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真的知道Apple和FBI在撕什么吗?|双语精读笔记

 卡布卡让 2016-09-24


本篇摘录自刊号为3月28日的《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文章巨长,近6000词,而且并不是深度专栏文,算是一篇采访纪实,所以语言本身比较散落。所以我把一些精华的部分(结合文章主旨&语言亮点)摘录出来,做成精读笔记的模式。 


最近关于苹果拒绝配合FBI反恐调查而破解苹果手机的新闻很多,而且很多新闻就寥寥数句,很多人就根据这寥寥数句要么对苹果横加指责,要么对美国司法有或美化或抹黑的评论。但是,你真的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为什么一直以来都在协助FBI苹果这一次say no?

你知道FBI一直就有那个手机的iCloud密码吗?

为什么FBI选择以此案的契机对科技企业下手?

为什么苹果在硅谷的几乎所有竞争对手都出来力挺?

为什么最自负的参议员之一听完专家证词后就完全改变了立场?


为什么?


你真的知道


他们到底在撕什么?


厨子遇上兵,有理没理说来听。


通过读《时代周刊》这篇长篇报道的摘录,我们一起来看看要点:


1
作者是怎样描写Tim Cook的?

其人:

Cook is wiry and silver-haired, with an Alabama accent that he has carefully transplanted to Silicon Valley.

其办公室:

It’s a modest office, almost ostentatiously unostentatious.


wiry  字面:wire + y

        wire原指金属丝

        wiry两个义项

        “像铁丝儿一样”用来形容人

        意为“精瘦” “瘦而结实”

         “像铁丝儿一样”形容头发、植物

         意为... 还是...“像铁丝儿一样”

transplant  “移植”这词用的很有意思。四川普通话叫“川普”,香港普通话叫“港普”,硅谷所在的北加州的英语虽说不上等同于“普通话”吧,也算标准。但阿拉巴马口音...《阿甘正传》阿甘就那附近的南部口音,可以说属于乡村口音。文章说库克“小心翼翼地把他的阿拉巴马口音移植硅谷,其实就是在说他比较介意自己的口音,尽管小心翼翼carefully控制乡音,说着“阿普”,但他的“准加州口音”里还是乡音依稀可见的状态。

ostentatiously unostentatious 就更有意思了。文章说他的办公室非常朴实低调,(考虑到他是世界顶级公司的CEO),他的办公室如此的unostentatious“不招摇”反倒是挺ostentatious“招摇”的了,所以作者说ostentatiously unostentatious。


在英语修辞中,这种看似矛盾的修辞法叫做oxymoron。


比较典型的,如果一件大事出来了,非常震撼,结果却没有一个报纸报道它,大家都默契地不出声,这种状态就叫“deafeningly silent”,字面上看,就是“震耳欲聋地寂静”,其实就是说,这种沉默,反倒是相当地引人注意的。



“低调得很高调”,大体就是库克办公室给作者的感觉吧。


2
Apple和FBI一直有合作:

To be clear: Apple complied with, and actively assisted, the FBI’s investigation, right up until it didn’t. There was plenty of cordial back-and-forth, exchanges of information and know-how

可以非常明确地说:直到它此次拒绝之前,苹果公司一直配合并积极协助FBI的调查。苹果公司与FBI有相当多友好的反复的信息和专业知识交流


3
FBI这次到底提出什么要求:

The FBI could bruteforce that in a day. Inside Apple this idea is nicknamed, not affectionately, GovtOS

首先你需要了解的是,因为涉案恐怖分子使用的iPhone手机是属于公家的工作手机,所以其单位是有这台手机的iCloud密码的。也就是说,虽然不能解锁,但是完全可以通过USB连接完成自动的backup,这样就可以提取所有信息了。苹果也是这样给FBI的建议


但是,

但是,


FBI在征求Apple的专家意见之前

先看了iCloud上的数据

认为不是很新的备份

于是


居然

居然


手贱到

修改了iCloud密码


于是这个方案就无法执行了... 


那么,他们到底要求苹果做什么?


苹果手机有密码试错的限制

超过试错机会将会导致信息被抹掉

所谓 bruteforce

就是指挨个可能性排除

(当然可以通过计算机)

有一万种可能 就试一万种可能

在过程中 可能某一次密码就对了


所以FBI要求苹果编写新的iOS 9程序

定向推送给这台手机并使其自动更新

这个版本中 没有密码的试错次数限制


苹果内部将这个系统起了个外号

nicknamed,but not affectionately

就是说起了个外号 可不是爱称

GovtOS

(Govt=Government)



4
苹果拒绝的原因:

This is not an unlikely scenariocode, like the dinosaurs in Jurassic Park, often finds a way to get free. Under this scenario, GovtOS would be the holy grail for hackers everywhere and a gift to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s willing and eager to pry into their citizens’ secrets. “To invent what they want me to invent,” Cook says, “puts millions of people at risk.”

scenario 设想,方案,预测

比如 worst-case scenario 能想到的最糟糕的情况

苹果认为 一旦做出这样版本的编码

就会有流出去的可能

FBI的系统也常被侵入

一旦流出去不堪设想

而且他们认为

专门做一个仅限于此手机的新代码也于事无补

因为稍加修改即可普适


This is not an unlikely scenario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code, like the dinosaurs in Jurassic Park, often finds a way to get free.

代码,就像是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总能找到途径溜出去。

Under this scenario, GovtOS would be the holy grail for hackers everywhere and a gift to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s willing and eager to pry into their citizens’ secrets.

在这种情况,GovtOS将成为世界各地黑客的圣杯,也相当于给专制政府送了一个大礼,他们很愿意也非常渴望探查他们公民的私密

“To invent what they want me to invent,” Cook says, “puts millions of people at risk.”

“发明一个这样的版本出来,将会使无数人承担风险”。库克如是说。






5
上次听证报告会发生了什么:

Apple has been smothered in amicus briefs from technology firms supporting its position, including AT&T, Airbnb, eBay, Kickstarter, LinkedIn, Reddit, Square, Twitter, Cisco, Snapchat, WhatsApp and every one of its biggest, bitterest rivals: Amazon, Facebook, Google and Microsoft. 

The notoriously hawkish Senator Lindsey Graham, who started out lambasting Apple, switched sides after a briefing on the matter.

注意这里smother的用法,不是“使窒息”或者“压制”,因为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些所有的公司都是在supporting its position

什么是amicus briefs

就是法院、听证会上的非当事方陈述

最常见的之一,就是专家证词

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

包括苹果最大的死敌们

也都做出了力挺它的专家意见

smother的义项还有

过度地给予、覆盖等

这与后面跟的公司数量也吻合


所以这里其实是在说

“苹果受到了几乎所有科技公司如潮水扑面的支持,它们都提供了业内专家证言力挺苹果的立场。”

以强硬立场而恶名昭彰的参议员Lindsey Graham开始还是抨击苹果的,在报告会之后则完全转换了立场



6
FBI想做什么:

FBI wanted Apple to do it under the full glare of public opinion. Apple also maintains (and the FBI has as good as conceded) that this case isn’t a one-off: it will set a legal precedent.

FBI希望苹果会在公众的密切关注下做这件事(配合FBI的调查)。苹果坚持认为(FBI也基本相当于承认了),这个案子并不是要就一事论一事:而是要形成一个判例


库克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虽然拒绝了制作GovtOS的要求,前一天还在和FBI商谈方案,第二天FBI就突然闹到法院,并且做为长期合作伙伴,FBI也没有通知苹果,库克还是在媒体上知道FBI找法院了。因此库克认为,iCloud上的信息已经没什么用的情况下,FBI实际上是要借助一个博得大家最大支持的案例(反恐)的情况下,推动一个判例的产生


库克说,这事儿应该通过国会的立法,如果国会通过新的立法,即便他不认同,也一定会去执行。但是,他绝不赞同某一个法院下法庭强制令的方式。因为新的立法可以明确出到底哪些情况下,科技公司应该协助暴露客户的隐私。他特别强调:这个法官可能觉得反恐就适用All Writs Act,那别的法官可能觉得抢劫也适用,再然后可能有法官认为离婚官司也可以借助这个来查清事实。那么,就相当于没有标准。所以他认为All Writs Act这么老的法律来给法官任意下强制令的权力在这个事件上缺乏时代适用性。


encryption legislation

政府关于加密信息的立法


然而,在美国通过这样的立法是很难的。

上一次相关的立法斗争史称Crypto War,那是1993年,政府也是希望能拥有一个随时查看加密信息的后门。

当然是失败了,不然也不会有这一次的斗争。


这篇时代周刊的报道取名Code War(谐音cold war)

也是很有意思

FBI也是明知道指望推动encryption legislation成功来给予执法机构这样的权限在美国实在是太难


所以《时代周刊》揣测

苹果的库克认为

FBI也并不见得认为这个手机有什么有用的信息

因为恐怖分子另外两个手机都特别损毁了

这个是上班的属于单位的工作手机

也没故意损坏,可能也没什么有用信息

虽然这个手机未必有用

但它与反恐相关

FBI只有在这样的案例中才有最大的获得法院和民众支持的可能

但是,这个判例一旦促成

就意味着可以推演至很多案子

纽约一个警官就说,我有100多个手机等着破解呢

怎么保证这100多个手机哪些该被破解

哪些不该被破解呢?


所以,这就是Crypto War 2.0


库克最后说的一点很有道理:

他说就算这次如FBI的意了

以后反而更难了

因为恐怖分子不再相信苹果的encryption加密

那就不用了

这反而成为了最后一次用这个权限的机会

他说俄罗斯等等国家的网站上有很多提供encryption加密功能的软件

在美国通过这个法律对反恐的帮助反而是最小的

最终极有可能沦为破小案的工具

但是

代价和风险 却是更大的


7
奥巴马咋说:

President Obama, whose relations with the technorati of Silicon Valley have historically been warm, spoke out about the issue: “It’s fetishizing our phones above every other value. And that can’t be the right answer.”

technorati 是一个拼缀词

technology + literati

literati就是“大学士”“文人雅士”

technorati就是指兼具了科技人和文人属性的人(有个科技公司就以这个词起的名)

fetishize 迷恋、沉迷、对...有恋物癖


大意:


奥巴马总统跟这位硅谷科技雅士一直以来关系还挺亲热,但最近也就此事发声:“这简直是对手机的拜物教,把手机置于了我们其他所有价值观之上。这不可能是正确的答案。”


做为三权分立中行政分支的领袖,奥巴马当然要提执法机关说话的。


库克的回应是,我只接受国会通过的、针对此事的法律。只要通过立法,我二话没有。但要是通过一些宽泛的法律来适用,他就不服。你拿第四修正案说事(合法搜查权),他就说程序员写代码,代码就是一种计算机语言,受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总之他认为这种宽泛的适用总会出问题的,也会有反复,形成了判例以后,影响很大。


说来说去,还是Crypto War 2.0,还是encryption legislation。

这种博弈,也正是美国政治好玩的地方。

经常陷入两难,然后通过长期的博弈

产生一个结果

或许更好

或许更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