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窗嗟聚散,江海感沉浮。来日芙蓉坼,相期唤旧鸥。 【梅雲評】似代李恭國答韋蘇州,對穩辭工,情深境遠。最喜尾聯,有《西洲曲》“置蓮懷袖中......仰首望飛鴻”、“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之殷殷期盼也。 并足联危岸,同流接密枝。归巢飞鸟没,自爱水风吹。 【梅雲評】起筆便言客去,與義山“客去波平檻”同妙,蓋“掃處即生”法也。以下回憶送別情景,一結以分飛之鳥各自歸巢,喻己與友人雖天各一方,然仍同在盈盈一水之間,悵然亦復欣然,與頸聯“並足”、“同流”呼應,足見交誼之深,相思之永。 今我临江溆,相思不可追。前程路弥漫,悵悵数归期。 【梅雲評】王漁洋極賞摩頡“中歲頗好道”、襄陽“掛席幾千里”、太白“牛渚西江夜”,以為“詩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也”,此律風神似之。全詩分前後兩截,前四句寫“昔”,後四句寫“今”,相思中不舍求索,悵惘中隱含希冀,緊扣題意。惟“前程”與“路”稍嫌語贅耳。 林杪無情碧,川原著意新。家山飽風雨,可是洗囂塵? 【梅雲評】“群鴉”“孤浦”似非僅眼前之景,而有托意;“林杪”近景,義山所謂“一樹碧無情”也;“川原”遠望,非韋氏所謂“遠含滋”乎?一結抑揚有致,有“振衣千仞”之概。 蓬转本无绪,萍飘何所依。独将芦笛月,携过木龙西。 【梅雲評】寫桂林羈旅獨特感受,“人生”、“風物”一聯佳甚,尾聯尤饒遠韻。“依”乃五微,“西”則八齊,與四支通押,似過于寬泛。 風塵煤汗黑,執手水雲迷。靑草黃牛亂,藍天白鷺齊。 蹣跚村靄遠,格磔鳥聲淒。鐵擔禪林月,能容檻外栖? 為使詩社同仁進一步了解“試帖詩”,茲不揣淺陋,略作紹介如下:清人試帖詩又稱“試律”,規定為五言八韻,詩題除經史中名句外,亦有出自各類雜書者,非博覽群書,往往無從下筆。試律不避題中之字,與詠物詩不同。茲以紀曉嵐《其人如玉》為例:“空谷高人往,風流想見之。每當吟宛在,輒欲賦溫其。緬彼千金寶,蕭然一褐披。誰家生玉樹,之子是瓊枝。潔白平生許,雕鎪幾度施。蒹葭空見倚,琬琰最堪思。好識連城璧,休言無當卮。憑看裴叔則,朗朗照人時。”紀氏此律,詩題出自《詩 小雅 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毛詩序》謂“《白駒》,大夫刺宣王也。”鄭《箋》曰:“刺其不能留賢也。”詩中“每當”暗用《詩 秦風 蒹葭》“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而“輒欲”則點化《詩 秦風 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皆“思賢”之典也。尾聯尤妙,蓋裴叔則即西晉裴楷,與王戎齊名,時稱“玉人”,正扣題目“其人如玉”也。 一從春去後,別眼看風雲。蟬咽驚寒碧,草深多垢氛。 狐心真可度?劫火不堪焚。忽忽天河怒,騰傾覆九垠。 【梅雲評】以“蟬咽”扣題中“浦樹”,一結奇想,悲壯中蘊含期望。“狐心”暗用《周易》第六十四卦“小狐汔濟”之意,定公詩云:“未濟終焉心縹緲,百事翻成闕陷好。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餘情繞?”誦此能不斫地悲歌,仰天長嘯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