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比亚迪股份(1211.HK)2016年中期业绩香港分析师会议纪要,由于原文太长,而做了部分删减) 2016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437.5亿元,汽车业务总收入234亿,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收入达到40.6亿,手机部件业务收入达到163亿。 智能手机业务在几大品牌中,像三星华为等的占比都在上升。公司在电子组装业务和三星、华为、联想、小米等客户都建立了战略性合作关系,因此营收和净利润都会大幅增长!特别像华为,公司有很多项目都在谈,华为的所有项目公司都去参与,三星也已经成为公司的重要股东。 比亚迪主要有几个亮点:一是新能源车领域势头较好,几个领域都开始发力。公司在公交大巴、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领域都开始发力,包括在环卫车、工程车领域也开始形成一些苗头。电动车的竞争度相对来说没有传统车那么高,比亚迪的优势比较明显,不管在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都具有领先优势,不管是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都具有很好的优势。上半年公司在新能源车市场完成销量4.9万台,占国内市场的27%。具体来说,唐目前从销售数量来说也保持着新能源车的销售冠军,秦和E6也保持着增长,秦在网约车这一块,在几大平台,像滴滴、优步很受欢迎,在几个一二线城市里面优先使用秦。另外公司在北京等地推出纯电动车,像E5,销量也在上升。北京公司原来也有一些估算的错误,原来想在北京推插电型,后来遇到很大的困难。后来公司就掉转,不推插电推纯电,后来就推出了秦EV和E5,包括以前的E6,多款车型杀入北京市场。当然公司的产品、口碑等都领先于其它品牌,目前在北京纯电车市场份额已接近40%。因为比亚迪有很好的产业链,在新能源品牌上的一些优势,公司掉转火力来纯电市场依然可以达到很好的市场份额。 在公共领域,公交电动化这一块,是公司之前推出的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现在大家也知道深圳,明年左右,把所有的公交燃油大巴都换成纯电的。那么后面很多城市,广州、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城市,也开始研究,要在3年内把所有的天津的、杭州的、南京的这些大巴都换成纯电动的。因为纯电动大巴这几年的表现确实非常好。随着制造成本的下降,竞争力越来越凸显。今年1-6月份全国的,大巴这块,一块是公共大巴,一块是旅游大巴,每年的市场规模在8万台左右,每个月大概7-8千台。今年燃油公交大巴的销量很少,今年1-7月份加起来才7000台,一个月大概一千台左右。本来公交大巴应该是8000台,那么现在已经降到1000台,就说明公交电动化确实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可能有一些在等待,不敢买,买一台燃油大巴的风险远远大于买电动大巴的风险,因为很可能被淘汰。 今年深圳大概会有8000-9000的公交大巴会进入二手车市场,公交大巴这样基本是废掉了,因为二手车的价格已经几乎等于零了。这样比亚迪的公交大巴先提出来,绝对是大优势,有可能在明年年底公交大巴会全面转成电动化,特别是深圳率先走出来,带来了社会效应、经济效应、老百姓观感,未来几年的话,一二线城市纷纷加入全部更换。 电动大巴的话比亚迪还在48个国家200个城市成功投入了电动大巴,比亚迪在伦敦、美国、南美、日本等市场都有进入,应该说电动大巴这个战略从提出到执行,应该说完全符合公司预期,今年差不多能完成至少12000台的水平,接单在15000台这样,交付可能有一些瓶颈。 现在对公司来说,燃油车并不放弃,但是公司重点还是在新能源车。从销售收入上看,一台新能源车相当于传统车4-5台的销售额,而且新能源车销售已经占到70%。在汽车板块,公司未来会加大新能源车,但是传统燃油车也是一部分领域,公司并不放弃,还在保持。 未来几年往全国,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会转入公交电动化,相信这个转换会在最短3年,最长5年的时间完成,这个转换会释放出一大部分订单,因此公司在公交电动化这一块会牢牢占领。另外明年可能会在三四线城市推出会不依赖于中央不依赖于补贴的推广工作。三四线城市地方不大,电池也不用装太多。这一块公司没有涉足,三线城市量也很大,明年公司会推出L型,不依赖于地方补贴的,这样的话产品线和市场领域都会更宽,这样就会增加30%的销量。 比亚迪在上了规模以后,成本等方面都有明显的降低。今年大概在12000台以上,超过1万台以后规模就起来了,整个零部件采购、规划设计下降,这样公司有能力做一款中央补贴完以后价格和燃油车相当的产品,或者比燃油车价格高20-30%,但是油电差价差价一年就能收回来,这样做二三线会让比亚迪在公交电动化这块保持持续的增长。 比亚迪明年会推出一款双模车,不依赖于中央、不依赖于地方补贴,通过优化设计,技术提升和成本挖掘。双模车的概念一定要得到普及,在深圳、上海等地方用了双模车以后再用主动车就很不习惯,这种加速性,充电带来的驾驶体验和成本降低会有真正的感受。公司现在双模车基本做到和燃油车一样的品质,便利性,维修性等等。公司明年会有一个大的计划,会不依赖于中央、地方补贴的车。中央补贴明年还有24000,地方补贴还有1万左右,如果公司双模车系统能做到三四万,再通过一定的优化,加大产品购买以后这就是巨量,这是第二个增长点。是双模式车。 第三个是网约车,新政出来以后是由地方ZF(政府)制定网约车的规则,那么现在各个地方ZF都在商讨规则,已经形成一定共识,新能源化就是首选,特别是像深圳、上海等城市,这样为新能源车做网约车形成了一个契机。我想比亚迪通过这几年的运营经验和产品口碑,成本优势等会让公司在各个地方的网约车新政发布以后能分得一杯羹。 公司管理层计划明年可以做到20万台的销量,今年是12万台,明年争取做到20万台,网约车至少能做到5万台,这样在新能源车领域还能保持强劲的增长。这是明年的情况。明年公司还会推出秦、唐这些车型的改新车,明年公司还会有一系列新车型,希望在新能源车市场上做的更大。还有就是环卫车和搅拌车,环卫车公司在北京今年已经接到1000台订单,这也是一个突破。我相信从北京更换电动环卫车开始,其它城市也会开始更换。所以环卫车和工程车这一块在三年以后,是电动大巴以外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这一块的增长速度相信也会很快。今年在北京推出26款电动环卫车以后,销量非常好,现在很多城市都在跟公司洽谈。 另外一块就是轻轨,这一块是给未来5年比亚迪的成长做出新的空间。就像公司5年前做公交电动化一样,全球都没有,公司提出来,而且做成了。公司觉得轨道交通在中国也是另外一个问题,公司比亚迪不是在做一个产品,公司是在真正帮助中国,帮助中国城市化能够健康地成长,中国城市化是国家支持的,城市化会带来很多问题,交通拥堵等。因此,比亚迪也一直在思考中国是车轮上的城市还是轨道上的城市,这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到底是走日本东京,轨道上的城市还是走美国车轮上的城市,如果中国每一个人买,上下班都开车的话,其实这个城市受不了,中国的人口密度和美国远远不能相提并论。东京的轿车有800万台,比北京还多了300万台,但是东京不塞车,东京的地铁实际上比北京还少,但是东京有1700公里的轨道交通,这就是中国应该走的方向。公司下一步也在给国家提建议,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怎么解决城市病,怎么让城市更快的发展更可持续的发展,应该要做轨道上的城市,这就需要轨道交通。 中国的城市道路一定要地面化去,除了地面以外,地下和地上要联动起来。现在地上5m到20m的空间公司没有使用,地下的话成本太高,地铁在深圳1公里的造价差不多要12亿,比亚迪开发这个快速单轨的话我相信公司在地铁的1/6造价。这个建设周期是地铁的1/3,运量是地铁的一半,不占道路面积,只占绿化带面积,没有噪音,可以进到小区里,施工周期短,只有2年不到,在领导的任期内可以完成,所以未来的增长空间很大。特别是中国的二三四线城市。公司卖车知道,现在三四线城市的汽车增长是15%,但是道路增长只有0.5%,那公司觉得这个城市的汽车基本翻一倍,肯定会堵。所以公司比亚迪不止卖一个产品,公司是卖一个解决方案,公司真正去救路。中国发展再治理,走了很多弯路,城市也是一样,不能发展了再拆迁再去建,这是错误的,一定要以交通为导向开发,一定要把空间利用起来,地面一定要做减法,不能做加法,要往空中去走。这是比亚迪未来的空间。 公司估计9月底公司的A型车在深圳开始运行,现在一个城市就会有很多订单,像中山,汕头,一个城市就差不多400亿订单,所以公司只要拿下一个城市就差不多了。这是公司的未来。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认同,当然公司也给中央领导开始推荐,中国一定要走轨道上的城市,比亚迪未来在轨道交通领域也会有一定建设。 比亚迪有整个产业链,这种产业必须要有产业链,买不到,都不会卖给你,这几乎所有的都要做,轨道,车身,控制,电气,附件等等,这是比亚迪的优势。未来比亚迪在这块我想会有很大的增长,也欢迎各位投资者到深圳坪山看看公司的那个厂,这个厂公司投了50亿,花了5年时间把产业链整合好,今年年底会推出,预计明年会接到300-400亿的订单,公司争取到2020年这部分达到千亿。 投资者提问: 1、2020年前后,公司对新能源车中期有什么目标? 公司计划在2020年做到100万台新能源的量,公司有信心占到20%的市场份额。公司目前已经做到25-30的市场份额,当然竞争对手也不会让公司做到这么高,但是公司应该是会保持在20%。这个是多方面的,包括私家车,公交大巴,专用车,商用车等等,100万台的话公司是有信心的。 2、目前比亚迪电池工厂也是满产了,未来也是要盖一个新的厂,是不是三元电池的厂?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三元电池其实就是手机电池,比亚迪也做了很多,从技术领先性上讲,公司并不认为谁比比亚迪技术领先。公司有1000多个工程师,比韩国,日本公司都要多。公司在电池领域也研究了这么多年,包括本人在内,没有理由比人家差。在三元电池上,不管从技术上,研究时间,投入,公司都不比人家差,只是产品的选择上不一样,有的更激进一点,有的更保守一点。如果大家习惯于对电动车着火能平常心看待的话,在轿车上多使用一些三元也是很好的宣传。比亚迪也在选择这样的方向。电池厂的话,三元电池厂和磷酸铁锂电池厂差异就是在储存上,磷酸铁锂电池厂储存阶段相对安全一些,三元电池厂储存,因为燃烧主要是在储存上,可能设计的要更空旷一些。所以三元电池厂在工厂在储存阶段会设计的更宽一些,即使着火,只是烧这一点。过去很多年里,除了比亚迪以外,很多厂都着过火,包括索尼还有国内很多厂等。所以这个很难,硬说着火以后怎么控制,怎么快速把火灭掉,即使着了也只是把某个局部烧掉,这个可能是公司三元电池厂和磷酸铁锂电池厂主要的区别,前面工业基本上是一样的。未来电池的方向,公司有一千多人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3、轻轨方面,明年大概多少订单,大概多久做完,利润方面怎样?另外就是在轻轨的建设和运营方面公司有什么打算? 比亚迪做快速单轨和中小型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不止基于产品,也是基于一种使命。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障碍,比如说塞车,这是不可逾越的。那么这个行业是空白,之前是计划经济体系,铁道部,中铁,中铁建,这里面空间很大,价格体系你也知道,不太便于透露。三四百亿的话完成大概2年左右,公司交付订单大概2年内,公司比亚迪是采用全产业链的整合,从轨道,到车辆,到电气设备。明年公司想大概是三四百亿,汕头和公司签了大概四百亿,中山也是一样,类似于这种三四线城市,一个城市差不多250公里的中运量的轨道交通,那公司建设的话希望在2年内完成,轨道交通也是基于技术的沉淀和零部件体系高度整合的一些资源才有今天的轨道交通的空间。这一块的话毛利不会比电动车少,只会比电动车高。公司管理层也会保持好时间精力,保持好电动车成长的同时,花时间解决中国轨道交通或者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公司在轨道交通方面有整体的解决方案,公司也欢迎大家去公司参观。 |
|
来自: 昵称33798847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