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漫谈中国古代女子教育

 茂林之家 2016-09-24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小编在此祝各位女神~节日快乐!

中国自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但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女子的教育一直是严格、系统且备受社会重视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女子教育!

古代中国女子教育模式

中国古代女子的求学途径多受教于父兄,属家庭教育模式。此外,还有类似职业教育的秦楼楚馆的师徒授受。当然,还有佛寺道观中对尼姑、道姑的宗教教育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女子受教育的情况开始出现变化。现在小编为大家分别予以探讨。


宫廷教育

早在先秦时期,宫廷便已形成对宗室女子进行教育之传统。时至汉代,宫廷上层女性除需接受生儿育女、做好贤良后妃的道德品行教育之外,还要接受音乐舞蹈及女功教育,目是为修身养性。时至唐代,女子地位提高,社会开放,宫廷女子教育大行其道,学习内容有经、史、子、集、易、律法、算术、吟诗、书法等。宋代颇重文治,宫廷女子教育被大力提倡。宋代宫中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明清时期,宫廷女子教育体系与的欢腾亦未曾中断,一直延续到传统社会寿终正寝。


家庭教育

考察古代才女的出身和作为不难发现,青史留名并有著述作品传世的女子多为世家出身,由父兄启蒙并因家世而知名于天下。如才女班昭、得益于其父班彪与其兄班固;蔡文姬则受教于其父蔡邕,李清照受教于其父李格非,均属此类。

青楼教育

沦落为风尘艺流之女子,多貌美聪慧却出身微寒,其受教方式是以师徒授受方式而传其才艺,使之不绝。赛金花之才艺,便依此途径而习得。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男尊女卑的理念,剥夺了一般女子受正规教育的权利的结果。

寺观教育

在中国古代,不少失意女子遁入空门,青灯黄卷,伴随着信仰,靠坐禅、诵经打发时日,消磨青春。读经需识字,所以寺中老尼兼有教师之角色。自金元时期,全真道创立,道观中道姑之生活内容与佛寺尼姑大体近之,只是所诵经书不同,修道内容有异而已。由于佛道信众之出世取向,使其才华多不显露于俗界,故而对传统社会的影响较上述两途为小。

学校教育

早在明末,特立独行的“狂人”李贽就曾公开招收女弟子;清代“江右三大家之一”的著名才子袁枚曾公开招收女弟子数十人,并亲自编辑《随园女弟子诗选》,收女弟子28人之诗。与袁枚同时代的诗人陈文述,亦招收女弟子,其女弟子诗有《碧需仙馆女弟子诗》。由于知识女性群体的壮大,清代女子还曾创办文学团体。康熙年间,顾之琼创建蕉园诗社;清中叶,女诗人张清溪曾创办清溪吟社。《红楼梦》中描写的菊花赋诗、海棠结社、怡红行令、潇湘论文的情景,便是清代贵族女子文学活动的生动写照。





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既不同于男子所使用的成人教材,又有别于蒙学读物,自成一套体系,显示出其为“女学”的特点。因此中国古代也涌现出一些优秀的才女,物以稀为贵,正因她们是凤毛麟角,方可成千秋美谈。


中国古代才女大盘点


首席女史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因家学渊源,极擅文采。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尊之为师。班昭十四岁嫁与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称“曹大家“。班昭的贡献有《汉书》、《百官公卿表》和《天文志》。

旷世才女蔡琰

蔡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其父蔡邕是东汉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文姬自幼耳濡目染,博学能文,又善诗赋,通音律,兼长于辩。文姬传世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 

一代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唐代女才子薛涛

薛涛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唐代女诗人鱼玄机

晚唐诗人,长安人,市民家女,姿色倾国。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十五岁被李亿纳为妾,但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古代女子教育对当今女子教育的启示

女子占了人类树木的一半,对人种的优化、社会的进步、家庭的幸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女子又担当着母亲、儿女、妻子、教师等多种角色,影响深远。为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民族的强盛与壮大,当今女子教育需要更好地发展。在古代女子教育中,很多方面都对当今女子教育颇有启迪和借鉴。


1
重视早教教育

古代社会,提倡早教,《王节妇女范捷录》“幼而不教,长而失礼。”此语指出了早教的重要性。早教何时开始?早教,要早到胎教。古人对胎教非常重视,王室通常都会实行胎教之法。幼儿时便请子师(类似今天的保姆)或亲授,教他们日常生活的礼仪。等女子长到十岁左右便要接受“家政服务”教育,在十几岁就要学会作为夫人的生活技能。


2
重视人格和美德的教育

传统女子教育,以“女德”为首。朝廷宣教,往往把对妇女德性、修身的规范放在首位,强调了德行的重要。在宫廷的倡导下,民间女子的教育同样以女德为先,要求严格。明代贺钦《医闾集·言行录》中记载家庭女子教育共十二条,其中将“安详恭谨”这一女德放在首位。同样在晚明儒者王相之母刘氏《王节妇女范捷录》中,共十篇,也是将“后德”、“母仪”、“孝行”、“贞烈”这四篇关于女德的内容放在首位。


3
重视家庭对女子的教育

家庭作为社会细胞,担负着不可忽视的微观社会教育功能。女子教育更主要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这在现代学校产生之前,已经是女性正常人生教育的必经阶段和主要场所。现今我们应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职能,构建和谐的家庭,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


4
重视妇道教育

对待丈夫要以忠信诚实为本,秉礼守义以防闲其身,勤劳节俭以率其嫔御,慈爱和睦以惠其众庶。诵读诗书,取法前言往行,以戒其德,闻箴规讽谏之言,则敬听而不忘。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女子自身的道德的建设最终目的是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进而达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5
重视母亲教育

整个封建社会,不单独为女子立学,重大的女子教育任务便全来自家庭。由于性别劳动分工的不同,母亲便在某种程度上担当此重任。母亲教育女儿,女儿又成为母亲教育下一代,如此循环不已。家庭为人生最初学校,父母为子女之第一任教师。而母亲,是人生最初之环境,也是人生最早社会关系的领路人。仍对当今的女子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