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上涨的学生贷款债务,以及对大学文凭价值的质疑,一些大学生把考研当成就业“缓兵计”,然而该要面对的迟早要面对,显然,高校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求职服务的同时,还需教会他们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 教会学生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上涨的学生贷款债务,以及对大学文凭价值的质疑,高校需要证明学生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资是值得的。这些原因,加上对学生经验学习价值的不断研究,使得高校要重新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求职就业。显然,要想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求职服务,相关改革势在必行。 正如曾做过大学就业办公室调查工作的美国高校协会政策与公众参与副会长黛布拉·汉弗莱斯所指出的:“固有模式认为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找到好工作,还期待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帮助学生在毕业前找到好工作,而越来越多的高校已意识到这种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职能了。当高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求职服务时,还需教会他们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 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服务 2012年,富兰克林与马歇尔学院聘请贝斯·特洛恩担任副院长,重整学院的学生求职服务项目。特洛恩表示,“在培养学生方面,大学必须有更长远的眼光。因此,我们改变了当前就业服务中心的结构、服务范围和具体的服务内容。”据了解,该学院将旧式的“事务性”模式,即集中帮助学生完成特定的任务,如撰写简历转为发展型模式,求职服务过程中注重教授学生个人生活技巧、解决职场矛盾的能力、日常金融知识和公共演讲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服务,而不是仅局限于学生的求职服务。 另外,当学生选定所学专业时,富兰克林与马歇尔学院的就业指导办公室还会为这些学生举办“声明晚餐”活动,以示庆祝。在晚餐时,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友将齐聚一堂,促使三方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为学生之后的求职服务打下基础。当学生毕业后,学院还会持续为校友提供有效的服务:就业工作坊、主题研讨会、在线交流会议等,甚至是一对一的职业生涯指导。 现如今特洛恩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已将学院的求职服务视若珍宝。 借助校友与学生会的力量 据统计,在“戴维森实习挑战项目”开展第二年,校友们共计提供了141个实习机会,而这些实习机会中,大部分都没有与学院现有系统中雇主所提供的实习职位重叠。在141个实习机会中,戴维森学院的在校生最终占了97个实习名额。戴维森学院和校友联系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根据该学院调查数据显示,许多戴维森学院的在校生表示毕业后有去大城市发展的意愿,而分布在纽约、旧金山和华盛顿的校友,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这些想走出去的学生扩大圈子,“职业生涯刚起步时,他们需要‘熟人’的引领”。 圣约翰大学着眼于在校生的求职服务需求,尤其关注低收入和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专业认知和求职需求。“当低收入和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来到学校后,他们可能没有良好的专业与职业认知能力,”该校就业服务中心执行主任丹尼诗·霍普金表示,“所以我们非常重视他们的专业认知教育和求职服务。” 为此,圣约翰大学就业服务中心和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新生服务中心对其员工进行交叉训练,并将培训后的员工安排在圣约翰大学的每个院系,为低收入和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提供相关服务。另外,由于学生更乐于与同龄人交流,向同龄人学习,圣约翰大学还将学校求职服务与学生会联合起来,培养专门的学生会成员,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会话,为同龄在校生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求职咨询服务,“以此来形成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的一个变量,来提升学校的专业认知与求职服务工作。”霍普金说。 关注文科生的求职服务 其中,梅西亚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皮特·波尔就是与会者之一。他的到来说明,高校求职服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院领导的关注和推动。 波尔于2008年开始关注文科生就业的问题。他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就开始质疑人文学科文凭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这也助长了人们对于人文学院价值的顾虑。波尔认为,作为一名教职员工,有责任帮助文科生清楚确定所选专业后,有利于从事哪些工作。为此,波尔与学院职业发展中心联合,制定了授课教师帮助人文专业学生计划毕业后的事宜或工作的计划。与之相应的是,这些学生的求职与就业准备应该与其课程相关,且每个学院最终都需要想出相应的办法。但是所有院系又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所有专业的学生前两年都要参加关于就业辅导的必修课,并且开展帮助学生如何从平凡工作中走向卓越的高级研讨会。 另外,为帮助文科生更高质量地就业,卡尔顿学院明确提出“让文科生更加坚定地读研或者参加工作”的目标。学院院长史蒂夫·博斯科尔表示,学院正在改变当前的求职咨询服务工作,并且建立了新的求职服务网站,为文科生提供健康、艺术、通信等热门领域的相关求职信息,努力将内部学术和外部活动联系在一起,让文科生更“专业”。 中国2015届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半年后的平均就业率为92.2%。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为94.0%,文学门类就业率为9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