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少阳胆经穴位名解

 感通天下 2016-09-24

足少阳胆经穴位名解

足少阳胆经穴位名解

足少阳胆经穴位名解足少阳胆经循行图

 

  足少阳胆经穴,从头走足身侧行。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四十四穴。


      瞳子髎。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髎,孔隙也。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是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即是汇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功能:降浊去湿。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青盲,视力减退,结膜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等。

 

   听会。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功能:清降寒浊。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口眼喎斜,面痛。

 上关。上,上行也。关,关卡也。名意指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本穴物质为听会穴吸热上行的弱小水气,在上行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后清阳之气吸热上行,滞重水湿则冷缩降地,本穴如同气血上行天部的关卡一般,故名。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喎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

颔厌。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厌,厌倦也。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并由此输向头之各部,足阳明经头维穴输供头部的精微物质因而受到损害,本穴气血为足阳明所厌恶,故名。功能:祛风镇惊。主治:头痛身热,耳鸣,善嚏,头项痛,目眩,外眦痛,齿痛,搐搦,惊痫,手腕痛。

悬颅。悬,吊挂也。颅,古指头盖骨,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名意指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湿。本穴物质为颔厌传来的温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吸附天部中的寒湿水气,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的水湿云层一般,故名。功能:祛风明目,清热消肿。主治:偏头痛,热病,身重,齿痛,面皮赤痛,烦满汗不出。

悬厘。悬,吊挂也。厘,治理也。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降浊分清。本穴物质为悬颅穴冷降下传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滞重的寒湿水气进一步下行,小部分清气则由本穴外输头之各部,本穴对天部的水湿风气有治理的作用,故名。功能:祛风镇惊。主治:偏头痛,热病,烦满汗不出,面皮赤痛,耳鸣,善嚏,癫疾。

曲鬓。曲,隐秘也。鬓,鬓发也,既为肾气所主之物又为血之余,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而性温热。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化雨而降。本穴物质为悬厘穴传来的天部寒湿水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而降,所降之雨虽与天部气血相比而为寒湿,但仍为温热之性,故名。功能:祛头风,利口颊。主治:牙痛,口噤不开,厥逆头痛,口眼歪斜。

率谷。率,古指捕鸟的网或带领,此指胆经的气血在此开始由阳变阴。谷,两山所夹空隙也。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后化为阳气而上行天之上部。本穴物质为曲鬓穴传来的弱小凉湿水气,吸热上行至本穴后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水湿之气开始吸湿并发生冷降的变化,如捕鸟之网从高处落下一般,故名。功能:疏风活络、镇惊止痛。主治: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天冲。天,天部气血也。冲,气血运行为冲射之状也。名意指胆经经气吸热后胀散并由本穴冲射于天之各部。本穴物质为率谷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穴外传入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冲射于胆经之外的天部,故名。功能:祛风,定惊,清热消肿。主治:头痛,癫疾,痫证,善惊恐,牙龈肿,耳虚鸣湿痒。

浮白。浮,浮浅。白,明白。穴位于体表浮浅部位,有清头明目之功,故名。功能:疏肝利胆、散风通经。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疬,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

头窍阴。头,指穴处的部位在头部。窍,孔穴、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湿水气。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浮白穴下传的水湿云气,在下行本穴的过程中,水湿云气不断散热吸湿,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天之上部如同空窍一般,故名。功能:祛风,清热,舒筋。主治:头痛引颈,四肢转筋,头项颔痛,手足烦热,目痛,胁痛,咳逆,痈疽,耳鸣,喉痹,舌强。

完骨。完,完全、全部也。骨,肾主之水也。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头窍阴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天部的寒湿水气全部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主治:头痛,项强,颊肿,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斜,失眠等。

本神。本,人之根本也,气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神,在天为风也,指穴内物质的运行为风气的横向运动。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冷凝水湿在此汇合后循胆经传输。本穴因其位处头角上部,为人之外侧,在人体坐标系中它和头顶的百会穴一样皆处最高最外位置。由于胆经无循经传来的气血交于本穴,穴内气血处于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冷凝水湿因而汇入穴内,穴内气血纯为天部之气,且其运行为横向下传阳白穴,故名。功能:宁神,祛风,舒筋。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急,胸胁相引不得倾侧,癫疾,小儿惊痫,诸风,中风不省人事。

阳白。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功能:生气壮阳。主治: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头临泣。头,指本穴在头部,有别于足临泣之穴。临,居高位而朝向低位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为由上而下。泣,泪水也。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穴内水湿从天部滴落于地部。本穴物质为阳白穴上传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降水云气,雨滴由天部降于地部,如泪滴从上落下,故名。功能:明目,祛风,清神。主治:目眩,目生白翳,多泪,小儿惊痫,中风头痛,两目眉头痛,鼻塞。

目窗。目,肝之所主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肝木之性的风气。窗,气体交换的通道也。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头临泣穴传至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穴外所传之热,弱小的水湿之气吸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传于穴外,故名。功能:明目开窍,祛风定惊。主治:头痛,头旋,目痛,目远视不明,青盲,白膜覆瞳子,头面浮肿,上齿龋肿。

正营。正,正当也。营,军队驻扎的营地,有建设、营救之意。名意指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散热缩合并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目窗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散热缩合并化为阳气,阳热风气没有因冷缩而变为寒湿之气,本穴起到了正当维持天部气血运行变化的作用,故名。功能:祛风,利口齿。主治:头项偏痛,目眩,痰饮头晕,呕吐不已,齿痛,唇吻急强。

承灵。承,承受也。灵,神灵也,天部之气也。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本穴物质为正营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并吸湿冷降,头之天部的寒湿之气亦随之汇入穴内,本穴如有承受天部寒湿水气的作用,故名。功能:祛风,通窍。主治:脑风头痛,恶见风寒,鼻衄,鼻塞。

脑空。脑,首也,首为阳、尾为阴,此指穴内的天之上部。空,空虚也。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承灵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穴内的天部层次气血为空虚之状,故名。功能:降浊分清。主治: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功能:壮阳益气。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炎,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荨麻疹。

肩井。肩,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功能:疏导水液。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渊液。渊,深渊也。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腋部也。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本穴内物质为肩井穴溢流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水液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由胸侧上部直落腰侧下部,经水如同落入无底深渊一般,故名。功能:排泄水液。主治:胸满、胁痛,上肢臂痛。

辄筋。辄,古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车轮之泥水的飞溅,此指胆经气血在此的变化为冷降下行。筋,肝胆所主的风气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风气。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渊腋穴传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从天部降至地部,气血的变化如同飞溅的泥水被挡下一般,故名。功能:降逆平喘,理气止痛。主治:胸中暴满不得眠,喘息,太息善悲,小腹热,多唾,呕吐宿汁,吞酸,马刀瘿疬。

日月。日,太阳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本穴物质一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气的阴阳寒热分界之处,故名。功能:收募胆经气血。
主治:胁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京门。京,国都也,人与物的聚集、集散之所,此指穴内物质所处为地之上部。门,出入的门户。名意指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日月穴传来的冷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进一步散热冷降而成为天之下部的寒冷降水云系,本穴如同地之上部水湿云气的聚散之所,故名。功能:健腰,利水,消胀。主治:腹胀,小腹痛,里急,洞泄,水道不通,溺黄,腰痛,骨痹痛引背。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

带脉。带,指束带。本经属足少阳胆经在季胁下1.8寸,为带脉经气所过处,主治妇女经带疾患,故名。功能:健脾利湿,调经止带。主治:经闭,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腹痛,疝气,腰胁痛。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带状疱疹。

五枢。五,代指东南西北中五方也。枢,门户的转轴,有开合功能,此指气血物质在本穴有出入的变化。名意指气血物质由此出入带脉。本穴物质虽为带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但它并不一定循带脉下走维道穴,气血的流行出入受人体重力场及地球重力场二方面的作用影响,它因人体所处的体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运行特征。当人体直立时,穴内的地部经水由本穴输向人体各部,而当人体平躺时它则循带脉向脊背后侧而行,本穴如同带脉气血外出五方及五方气血进入带脉的门户,故名。功能:调带脉,理下焦。主治:小腹痛,里急,阴疝,腰间痛,妇人下赤白。

维道。维,系物的大绳或维持之意。道,道路。名意指带脉气血在此又继续循胆经路线运行。本穴物质为五枢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胆经气血在京门、五枢、维道此三穴实际上是借带脉道路而行,至本穴后才交于胆经的居髎穴,本穴如有维持胆经气血运行的连贯作用,故名。功能:调带脉,理下焦,舒筋,益肾。主治:呕逆,水肿,腰腿痛,少腹痛。

居髎。居,住所、居室也,此为停下之意。髎,孔隙也。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屯居穴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功能:舒筋活络,益肾强健。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疝气。

环跳。环,一种园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跳,跳动也,阳之健也,指穴内阳气健盛。名意指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之中并气化为天部的阳气,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故名。功能:健脾益气。主治:腰胯疼痛、下肢不遂、膝胫酸痛、冷风湿痹、风疹、水肿,神经衰弱,风疹,湿疹等。

风市。风,风气也。市,集市也。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环跳穴传来的天部凉湿水气,至本穴后,凉湿水气进一步散热缩合而变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由本穴的天部层次横向向外传输,本穴如同风气的集散之地,故名。功能:运化水湿。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

中渎。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渎,水流冲涮而成的小沟渠。名意指胆经经气化雨冷降后在此形成地部的小沟渠。本穴物质为风市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经水循胆经向下流躺时形成小沟渠之状,故名。功能:疏导水湿。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膝阳关。膝,指本穴所在为膝部。阳,阳气也。关,关卡也。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本穴物质为中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向膝之下部飞落而下,飞落而下的经水飞溅出大量的水湿之气并充盛于穴周内外,致使膝以下胆经各穴生发的阳气上行至此时受到格阻,胆经下部经脉的阳气至此后不得上行,故名。主治:膝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膝关节炎,下肢瘫痪等。

 

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主治: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遗尿等。

阳交。阳,阳气也。交,交会也。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胀散上至于天之天部而成为阳气,与膀胱经飞扬穴扬散于天之天部的阳气相交会,故名。功能:利腿足、镇惊、清热。主治:寒热,癫疾,惊狂、喑不能言,下肢痿痹、髀胫不收、喉痹、胸满、面肿、心悸怔忡、转筋。

外丘。外,胆经之外也。丘,土丘也。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由此飘扬于胆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势弱缓行并吸热冷降,随阳热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则飘散于胆经之外,故名。功能:传递风气。主治:头项痛,胸胁痛,腿痛,脚气,下肢麻痹,胆囊炎,肝炎,坐骨神经痛等。

光明。光明,光彻明亮也。本穴物质为阳辅穴传来的湿热风气,上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而变为纯阳之气,天部的水湿尽散并变得光彻明亮,故名。功能:联络肝胆气血。主治: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阳辅。阳,阳气,辅,辅佐之意。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悬钟穴外散而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受外界之热而升温上行,本穴如辅佐胆经气血向上蒸升的作用,故名。功能:祛风湿、利筋骨,泻胆火。主治:寒热酸痛、四肢不举,腋下肿、瘰疬,喉痹,酸痹不仁、腰痛、诸风,口苦、胁痛,头热如火足冷如冰。

悬钟。悬,吊挂也,指空中。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响亮。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上飞落而下,如瀑布发出巨响一般,故名。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丘墟。丘,土堆或土坡也。墟,故城遗址或废墟。名意指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的脾土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悬钟穴降行而至的水湿风气,在风气的吹刮下穴内脾土为空虚之状,只有皮骨而无脾土(肌肉),故名。功能:生发风气。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足临泣。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名。功能:运化风气,冷降水湿。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

地五会。地,地部也。五,五脏六腑也。会,交会也。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本穴所处为足背外侧陷者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血又为天部的寒湿风气及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的飘散阳气至此后因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脏六腑的气血汇合而成,且气血为地部经水,故名。功效:利胸胁、消乳肿。主治:内伤唾血,眼目赤疼、腋下肿、乳肿,耳鸣,腰痛、足背红肿、足外无膏泽。

侠溪。侠,通夹,被夹于中间之意。溪,地部流行的经水。名意指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只是对其起了一个循经传输的作用,地部的经水没有流失,如被夹于渠道之中下传足窍阴穴,故名。主治:头痛,眩晕,惊悸, 耳鸣, 耳聋,目外眦赤痛,颊肿, 胸胁痛,膝股痛,足跗肿痛, 疟疾。

足窍阴。足,指穴在足部。窍,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名意指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所处为高位,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故名。功效:泄热、利胁、通窍。主治: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手足厥冷、烦热、转筋、头痛、喉痹、舌卷干、耳聋、耳鸣、痈疽、胆寒不得卧、梦魇、肘臂不举。

足少阳胆经共四十四穴完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