是人天生有对一切未知的渴求,对完美的追逐,对超越的渴望。人类需要信仰,有些人信仰科学,有些人信仰金钱,有些人信仰自由,人的价值观就是信仰的表达方式,就是自我的人生坐标,就是人类本性对“一”的向往;通过“一”才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人类失去坐标,生活将不可想象;很多人出现问题,是没有坐标或者坐标混乱,这样的人才是最痛苦的人,也必将一事无成。有些人的坐标是家庭,有些人的坐标是爱情,有些人的坐标是事业,而宗教可以给人们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满的坐标,这属于人类伟大的存在。

将科学和宗教对立,也就是将神性和人性对立。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既不了解人,也不了解神!神性的原始面目就是人的本体,只是被偶像化和神圣化,人类几乎无法清晰看懂这一点。人是有很多阶层的,有不同的机遇和认识,宗教可以满足很多人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接受和理解。

信仰宗教是神性的需求,这无可非议。生命的追求就是从人性到神性的过程,信仰正是加持这种进程。但是绝不能因此就要否定人性,因为人性和神性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体的两面,同时也是信仰的误区。只强调神性的宗教,是极端个人化的宗教,注定会被历史淘汰,这是不争的事实。强调神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面对人性,让人性和神性都为自我服务。简单地说,一只手伸出来需要正反面,我们需要信仰,也需要生命灿烂的过程,这是和谐生活的立体结合。

老子的智慧:

有关老子的思想,我只想说两点:

第一、万事万物的规律都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之中。要想获得最高的智慧,只需要回到当下即可。在每一个念头之间,在每一种情绪之中,在任何一个行为当下,都可以获得生命最宝贵的启悟。

第二、“无为”的含义。“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这是读书人最容易误解的地方。只要活着,就是“有为”。无为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还是有为,只不过为的是个人的境界和安逸。

无为的含义有两层:

其一、无为指的是宇宙本体的规律,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造化,我们要顺天承意。

其二、无为指的是不刻意而为。是只鸟就要展翅飞翔,是只鱼就要游弋水中,当官的就要为民服务,做老百姓就要安安心心,这就是无为。社会中的人基本上已经被世俗的名利弄得晕头转向,所以提倡无为指的是要学会放下,其实这只是一种趋向本体的形式而不是无为的实质。如果我们能够放下过多对生命的执着、对欲望的渴求,这就是无为;如果刻意去避开尘世的生活,或者将不思进取解读成无为,这还是有为。只不过对别人来说是无为,针对自己就是有为。说到底,无为就是有为,只是顺势而为。实际上老子强调“无”的原因是人们太注重“有”!

老子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些话的意思就是一切问题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圣人说的话都是一种趋向至善本体的形式,我们需要的是从中看到生命的理解方式。将任何一个圣人的言论读到平平常常,将任何一个极端的思想看到清清楚楚,这才是看书的秘籍,也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文化的视觉盲区:

很多人都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满足了统治阶层的需求,这是事实。但孔子文化到底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呢?

其一、孔子的文化被需要不是哪个人可以决定的,也不是哪个阶层决定的,而是有意无意的切合了人们的需要。如果说是统治阶层需要儒家文化,不如说儒家文化适合统治阶层。

其二、孔子是个圣人,可是他圣在哪里呢?很多传统文人以孔子为楷模,对孔子的言论言听计从,却不知道孔子的智慧到底在哪里。从人的品格来说,孔子只能说是比较高尚,比起他的弟子颜回,孔子就差很多。孔子的习性也是有诸多不足的,譬如,孔子从小就自诩为周朝的礼仪师,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这块料,这说明孔子好高骛远;最主要的是个人名利心太重。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对女性的认识这样低俗,何来圣的品格?还有孔子的妒忌心极强,对于名声超越自己的少正卯毫不留情。只是言论不一致,就杀人灭口,(你们说孔子狠不狠!)这是圣人当为吗?这些说明什么?孔子某些方面的品格暗合传统文人的意识。放眼中国的文化思想,真正搞学问的有几个?客观的说,真正的文人是绝对值得尊重的;可是更多的文人很虚伪,骨子里是不是受到孔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呢?所以有学者说,“人之大伪,儒之过”。(最近看了篇文章,说文化大革命中知识分子的不幸绝不是工人和农民的欺压,真正阴险毒辣的是知识分子内部的人。这道理很显然,基层的人民关心的只是个人的生存,绝没有必要将一个与己不相干的人置于死地)

其三、孔子很伟大,可是到底伟大在哪里呢?人们既然把孔子推到圣人的境界,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学问上说,孔子的智慧是超一流的,这才是我们需要顶礼膜拜的地方。大部分文人都去研究孔子文化的高妙,基本上都是照猫画虎,一知半解。更有很多人拿着【论语】这本已经很历史的语言,直接指导现实生活,只能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孔子的智慧从哪里来?有学者说,孔子诠释了【易经】,这是有一点道理的,孔子的学识才是最牛气的地方。关键点上一句话就足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也就是说孔子一切的智慧来源于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这是智慧的源头。所以孔子才可以“吾道一以贯之”。

人们推崇孔子的思想,只知道其皮毛而不知其根本,才会弄出来一批又一批酸溜溜的破落书生。【论语】被流传,主要原因是孔子用其深刻的思维诠释了在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探讨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标准和建立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孔子这种经过认真思考之后的深邃认识才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孔子的“仁”不是为了解救全人类,而只是一个社会行为准则。实际上孔子的个人生活状态也是一团糟,但他的思想追求却是崇高的。学习孔子的思想,要以常人和客观真实的眼光来看,方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补充一点:任何一个圣人基本上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和品德高尚。孔子常常说君子和小人之别,这说明什么?孔子矛盾的内心里驻扎着很多君子和小人。佛陀当年为什么出家?是因为害怕死亡。老子是我最喜欢的哲人,也是清静无为的代言人。即使这样他言语仍然充满着尖锐和愤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最后骑着青牛自个逍遥。

圣人新解:

第一、圣人也是人。圣人之所以成圣就是克服自己的毛病而成圣的。我们要看到从普通人到圣人的成长过程并加以努力,才可以让自己变成有价值的人。

第二、任何圣人都是应运历史和环境而生,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用神圣的眼光看圣人,看到的只是耀眼的光环,也只能被光芒照射。用常人的眼光看圣人,圣人就可能是身边的存在。

每个人都有神圣的一面,可以借助他人的神圣唤醒自己的上帝,这才是神话圣人的最终意义。我们自己的上帝是什么?请同我一起带着敬畏和真诚进入下一篇,去朝拜自己的上帝——“元意识”。

 

 

著者:张晓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