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师专栏丨原来自然微距摄影可以这么玩(下)

 hercules028 2016-09-24
对自然微距摄影有了初步概念后

  是否想知道更多

  趣味自然微距摄影技巧?

  本期摄影师专栏

  摄影师【山顽】继续与大家分享

  自然微距摄影的几种玩法

  (注:以下均为NIKON D610拍摄)

  自然微距中的“光绘”


  辐毛鬼伞

  f/16 10s ISO 100

  曝光补偿 -0.3 60mm+双头微距闪光灯

  想必很多朋友都了解过“光绘”,在自然摄影中也能模仿其原理进行拍摄,从而给题材添彩。这组图就是典型地用了“光绘”的手法拍摄,只是在拍摄时闪光灯使用前帘同步后再用LED灯(代替“光绘”中的荧光棒)对主体或是背景进行照明补光。这样的拍摄手法不能一次出片,往往要多次尝试后才能获得理想效果,更多细节操作还得自身去感悟。


  多孔菌属

  f/13 2s ISO 200

  60mm+双头微距闪光灯+手电筒


  多孔菌属

  f/6.3 1/200s ISO 2000

  60mm+手电筒

  再如【多孔菌属】两张图,可见不同的快门速度会有不同的动感表现。多孔菌的寿命很长,子实体能活一年甚至多年,如果是一年生的,成熟后在合适的条件下一整年都可能散发孢子。孢子是粉末状的物体,根据拍摄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因为孢子粉是从子实体的菌褶出喷出,要表现动感则用1/80秒,甚至更慢的速度;需要表现哈勃望远镜里看到的东西,微观和宏观,宇宙和生命,则选用1/200秒,甚至更快的速度。

  巧用逆光,吸引受众目光

  逆光是一种具有艺术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光照,在各种题材中尤为常见。逆光往往能使透光物体的色明度和饱和度都能得到提高,同时能与不透明物体形成强烈对比,极大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螽斯若虫

  f/11 1/200s ISO 100

  60mm+双头微距闪光灯

  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但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长腿、长触角”,跟蝗虫一样它们有健壮的后腿、弹跳力极强。螽斯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能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是靠一对覆翅的相互摩擦形成的。


  叶蜂幼虫

  f/5.6 1/100s

  ISO 100 60mm


  锚阿波萤叶甲

  f/9 1/200s ISO 100

  60mm+双头微距闪光灯

  海芋叶片里有抵御动物取食的毒素,有些海芋甚至释放氰化物,一旦叶片遭到取食,它就会沿着叶脉输送到“出事现场”。所以 锚阿波萤叶甲在取食海芋前,会在叶片上“画圈圈”,正是为了逃避海芋的防御机制,防止食入叶片中的毒素。

  这组图中均采用逆光拍摄,光线完美地穿透绿叶、昆虫和花朵,将其纹理、轮廓甚至昆虫内部器官等细节得到很好的呈现,相反如果从正面拍摄则显得平淡无奇。

  巧用各种光源,手电大百变

  夜晚在野外拍摄时,手电不仅供我们照明,有时候还能为拍摄增添亮点。独特的光线,有如束光筒的功用,独特的光影效果让整个画面更具艺术性和神秘感。例如【条斑钳蝎】和【避日蛛】两图是通过闪光灯与手电相配合的形式拍摄的,这时候最好有个“灯光师”帮你拿手电,以便改变光线的走向。光线的强弱让画面达到足够的明暗对比,让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戏剧性。


  条斑钳

  f/7.1 1/100s ISO 100 曝光补偿 -0.3

  60mm+双头微距闪光灯+手电筒

  条斑钳蝎,荒漠中比较容易见到的西域小毒手。它白天躲藏在洞穴中,晚上出洞觅食。


  避日蛛

  f/10 1/125s ISO 100 曝光补偿 -0.3

  60mm+双头微距闪光灯+手电筒

  避日蛛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奇葩的“虫”了,它既不是蜘蛛也不是昆虫。避日蛛的躯体类似蜘蛛,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没有类似蝎子的鞭状第三体节。“避日”顾名思义,它是在夜间活动的生物,极贪食,最大种类甚至可杀死小型脊椎动物。凶残的避日蛛没有给猎物一点反抗的机会,疯狂撕咬拖拽,荒野上的杀戮机器。


  鼩鼱

  f/3.2 1/100s ISO 500 曝光补偿 -0.7

  60mm+手电筒

  鼩鼱,靠吃蚯蚓、昆虫等为生,虽然长得极像老鼠,但其实两者没有任何关系。正是它的这一习性,在乡下被当做是“益鼠”,因为它不偷食,对人类生产生活没有害处。

  再如【鼩鼱】一图,当时和好友在校园里闲逛,在路缘石角落偶遇鼩鼱,来不及掏闪光灯。于是手电作为唯一光源,在好友的协助下很意外地得到这张小品。

  让你的单反进入手中

  自然摄影包括的题材非常丰富。为了获取独特的视角以及尝试更多样化的题材,我开始尝试如何以低成本让相机进入水中,舍不得去买比机身还昂贵的防水壳,那就自己动手做一个吧!


  乌华游蛇

  f/13 1/200s ISO 100 曝光补偿 -0.3

  60mm+双头微距闪光灯+自制水箱

  常常在山区溪流或水田内能够发现它们,并在那一带捕食溪鱼以及蛙类。在水中,尤其是在开阔的水域,要近距离拍到他们,还真得靠缘分。幸运的是我在一人工水渠与它碰头,在追踪几分钟后,它钻到水底躲避,对它而言水底就是它的“避风港”,给它带来极大的安全感。所以,我才有机会这么近距离拍到它。


  斑腿泛树蛙蝌蚪

  f/10 1/200s ISO 125

  60mm+双头微距闪光灯+自制水箱


  f/16 1/200秒 ISO 100

  60mm+双头微距闪光灯+自制水箱

  蟾蜍的卵很好区分,在野外遇见带状的受精卵,那么几乎就可以认定这肯定是蟾蜍家的宝宝了。在水中存在的形态各异,例如图中组成的“88”字样。在自然界中,成长处处充满危险,蟾蜍的卵在水中也极可能收到水生昆虫的威胁,但是它们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我们人类就不必插手,祝福它们,希望它们的生物链关系都能处于健康的状态。

  写在最后

  一幅优秀的自然摄影作品,往往是作者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探求未知的强烈的好奇心。只有摄影师对自然充满极大的热爱和情感,才能坚持不懈的在自然中探索与发现,才能让作品饱含摄影师的真情实感。

  摄影师所有的设备都是有限和不足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设备就是用好现有的设备,熟练应用,能够应对任何情况,并发挥到极致,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