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 手太阳肺经(3:00-5:00寅时) 经 络 组 成 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 经脉在体内纵向循行,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名称,是运行气血营卫的主要干道,因而是经络系统的主体。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向外联络肢体,内行连属脏腑,将人体联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奇经八脉则对全身经脉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十二经脉各有专属的穴位,而奇经八脉中除任脉、督脉外,无专属的穴位。 络脉是由经脉分出行于浅层的支脉,由经脉别行分出的较大络脉主要有十五络,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侧三部的重要支脉,起沟通表里和渗灌气血的作用。络脉再别出的细小分支称孙络,其浮现于皮肤表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称浮络、血络,它们纵横交错,愈分愈多,愈分愈小,最后弥散网络全身。 十二正经从四肢肘膝部别行正经深入体腔的支脉称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沟通脏腑,加强表里二经之间的联系,也是经络的主体部分。 经络的连属部分包括内属和外连两大部分。 附:经络系统阴阳五行对合表
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那么,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十二时辰养生法。 胆经子时(23:00-1:00) 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有些人等闲切除患者的胆,是不负责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脑筋清楚,精神和面红润。反之,子时前不睡者,精神和面清白出格是胆汁缺乏新陈代谢的气而变浓结晶,形成结石,犹如海水变浓晒成盐。此中一部分人还会是以而“胆怯”。胆经这时要上床困觉,利于骨髓造血。 肝经丑时(1:00-3:00)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撑持,废旧的血液裁减,新颖的血液孕育发生,这类代谢都是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摄生学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若丑时未入睡的话,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脸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焦躁,易生肝病。肝经最旺的丑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肺经寅时(3:00-5:00) “肺朝百脉”,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颖血液提供给肺,经由肺送往全身。因此,人在早晨脸色红润,精神抖擞。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肺经呼吸运作最佳的时候,而此时脉搏最弱。 大肠经卯时(5:00-7:00)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颖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步入兴奋状况,完成对食品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这时起床,大肠蠕动旺盛,适合排泻。 胃经辰时(7:00-9:00) 在7:00过后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豁嘴或生疮。胃经胃最活跃,此时一定吃早餐,每一天这时敲胃经最佳,开始工作人体的发电系统。 脾经巳时(9:00-11:00)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现为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心经午时(11:00-13:00)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表”。心气鞭策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中午能小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益,可以使乃至晚上精神抖擞。心经此时保养表情舒服,适当休息或午睡。 小肠经未时(13:00-15:00)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至脾。未时是小肠最活跃的时候,故午餐应在下午1时前吃。 膀胱经申时(15:00-17:00) 膀胱储藏水液和津液,轮回水液并将骈枝部分排出体外。津液在体内轮回,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咳而夜尿证。膀胱经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当多喝水。 肾经酉时(17:00-19:00) “肾藏于生殖之精,肾为天赋和五脏六腑之精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泄火排毒,肾在酉时步入储藏精华的阶段。肾经适合休息。 心包经戌时(19:00-21:00)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是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心包经戌时行旺,可断根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无缺状况。心包经旺时宜随便走走,这时心脑颅神经器官系统最活跃,心脏欠好的人最好这时候敲心包经,成效最佳。 三焦经亥时(21:00-23:00)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备主持诸气,疏通水路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深度睡眠,百脉可休息生息,对身板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独特之处,即亥时困觉,故此时段内睡觉最佳,易于第二日起床后精神倍好。
一、经络学说 经络系统组成简表 二、十二经脉(看教材上图理解记忆)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并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条经脉分别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故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 ![]() 按摩的几种常用手法按法: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秒),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1.按法: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秒),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2.摩法: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 3.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4.揉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5.揉捏法: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手成钳形,将全掌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的推进。 6.搓法: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 7.推法: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8.刮法: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币、匙等代替)在病变部位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 9.掐法: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
推拿手法之指间关节拔伸法
指间关节拔伸法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腕掌部,一手捏拿住指端,两手同时做反方向用力拔伸。
【操作要领】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腕掌部,一手捏拿住指端,两手同时做反方向用力拔伸。 【作用与应用】滑利关节,缓解手指疼痛麻木。可用于治疗指间关节扭挫伤,肌腱复位,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手指麻木等。
推拿手法之膝关节拔伸法膝关节拔伸法患者仰卧,令其患侧膝关节屈曲约90度(膝关节交锁者,在膝关节交锁位即可)。
【操作要领】患者仰卧,令其患侧膝关节屈曲约90度(膝关节交锁者,在膝关节交锁位即可)。助手用前臂托抱住患者大腿下端,术者双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两人向相反方向用力拔伸膝关节。 【作用与应用】滑利关节,本法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及膝关节交锁复合手法的准备手法。 其他关节的某些复合手法中大都掺杂着拔伸牵引。此处则不详述,在各病章节中将有所述及。
推拿手法之颈部扳法
扳法是用双手或借助身体其他部位(如膝部)或在助手的辅助下用力向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扳动肢体的一种被动运动方法。
扳法是用双手或借助身体其他部位(如膝部)或在助手的辅助下用力向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扳动肢体的一种被动运动方法。由于操作时活动幅度大,治疗力直接作用于关节部位,因此要做到稳、准、巧,切忌强拉硬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颈部扳法: 【操作要领】颈部扳法有三种: ⑴ 颈部旋转扳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侧方,令患者头稍向前屈,医者一手置于患者头侧后部,一手置于患者对侧下颏部,将患者头旋转至一侧最大角度后,双手同时用力扳动。 ⑵ 颈部旋转定位扳法 患者取坐位,头略向前屈,将健侧之手置于头部(即头旋转方向对侧之手),术者站于患者侧后部,用一手拇指抵住偏歪的棘突(向左偏歪用右手,向右偏歪用左手),一手扶住对侧的下颏部,将头旋转至最大限度(棘突左偏头左旋,右偏则右旋),双手同时用力推扳。 ⑶ 仰卧旋转扳法 本法的操作是在仰卧拔伸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保持拔伸牵引力的同时,术者双手同时用力将患者的头部旋转到最大限度进行扳动。 【作用与应用】颈部扳法有滑利关节,纠正解剖异常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颈椎间盘髓核突出症,颈椎关节错位等疾患。
推拿手法之胸背部扳法胸背部扳法有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背痛,胸椎关节紊乱症等。
【操作要领】胸背部扳法有两种操作方法: 1.扩胸牵引扳法
患者坐位,两手臂上伸并两手合拢扣住,医生立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掌根部抵住需要扳动的棘突,一前臂从患者上胸部绕过扶住患者对侧腋部,并令其后仰,术者抵棘突之手同时用力扳推。 2.胸椎对抗复位法
患者坐位,两手置颈部交叉扣住,术者握住患者前臂下段,用一侧膝部顶住需要扳动的棘突,嘱患者身体略向前倾,医生同时向后上方用力扳动。 【作用与应用】本法有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背痛,胸椎关节紊乱症等。
推拿手法之腰部扳法腰部扳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错位或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
腰部扳法有五种操作方法。 1.扳肩推腰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患者一侧,一手推压腰部痛处,一手扳起患者对侧肩前部至最大限度,双手同时用力扳推。 2.扳腿推腰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患者一侧,一手推压腰部痛处,一手从患者对侧腰关节前上方将其下肢搬起到最大限度时,双手同时扳推。 3.腰部斜扳法
患者侧卧位,双下肢在上者髋膝关节屈曲,在下者伸直,术者一手推按住患者肩前部或肩后部,另一手抵住患者臀部或髂前上棘,将患者腰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4.腰椎旋转扳法 取患者前屈(按需要角度)坐位,一助手按住其下肢及骨盆。术者坐于患者后侧方,用一手拇指按住需要扳动的棘突,另一手从患者健侧腋下伸出,钩扶住其颈项部,将患者腰部从前屈位向健侧旋转。当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一手用力扳动腰部,一手拇指同时用力推按其棘突。 5.腰部后伸扳法
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痛处,一手从患者双膝关节前上方托起下肢,双手同时用力扳伸按压。 推拿手法之背法术者同患者背靠背站立,以两肘与患者两肘套紧后屈膝、弯腰、提臀,将患者用力反背起,患者两脚离地,以达到牵伸患者腰段脊柱的目的。
【操作要领】术者同患者背靠背站立,以两肘与患者两肘套紧后屈膝、弯腰、提臀,将患者用力反背起,患者两脚离地,以达到牵伸患者腰段脊柱的目的。然后再做快速伸膝提臀动作,同时用臀部颤动或摇动患者的腰部。
【作用与应用】本法可使腰段脊柱及其两侧伸肌被动过伸,可用于治疗腰部扭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腰椎骨质增生者慎用甚至禁用。
拔伸法又称抻法、拽法,因需用力牵引或牵拉,又称牵引法。
拔伸法又称抻法、拽法,因需用力牵引或牵拉,又称牵引法。操作时用力应稳而持续,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治疗的需要,掌握好拔伸的力量和方向,切不可突然大力猛烈牵拉,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很多情况下拔伸法又参加到复合手法中使用。 颈部拔伸法,有两种操作方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术者站在其后,以双手拇指顶住枕骨后方(亦可置于风池穴上),用两前臂分别压在患者两肩。双手拇指的向上顶推力及双前臂的下压两肩的力,使颈椎处于持续的慢慢向上拔伸的力量中(形成拔伸)。 【作用与应用】舒筋通络,解痉止疼,滑利关节,可用于治疗落枕、颈部扭挫伤、颈椎病等。 ⑵ 仰卧位颈部拔伸法 【操作要领】患者仰卧,双肩紧靠床边,使头颈部悬于床外,助手站于患者一侧,双手置于患者双肩部,术者坐于患者头侧,一手置于患者下颏部,一手置于患者枕后,与助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徐徐拔伸患者颈椎。 【作用与应用】解痉止疼,滑利关节。多用于治疗颈椎病及环枢椎半脱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