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汗证明你在强行开利口了,是重视的时候了!

 循天园 2016-09-24

    阴汗不论男女均有,但以男性多见,事实上,只要有阴汗发生,说明你的体质该大幅度调整了,否则,只怕男科、妇科病找你只是初步表现,更严重的疾病在等着你!就象足汗(脚气)是强行开利口一样,阴汗也是比足汗更严重的利口了!我们就阴汗的机理做一个探讨,以期能让好学的博友能得到一定启发!首先,我们看中医传统对“汗”证的描述:“阳加于阴为之汗”;“夺血都无汗,夺汗者无血”,第一句不易理解,我们放在后面讨论,以“夺血都无汗,夺汗者无血”而言,如果你不局限于纯中医是很容易理解的,也就是汗出得太多了,血容量就会下降,反之也是如此,出血太多了,因为血容量下降,也会产生这个人没有出汗的现象,反而是怕冷、无汗的表现;这些都已被现代临床所证明,无需我多说什么!只是另一层意思,可能就没有多少人关注到了,也就是出汗多的地方,只可能是血管分布密度高的地方,因为只有那里才可以通过血管把血液运过去,再分泌到汗腺流出来而成汗!请看下图,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阴部比较容易流汗了!

阴汗证明你在强行开利口了,是重视的时候了!阴汗证明你在强行开利口了,是重视的时候了!

    “阳加于阴为之汗”就没那么容易理解了,我们看一个简单的生活现象,我们什么时候流汗呢?运动后,而且是达到一定程度的运动后,那运动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影响是心跳加快了,也就是血液运行加快了,会把动脉血更多的运送到所需要的部位去,当然动脉血运送过去的目的,除了供给该部位的肌肉运动需要外,就是通过汗腺把热量散发出去!所以,“阳加于阴”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阳经的能量输送到阴性物质(血液)中,把阴性物质(水和电解质)迫出体外,是为之汗!

[转载]阴汗证明你在强行开利口了,是重视的时候了!

[转载]阴汗证明你在强行开利口了,是重视的时候了!

[转载]阴汗证明你在强行开利口了,是重视的时候了!
[转载]阴汗证明你在强行开利口了,是重视的时候了!

[转载]阴汗证明你在强行开利口了,是重视的时候了!

    阴部有一个明显的生理特点:一方面面积小但血管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背阴,遮挡物多,散热不易!从经络来说,阴经三条,阳经一条分布在非常小的部位上(我一般不太理会任督脉,更不要说奇经了),全身分布在前面的唯一阳经阳明胃经经过阴部,我们知道阳明在易演图上正是分布在三之气火区,也就是阳最旺的区域,非常易鼓动阳气外泄的,当然随之而出的水分就是汗!分析阴部还不能忘了少阳和太阳,虽然经脉没有直接经过阴部,但与之表里的厥阴肝经少阴肾经可都经过阴部,所以阳加于阴的另一层意思就是通过表里阴阳经的经气交换,同样可以产生阳加于阴的情况发生,所谓的肝经湿热下注就是少阳加于厥阴的直接表现!先不说膀胱作为太阳经执行器官直接对阴部的影响,太阳加于少阴的经气交换同样也会产生阴汗的现象,这就是所谓肾阴虚所致的阴汗!所以,别看小小的一个阴汗,你会发现好象与三阴三阳都有关系,也才有前面所说的,阴汗的发生是警告你该全身做调整了,否则,虽然可以用生牡蛎30枯矾60黄丹30研粉外用等简单方法解决,也是闭门留寇,种下祸根!具体如何辨证,如何治疗,非我所长,在网上找到不错的方案,各位自行参考使用!

    病名:阴汗

    前阴、阴囊及其附近处局部多汗。《医林绳墨·汗》:阴汗者,谓至阴之处,或两腿挟中,行走动劳,汗出腥秽。有因肝经湿热所致者。《张氏医通·汗》:阴汗,阴间有汗,属下焦湿热。龙胆泻肝汤加风药一二味,风能胜湿也。或当归龙荟丸及二妙散俱效。阴囊湿者,以炉甘石煅过扑之,密陀僧亦佳。有因肝肾亏损,湿热下乘者。《医略六书》卷二十;酒色过度,湿热下乘者则精血不藏,每多阴汗,宜滋肾凉肝。用六味地黄汤加黄柏、白芍。有因肾虚阳衰而阴囊多汗者。《杂病源流犀烛》卷七:有阴囊汗者,则为肾虚阳衰,宜安肾丸、小安肾丸。

    疾病介绍

    阴汗是指外生殖器及周围(包括大腿内侧近腹阴处)部位经常汗多,且汗味多臊臭的病证。

    病因

    阴汗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多因素体虚弱,肾阳不足,阴寒偏盛,以致内寒生湿;或肝郁化热导致脾经聚湿,湿热互结而流注下焦,以致阴部汗出;也可由湿浊滞留阴部所致。

    症状

    阴汗的诊断要点

    凡是男子阴部多汗,汗出臊臭,伴有阴囊湿冷,前阴萎弱,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胁肋胀痛,目赤,小便赤者,可诊断为阴汗。

    阴汗的辨证分析

    阴汗因元阳不足,气化失司,温煦失职,寒湿内盛;或湿热之邪蕴郁肝经,流注下焦所引起。

    辨证首先辨虚实。虚证肾阳虚型,伴有阴囊湿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滑精、早泄等。实证肝经湿热型,伴有胁肋胀痛、口苦目赤、小便赤等。总的治法以温补肾阳,清热利湿,疏肝养血为主。

    本病辨证的重点在于审察病因,明辨病位,确认病机,辨证施药。

       ()肾阳虚证

       1.临床表现:阴部汗出,阴囊湿冷,畏寒肢凉,腰膝酸软,或伴阳痿、滑精、早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润有齿痕,脉沉迟。

       2.证候分析:肾主一身阳气,肾阳虚则一身阳气皆虚,肾阳亏虚,阴寒生湿,则阴部汗出,阴囊湿冷;腰为肾之府,肾精亏乏,故见腰膝酸软;肾阳虚损,宗筋失用,则畏寒肢冷,阳屡、滑精、早泄;肾阳虚弱,膀胱虚寒,则小便清长。舌淡胖,脉沉迟,皆阳虚之征。

       ()肝经湿热证

       1.临床表现:阴囊汗出,潮湿,臊臭,胁肋胀痛、伴口苦,目赤,阴茎萎弱,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证候分析:外感或内生湿热,蕴郁肝经,流注下焦,故见阴汗出,潮湿,臊臭;湿热郁结肝脉,肝失疏泄条达则胁肋胀痛;湿热熏蒸,则口苔;上炎于目则目赤。

   鉴别

    阴汗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生理性汗出除阴部汗出外,多有全身性汗出,尤在天气炎热,饭后,饮酒后多见。

       ()多汗证多由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恐怖、焦虑、愤怒所引起,或某些遗传性疾病所致。多见于掌、跖、前额、腋下、外阴等处,对称发生,其中以掌、跖多汗为常见,也可局限于阴部。

    并发症

    阴汗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多伴阴囊湿冷、前阴萎弱,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胁肋胀痛,目赤,小便黄。

治疗

    阴汗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阴汗的辨证论治

    肾阳虚型【证见】 阴部出汗,阴囊湿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前阴萎弱,阳举不坚,滑精,早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润有齿痕,脉沉迟。

    【治法】 温补肾阳,益气培元。

    【方药】

        1.主方安肾丸(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

    处方:肉桂6(冲服),巴戟天15克,肉苁蓉10克,破故纸10克,白术12克,山药15克,乌头9克,白蒺藜9克,桃仁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补肾强身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2)九转黄精丸,口服,每次9,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益气聪明汤加减(黄骏验方)

    处方:黄芪20克,党参20克,升麻6克,甘草6克,柴胡6克,葛根15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牡蛎15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药渣煎水薰洗患处,每日1剂。

       (2)补气升阳汤(董子强验方)

    处方:黄芪30克,柴胡12克,炙甘草6克,乌药12克,升麻6克,红参6(另炖),肉桂6(冲服),生山药20克,枸杞子15克,当归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肝经湿热型【证见】 阴汗出,阴囊潮湿,伴有臊臭,胁肋胀痛,口苦,目赤,阴茎萎软,小便赤。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热利湿,疏肝养血。

    【方药】

        1.主方清震汤(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

    处方:柴胡10克,升麻6克,黄芩12克,姜活9克,防风9克,苍术6克,麻黄根9克,藁本9克,泽泻10克,猪苓15克,当归9克,红花6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9,每日3次。

       (2)当归芦荟丸,口服,每次9,每日3次。

    阴汗的其他疗法

    阴汗的针灸治疗

    取穴:气海、关元、中枢、肾俞、命门。手法:气海、关元、中枢用补法;关元可加灸以增温补;肾俞、命门补之或艾灸。适用于肾阳虚型阴冷。

    范某某,32岁,工人,1997512日初诊。

    患者诉:近半月来,因饮酒量多,自觉阴囊潮湿瘙痒,多汗,有时很快就可将内裤变潮,并出现黄染现象,伴有汗臭异味,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蕴积下焦。治宜:清热利湿为主。药用:龙胆草20克,黄芩15克,山栀子15克,生地黄20克,苦参15克,土茯苓30克,地肤子20克,大黄(后下)9克,白鲜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剂。服上药7剂后,症状减轻,续服完后8剂,阴汗全消。并嘱患者先行戒酒3个月,以后亦要控制饮酒量。回访4年,未再出现类似病症。

    【按语】 本案湿热蕴积下焦(与饮酒过量有关),症状明显,故选用了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并加重清利湿热的药物,服药时间也延长到15天,使患者病症得到了治愈。饮酒是本症的原因之一,应先戒之。

    范某某,42岁,干部,199431日初诊。

    患者诉:近3个月来,出现阴部多汗,并觉阴部湿冷,纳少便溏,身重肢倦,舌苔白腻,脉沉细。证属:寒湿内阻。治宜:温化寒湿为主。药用:桂枝12克,苍术12克,白术12克,厚朴10克,陈皮9克,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藿香15克,佩兰15克,鹿衔草20克,蛇床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先服3剂。服上方3剂后,症状稍有改善,来诊。效不更方,再进3周,后全身及局部症皆除,唯感便仍不成形。为彻底改善患者寒湿体质,将上药调整之后,再配成丸剂服用3月。回访10年,未再见便溏症状。  【按语】 对于寒湿内阻的阴汗患者,除采用一般的利湿醒脾,芳香化湿的中药外,还可加用一些温阳利湿的中药,如鹿衔草、蛇床子之类,有时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对于寒湿内阻体质的人,除采用中药治疗外,还需要嘱其平时多注意腹部保暖,或平时多做一些腹部按摩保健。亦可行足三里穴艾灸保健,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左右。


    崔某,36岁,商人,199988日初诊。

    患者诉近半年来,出现阴囊及左侧腹股沟处大量汗出,并伴有精索、睾丸坠胀疼痛。检查发现左侧精索静脉曲张Ⅱ度。舌质紫暗,舌下及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紧而涩。证属:气滞血瘀,津液运行不畅。治宜:行气活血,舒经活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当归15克,川芎10克,丹参30克,桃仁15克,红花9克,郁金12克,川牛膝15克,乌药12克,石榴皮12克,五倍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外用:滑石粉、五倍子、三七粉各20克,共研细末,于每日早、晚2次涂于阴部即可。以上方法用了5天后,阴汗症状基本消除。原方原法再用3周,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语】 该患者除内服药物治疗其瘀阻症状外,还直接用外用药来治疗其阴部出汗的症状,故而取效较快,这种内外兼治的方法,在其它证型中也可采用。

    邱某,40岁,教师, 1992121日初诊。

    患者诉:近1年来,时断时续自感阴部发热,并伴有五心烦热,阳事易举,梦遗滑精,口干咽燥等证。证属:阴虚阳亢,虚火迫津外出所致。治宜:滋阴降火为主。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生、熟地各15克,龟板(先煎20分钟)15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黄连6克,黄芪15克,五味子15克,浮小麦15克,麻黄根15克。水煎服,共服7剂。服上方7剂后,稍感好转,守方再服7剂,其后症状基本消除。为巩固疗效,建议坚持至少服用知柏地黄丸半年以上。
【按语】 对于阴虚阳亢者出现阴汗症状,只要在滋阴降火的基础上,加用敛汗药物,如浮小麦、麻黄根等,就能取得较好效果了。若只是一味滋阴降火,或只是一味敛汗,都不是最佳治疗方。

    刘某,男,33岁,初诊日期 2011 1213日。主诉:阴囊潮湿3年余。现病史:患者自述年青时每日饮酒,经常去风月场所,甚则通宵达旦。近3年阴囊潮湿,气味臊臭,某某医院,西医按炎症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经介绍求诊于我。刻诊:阴囊潮湿,五心烦热、阴囊、会阴灼热、小便黄,舌质红苔薄,脉细数。辩证:肾阴虚热之阴汗。方药:萆薢15g、苍术15g、黄柏10g、知母10g、熟地20g、山药15g、山茱萸15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5g、白芍15g。每剂服2次。14剂后, 阴囊潮湿悉除。

    按语:《医略六书》卷二十;酒色过度,湿热下乘者则精血不藏,每多阴汗,宜滋肾凉肝。 知柏地黄汤加白芍柔肝。

    张某,男,27岁,初诊日期 2012 91日。主诉:阴汗阴痒3周余。现病史:患者阴汗阴痒,口苦胁痛,小便黄,尿热,舌质红苔黄,脉数。辩证:肝胆湿热之阴汗。方药:黄柏10g、苍术15g、萆薢15g、龙胆草10g、柴胡10g、黄芩15g、栀子10g、当归10g、生地15g、泽泻20g、苦参15g、车前子30g。每剂服2次。3剂后, 阴汗阴痒,口苦胁痛,小便黄,尿热均好转,龙胆泻肝丸善后1周,病愈。

    田某,男,33岁,初诊日期 2012 511日。主诉:阴汗乏力3年余。现病史:患者阴囊潮湿,肛周多汗,肛门坠胀、气短乏力,纳呆消瘦,小便黄,胃下垂病史,舌质红苔薄,脉细弱。辩证:中气下陷夹湿热之阴汗。方药: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陈皮10g、当归10g、升麻10g、柴胡10g、黄柏10g、苍术15g、萆薢15g。每剂服2次。7剂后, 阴汗乏力,肛门坠胀均减轻。患者不愿服汤药,用补中益气丸合三妙丸,继续治疗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