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与《四十二章经》

 骆小骆 2016-09-24

(一)

最近住建部发布了《2016~2020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小尹是行业雏鸟,才注意到这个文件每五年都会发文一次,因此也去刷了一遍过去十年另外两次发布的建筑信息化发展纲要。有趣的是,从这个文件的历史版本中,也能够大体上看到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轨迹。

 

2011~2015年建筑业发展规划》这份规划中,有一些放在现在依然非常热门,但对很多人而言还是听说,而未体验过的技术名词:BIM、协同设计、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


2016~2020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给出让人感觉更为酷炫的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3D打印技术;智能化技术

 

于是,不禁要问,这些技术是不是都是噱头而已?因为目前来看,虽然都已经2016年了,但是在2011年到2015年发展规划中的很多技术也还是半吊子。

 

然而,即便如此,回顾历史,总是能够让人看得出来一些规律端倪。将时间再倒推回到《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份文件。有没有觉得这份十多年前的国家层面发展目标,在今天看来也不过如此?——比如说,居然建个网站也算?



在看待未来与历史时,现实是最好的注脚。


嗯,集行业历史文件,其效果与集四十二章经的效果类似嘛!!!


(二)

 

当然,小尹可没有能力来评判这些政策的正确与否,以及落地成效如何。但因为今年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对当前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好好梳理与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线。因此,将这几份过去与未来的发展规划找出来对照看,是非常不错的学习材料。


因为这几份文件,本身就是是一个国家层面给行业制定的路线图。这其中的宝藏在于告诉我所做的信息化工作在行业内处于什么层次;对照这个路线图,去进一步确认这些过去的目标有那些成熟成果,以及可能可以直接应用与学习经验,有哪些坑要注意不要再掉下去。

 

对于这份未来的技术路线,一方面觉得很多技术的确很酷炫,对于未来工作方式的确有很多想象空间。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在发展规划的背后,是不同企业技术实力与历史积累的巨大差异。例如小尹所在细分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就相当的低。而很多国家层面鼓励的技术,目前并没能有这样的资格去实践。

 

所谓跨越式发展,实则相当困难。

 

(三)

国家层面出了一个信息化的支持力度,同时在政府的扶持层面,也给了信系化支撑。而小尹公司的年中经理层绩效会与叙职报告会上,也有多位经理提到信息化的方式来提高公司效率非常重要。


甚至小尹个中人最近手贱“优化”了一下电脑,然后却出现了各种不适应。无奈,只有重装操作系统简直是元气大伤;没有电脑,自己几乎无法工作,计算机对人影响实在太大。

 

信息化问题上到国家层面,中到地方政府、小到企业个人,都注意到了信息化的巨大潜力与工作方式的巨大影响。

 

然而,就像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论调“我国处于初级阶段,底子薄,距离西方国家有巨大差距….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种论调换到企业这种组织层面,同样存在。比如说,小尹所处的细分行业信息化程度与《2016~2020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提到的目标非常遥远。其中的很多技术现在看来即便是很酷炫,也没有这样的应用条件——能够为企业当下带来什么?

因此,真的能够实现所谓的跨越式发展?


(四)

 

最近找了几家软件厂商来公司介绍其ERPPDM/PLM系统。有一个感觉,就是这些东西在制造行业似乎是很成熟的东西,并且人家做的东西似乎的确很好(当然宣传的好与实践的好也有区别)。

 

当然,除了这些大体量的信息化系统外,还有另外一些软件工具,我们不妨将他们称作是轻信息化工具。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软件工具的范畴较小。用这小较小的信息化工具,是可以在局部工作上提高组织的效率。但是,对于未来如何将不同的工具系统衔接起来,等于是将很大的难题留给了未来。

 

比如说,我用公司的新购买的客户管理系统CRM用了这家公司的产品,而假如PDM又用了另外一家公司的产品,MES又用了另外一家公司的解决方案,OA是自己开发,内部的报价与产品设计软件又是自己开发。


这下可好,对于部门而言,效率是提高了,但是当企业进入效率改革的深水区,会发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如何能够联通起来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了?

 

但是,用小的工具来快速提高当前工作效率,这个眼前利益的确非常诱人。但是对于很多企业而言眼前的资金预算并不多,在局部部门通过这种小工具能够加强组织的效率。这虽然会带来未来的新的挑战,但是也许大的集成式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也只能是企业自身有这样的实力之后才有这个必要去建立的吧。

 

信息化建设是一种管理手段,管理是为运营服务的。对于一个新兴的行业,也许还真的在信息化方面未必能够用得上那么高大上的信息化技术手段


在信息化开发的思路上,我目前甚至是倾向于“就让信息孤岛形成吧,至少它还是解决了部分问题的。”


市场的竞争环境、企业的利润与效率能让我们等?这是内心常常斗争的事。




而另一个更难大的挑战在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要有怎样的产品与利润才能够支撑这些技术的落地为企业带来的是竞争力、利润而不是摆设与灾难?


这是我兴奋地找到资料说明领先的企业在技术上已能够实现高大上的自动化生产与先进的信息集成,公司有同事提出的。


是的,相比较于酷炫,企业要的是可落地。


最后,安利几个视频,自学加科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