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里拉——2000万(见下图1) 2001年2月,各党派组成的土耳其联合政府在治国方略上出现重大分歧。消息传出,投资者信心顿失,席卷资金而去,直接诱发了已经千疮百孔的金融秩序的崩溃。土耳其里拉似于陡坡上刹车失灵一般狂跌不止。 2001年,最大面额的2000万纸币发行。以1美元兑换160万里拉计算,此土耳其史上最大面额货币约合12.5美元。
2005年1月1日,新土耳其里拉以1:100万的兑换比例正式启用。 南斯拉夫第纳尔——5000亿(见下图2) 震荡世界的东欧剧变,使得命运多舛的南斯拉夫在多民族冲突及联合国制裁等数重因素制约下,走向崩溃,并引发了早已趋于决堤的恶性通货膨胀。 1992—1994年间,其日通胀率65%,约合每34小时物价翻一番。
德国马克——100万亿(见下图3) 1923年1月,在驳回德国延期支付赔款的请求后,法、比两国军队占领了德国鲁尔工业区。本就愤恨难平的德国政府决定“消极抵抗”,停止支付赔款,企业矿山一律停产停工,企业主的损失由国家补偿,失业工人由国家救济。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鲁尔危机”造就了“名垂青史”的恶性通货膨胀,马克如脱缰野马般狂泻不止。1923年1月,1美元可兑换18000马克;至8月,已飙升为460万;而10月21日则冲抵历史最高点,达400多亿马克。300多家造纸厂和2000多架印刷机日夜不停地赶工,仍不能满足需求。
在这个德国经济濒于崩溃的特殊历史时期,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1923年11月,时任德意志工人党党魁的希特勒,发动了旨在夺权的慕尼黑啤酒馆暴动。虽以失败告终,但其积蓄了力量,宣告了存在。 津巴布韦元——100万亿(见下图4) 2009年1月,100万亿的最大面值津元问世(共14个零)。十年不足,1美元与津元的兑换比例由100直入云霄般狂蹿至10的31次方,津巴布韦元彻头彻尾的沦为了垃圾货币。
追根溯源,21世纪初的激进土改当属罪魁祸首。强行没收白人农场主的土地分配给不善经营的“黑人兄弟”后,国之支柱——农业持续萎缩,且后续效应,如西方多轮制裁、外资争相出逃等轮番上演,终铸津巴布韦之通货膨胀无限冲天。 匈牙利帕戈——1万亿亿(见下图5) 二战后的匈牙利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长期战争所导致的巨大经济创伤对通货膨胀的灾难性影响在不当政策之下,如洪水猛兽般爆发了。1945—1946年间,其日通胀率达207%,物价每15小时翻一番。如此骇人听闻之速,怎是普罗大众承受得了的。
除以上之外,世界上还曾有其他一些货币饱受恶性通货膨胀之苦,如秘鲁印蒂(最大面额1000万)、玻利维亚比索(最大1000万)、波兰兹罗提(最大200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