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号称9000万的“收藏鉴赏家“近乎都败给了官窑'美'与'俗'!

 天宇楼33 2016-09-24

《高度程式化的官窑图案如何激发人的审美感?》,这是一个非常难以通过语言来描述的难题。

很多人不喜欢官窑的程式化图案,尤其是玩老窑的。它确实是繁缛的,花哨的,艳丽的,甚至很多人称之为俗气。
但是,这里面的运动感,细腻的层次感,空间立体感,彩料的鲜嫩娇艳,确实官窑工艺的内在价值所在。其工艺是如此的一丝不苟和循规蹈矩,乃至于,一件东西如果稍微偏离了这些一丝不苟的循规蹈矩做派,就立即丧失其运动感,细腻的层次感,空间的立体感,彩料的娇嫩感。
而这一切,恰恰就是民窑和仿品所最难以达到的高度。这也是APAC会餐上所使用的那些当代‘官窑定制’无论从图案的涉及和彩料的秀美上都显得苍白僵化的根源。
不管一件东西的图案如何程式化,如果它无法打动你,再怎么漂亮,也还是空洞的假象。
但是,这却恰恰既不是金钱,也不是经验,更不是到处跑市场所能培育起来的对美的感知能力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张大千,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吴冠中。美,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先验的,后天的因素其实不大。多数人,其实注定是永远也不可能成为鉴赏家的,但是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就是鉴赏家。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古玩鉴赏和鉴定,就像不是每个人都会写小说一样!



一个人宁可偏激,不可没有思想。一个人宁可失败,不可无所事事。但是古玩界里的绝大多数人都属于既没有思想,也没有超常想象力的庸人,所以,他不可能成为识别真假,鉴赏美丑的高手!




如果一件东西不能感动你,却又那么漂亮,那么它是什么? 它是白骨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来源:东方古美术 管理员 鲁地老师原创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