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透事物本质,花半秒钟还是一辈子?

 快读书馆 2016-09-24

为什么我们当初明明很努力,却怎么也学不会?长毛兔和芦花鸡圈在一个笼子里。数了数,头一共35个,脚一共94只。仔细算一算,笼子里究竟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

哪位妈妈小学时从没被这种题难为过,我先敬你是条汉子。

可能20多年你都没被这个难缠的问题困扰过了,但可能你的孩子将来甚至马上就要问你这个问题了,你是不是只能说一句“你妈不会”?或者说,你希望你的孩子轻松应答,还是像小时候的你一样。

这是一道典型的古典算术问题。

解答如下:

假设35只全是兔,则

鸡数=(4×35-94)÷(4-2)=23(只)

兔数=35-23=12(只)

是不是已经懵了。这只是个开始。

话说有2亩菠菜要施肥1千克,5亩白菜要施肥3千克,两种菜共16亩。施肥9千克,求白菜有多少亩?

有100个馒头100个和尚吃。大和尚一个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1个,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个?

……

这些问题实际上是一类问题,统称鸡兔同笼问题。鸡兔、菠菜白菜、大和尚小和尚只是这个题干中的A和B。

解答鸡兔同笼问题一般都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都是鸡,也可以先假设都是兔,如果假设都是鸡,然后以兔换鸡;也可以假设都是兔,以鸡换兔,这类问题也叫置换问题,通过假设→置换的方式解答。

除了鸡兔同笼问题,还有年龄问题、盈亏问题、追及、流水、过桥、相遇问题……看不懂没关系,我要说的不是数学题。

以个难缠的问题作为开始,并不是炫耀我是个学霸,恰恰相反,我是个很努力、很努力的数理化学渣。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学习时的苦,所以我只愿我的“笨”,我儿子不要再经历。

在我工作后的很多年,遇到一个名师,他用了大约15分钟的时间给我讲了讲学理科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解答了我为什么很努力就是学不会的困惑。

他说,所谓名师只是把规律总结成最简洁易懂、让人一听就懂的话的人。而学不好,说明从来没有开窍过,没抓住过学习规律。但开窍的过程往往只需要半天。

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碰上个名师,但这些方法并不只是名师能总结,邻居家那个永远品学兼优的孩子可能也会。看透事物本质,你想让孩子花半秒钟还是一辈子

我很喜欢电影《教父》,里面有句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个“本质”就是逻辑。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教父》

每到这个时候,想让孩子将来成为哪种人的问题就来了。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有一个高效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无比重要。高效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让人最高效地找到问题关键,抓住主干,解决问题。

而逻辑思维能力是什么?最简单的概括就是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个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从小开始发展的。

尽管5岁以下的幼儿还没形成抽象逻辑思维,但早在孩子刚刚学话时,就应该着手训练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可尽早、随时随处进行。

3岁前,需要建立一些逻辑基本概念,比如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数字概念、群体概念、分类概念、顺序概念等,这些都是建立孩子逻辑思维的基础。 时间

孩子一开始对这些逻辑是没有概念的,你不能指望他一开始就懂时间,9点睡觉、6点起床,这个时间概念他是没有的,可以循序渐进让他理解,“在……之前”“在……之后”,“在……期间”“等会儿”“马上”“今天”“明天”,之后再学会认钟表,渐渐地时间概念就建立了。

空间

我们都没法记起自己是什么时候、是怎么学会分辨上下左右的,仿佛自然而然就会了。其实并不是。理解上下还容易,自如分辩左右,可是需要花上几年的时间。

数字

孩子一般几岁会数从1到10的?有些孩子可能一岁半就会,有些孩子可能三岁还数不清。但并不能以此论智商。孩子数数,多数是在“背数”,孩子的记忆力通常很好,可以单凭发音和语调记住本来无规律可循的句子。学会了数数不代表会运用,用的过程需要家长来教。需要用一些相同的、多数量的物品,用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帮助孩子把数字运用自如。

群体

群体是什么,其实很好理解。化妆品、家具、食品、动物、玩具,这些都是群体。但群体还分大小,大群体由很多小群体组成,食品由蔬菜、水果等群体组成,水果又由瓜类、浆果类等小群体组成,概念是要由浅入深的。

懂得了群体的概念,就可以学习分类了。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品,根据某些相同点归为一类,比如先从简单的颜色、形状等开始。这个过程中,父母还应该引导孩子寻找事物的相同点,让他自己找到归类的逻辑。

顺序

最后是顺序。从大到小是顺序,从长到短、从高到低都是顺序。还可以是一些更抽象些的顺序,比如从苦到甜、从软到硬等。顺序逻辑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理解,也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方式。

一切学习和工作的思维方式,只是幼儿期建立逻辑思维的进阶

在整个读研期间,乃至工作后的很多年,我都没想明白,读这么多年书究竟是在学什么。直到后来,我带过很多人以后,我才渐渐发现,学习和工作是完全相通的,都是有黄金方法可循的,归纳、演绎、洞察、分解的规律,也是认知事物和思考的逻辑法则。

但这一切的思维方式,只是幼儿期建立的逻辑思维方式的进阶而已。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给一个4岁的孩子讲行星的体积大小,我们是要让他按照“木>土>天王>海王>地球>金>火>水”的顺序背下来,还是换一种方式。这也是“顺序”,只是更抽象的“顺序”,因为这类事物的实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这种方式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化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用身边常见事物置换抽象、不可形容的事物,是学习、工作中常用的方法。

再来说说如何让孩子理解更抽象的时间。今天、明天、星期等,都是孩子经历过的,而我们如何让孩子理解一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可以试一下把时间浓缩在更小的范围内,比如如何将地球45亿年的历史压缩到短短的1年里。

1月1日,地球形成了。2 月中旬左右,月亮出现了。2 月的第3 周,海洋和大气层出现,陆块也同时显露,并最终分裂成各大洲。到了3 月的第3 周,海洋中诞生了最原始的生命形态……如果地球从最初形成到现在的整个历史是时长2 小时的视频,那么人类出现在这段视频的最后1 秒。

同理,把人类历史上的发明发现在一条100厘米的卷尺上如何体现

那么如何让孩子理解广袤无垠的面积呢。

我们可以把地球比作一只苹果。将苹果表面的3/4除去,这部分表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大洋、冰、湖泊和河流)。余下的1/4 就是陆地。把陆地一分为二:一块表示不适宜人类居住、耕作的区域(极地地区、沙漠、沼泽、高山等等);另一块,也就是地球表面积的1/8,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区。再把这1/8 分成4 份。其中3 份表示人类无法开垦的土地—或岩石密布,或环境潮湿,或气候寒冷,或地势陡峭,或土质贫瘠,还有些地区原先是农耕区,后来被人类开发成了城市或高速公路等。把它们都除去,最后1 份,也就是地球表面积的1/32,是用来种庄稼的,这一小块土地养活了地球上的所有人。

理解各大洲面积,同理

那么,如何让孩子理解更广义的财富。理解财富,是理解数字的延伸,与理解从1到100同理。

如果全世界的财富—大约223 万亿美元—用一摞100 枚的硬币来表示。全世界最富有的1% 人口拥有40 枚硬币;9% 的较富有的人口拥有45枚硬币;其后的40% 的人口拥有14 枚硬币,而剩下的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共同拥有剩余的最后1 枚硬币。

逻辑思维方式可以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逐渐自我养成,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而这种启发越早越利于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

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种单一的因素,将一团乱麻理地条条顺顺,这个过程抽丝剥茧,而你需要洞察的,就是事物的本质。逻辑这种东西,没有理论和模型可以参考、学习,我更愿意把它归于日常的养成。

日常中,能训练孩子逻辑思维方式的方法随时都有。比如我们来说说比例,如果玩具恐龙的身长为10 厘米,真霸王龙的身长为12 米(1200厘米),那么这只玩具恐龙和真恐龙之间的比例就是10:1200,即1:120。比例是个抽象的词,但用对方法解释它变得如此简单。父母们可以举一反三,按照孩子的年龄,灵活地创造其他方式。

“地球有多大?太阳系和银河系又有多广袤呢?太阳和八大行星到底有多大呢……”每个好奇心强的孩子对宇宙都充满了无尽的疑问和无穷的想象,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父母或许可以从这个问题开始——

如果把银河系缩小到盘子里……

而每个类似的、启发性的问题,给孩子带来的益处远比给予答案本身重要的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