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泽飞教授解读“名家共话-乳腺癌精准时代化疗地位”

 acai1 2016-09-24



整理:Janet

来源:肿瘤资讯

金秋九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临床肿瘤学会议如期而至。场上,国内外大咖云集;场下,与会人员求知若渴。大会首日清晨,国内乳腺癌领军人物们集聚共话《乳腺癌精准时代化疗地位》,从全程管理、早期患者新辅助和辅助化疗、晚期患者解救化疗和对未来畅想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会后【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江泽飞教授接受采访,全面解读《CSCO乳腺癌指南》化疗篇章的制定背景、期望以及新辅助、辅助和解救化疗方案的推荐原则。


2016年的CSCO学术年会于2016年9月22日正式开幕,与会人员求知若渴,大会第一日早7时,会场早已座无虚席。在享用晨间美食的同时,共享学术盛宴《名家共话-乳腺癌精准时代化疗地位》。

 

本次会议专家阵容强大,国内乳腺癌领域的领军人物集聚 ,内容丰富实用。大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解放军第307医院江泽飞教授担任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廖宁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在会中做学术报告,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担任专家团成员,在会议中对乳腺癌诊疗策略尤其化疗药物优化内容展开讨论。名家共“话”专题,江泽飞教授分享了《十年历程,对“化”未来——精准医学时代乳腺癌化疗地位》,强调了乳腺癌进入了分子分型治疗时代,化疗仍然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名家共“化”专题,廖宁教授和殷咏梅教授分别介绍了《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策略全新解析》、《晚期乳腺癌化疗策略全新解析》,从策略层面给大家全面解析了乳腺癌的常用化疗方案。名家共“划”专题,由邵志敏教授主持,对话刘健教授、廖宁教授、王永胜教授和殷咏梅教授,探讨乳腺癌化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邵志敏教授做开场致辞


江泽飞教授分享十年历程 对「化」未来,精准医学时代乳腺癌化疗地位


廖宁教授分享优化乳腺癌早期辅助化疗策略


殷咏梅教授分享晚期乳腺癌化疗优化策略


邵志敏教授引领特邀嘉宾展开热烈讨论(特邀嘉宾:王永胜教授、刘健教授、廖宁教授、殷咏梅教授)


在本次的会议上,同时还专门设置了《CSCO乳腺癌指南》化疗篇章推介会,肿瘤资讯和其他媒体同道们有幸采访到江泽飞教授。以下为采访详细报道。



江泽飞教授接受采访

Q1.请江教授为我们分享下即将推出的《CSCO乳腺癌指南》的准备工作进展,对比国内外现存的乳腺癌指南与共识,您有哪些不一样的期望和目标?

 

江泽飞教授:CSCO系列指南的设想,是在CSCO理事会上提出来的。今年4月份,《CSCO肺癌指南》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设定并召开了媒体见面会。我们乳腺癌组在接到任务以后,一方面组织了国内目前应该是最强的学术团队,聚集了包括乳腺外科、内科、放疗和病理等多学科专家。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当今大数据时代的特色和优势,收集和整理了这两年来国际上能够影响临床实践的临床研究数据,也包括近两年国内临床研究的数据,此外,还有一些可能不属于研究,但是调研数据,利用大数据的概念来做这个工作。目前为止,我们的初步数据收集已经完成,现在正在确定每个章节的审稿者和撰稿者,我们计划在年底举办定稿会。

 

目前国内外的乳腺癌指南很多,大家兜里揣着一大堆地图,出门会很乱,每一个指南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重点。我们《CSCO乳腺癌指南》是期望给大家以简便实用为原则。作为乳腺癌专科医生,在有多年的经验积累之后,我们可能只需要了解每年的新进展即可,相对比较轻松。而我们多数地区的肿瘤内科,是综合了多个瘤种的,肿瘤内科医生可能要同时面临二十多个病种,坚持每年追踪学习各个病种的最新进展,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如果他们手头能有一本可供学习和参考的小册子是非常重要的。目前,《HER2阳性乳腺癌的管理共识》是我执笔的,《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是徐兵河教授跟我共同参与的,我想指南的共性部分无需修改,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未来,我期望的《CSCO乳腺癌指南》在共性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在衔接部分我们能够告诉医生这个病人当下可能的三个走向,哪一个是最优的。就好比引导式地图,我们走到哪里可以看地图,明确目前的路况。那么,在治疗中遇到困境的时候,医生们也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明确当下的最优选择。我想这大概是给医生今后的攻略和策略,期望能把《CSCO乳腺癌指南》做成一个综合医疗信息的指导原则。

 

Q2. 您本次提出的《CSCO乳腺癌指南》化疗部分制定的初衷和考量点是什么?

 

江泽飞教授:近年来,在靶向治疗和精准检测等被越来越多提及的时候,可能大家对化疗多少有一点点觉得化疗有点过时。但其实不然,虽然靶向治疗是针对靶点设计的药物,能提高有效性,获得较长时间的获益。但是,第一,靶点不是人人都有的;第二,不是所有有靶向表达的病人用药后都有效。靶向治疗在不同瘤种的使用方式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肺癌化疗的有效率较低,单独使用靶向治疗可以挑战化疗效果,不用联合。但是,在乳腺癌就不一样,曲妥珠单抗是很好,而单药有效率只有5%,但联合多西他赛时有效率可高达70%,这源于化疗和靶向的共同作用,靶向治疗需要联合化疗。在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不断涌现的时代,我们应该清楚在不同类别和不同阶段治疗中,化疗应有的地位。有时候应该是化疗来去找靶向,有些时候应该是找到靶向以后再联合一个化疗,所以我一直在说“精准时代,化疗难说再见”。我们写指南的原则也是期望告诉大家:一,避免过度化疗;二,避免不足化疗。最近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发现现在有两种趋向不太好,一种是盲目的减量,比如北京的专科医生给患者制定的化疗方案,在患者回到当地医院具体执行治疗时,剂量经过多次打折,可能剂量由最初的120毫克变成80毫克,这时候可能就落入无效的剂量范围内。另一种是过于精细,比如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计算后,实际用药精确到166毫克或118毫克。目前标准医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如何在精准的旗帜下来做标准的医学,我想可能会给大家提供一个方向,同时也会有一个很准确的指导性意见。

 

Q3. 关于早期乳腺癌辅助及新辅助化疗,您领衔的《CSCO乳腺癌指南》专家组将从什么角度去阐述?

 

江泽飞教授:第一,优选化疗方案。我们看到有些国外的指南虽然更新很快,新的东西出来都会往上加,但是没有注重优化,如一个患者的辅助化疗,往往近10多种推荐,而老得不能再老的,临床上已经淘汰的方案还在推荐里面。这一疑惑我有专门请教过一个美国指南的制定专家,他说我们在往里添加新方案的时候大家都同意了,但在往下减的时候,就没人讨论了。在我们即将推出的2016《CSCO乳腺癌指南》中,原来已经淘汰的方案,我们将不再写到指南中,比如化疗方案的推荐上,会优化到只推荐病人最适合的1-2个方案进行选择,不为难临床医生。

 

第二,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作出最优推荐。对于同一分型,35岁、65岁和85岁的患者,显然最适合的方案是不一样的。原来的指南都是基于临床研究数据,认为哪个方案比哪个方案好,但是医生们不要忘了,临床研究的患者都是高选择性的,一般入组的都是18到65岁的患者。那么对于75岁,要不要治?当然要。选什么方案?专家组会优化。

 

第三,结合产品的可及性和性价比。同样两个方案,疗效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会指出,哪个方案的性价比可能更高。此外,我们鼓励患者参加临床研究。具体实践表现在以下两点:一,鼓励进口原研产品的中国研究和国内产品研究;二,告诉患者目前还有哪些最优的选择,至于以什么渠道获取,只要合法正规就可以。有些晚期的病人等不及,一个临床研究听说是三年以后会上市,但三年以后病人根本没有机会用到。而参加临床试验可以让病人有机会提前用到新的药物。

 

Q4. 在给早期和晚期乳腺癌患者推荐具体的治疗方案上,关于方案优选您有什么看法?

 

江泽飞教授:第一,早期的方案,我们会尽量做减法,我认为优选推荐的方案对于某一个特定病人来说就1-2个,避免出现《CSCO指南》像美国版指南一样,十几个方案让医生为难。美国的指南通常罗列多种方案,排在第一位的往往不是优选方案,可能是按方案的英文首字母进行排序的。而在中国,大家比较熟悉的方式是,第一个出场就是最重要的,我们尽量做到,优选方案里只有1-2个真正最优的。

 

第二,我们会尽量细化晚期治疗方案,结合病人本身的分子分型和一般状态,以及产品的可及性,同时也强调优化。如HER2阳性病人,欧美指南是推荐两个靶向药物联合一个化疗药物,而我们肯定会把这个方案放在最后推荐,因为双靶加一个化疗的性价比太差了,一个月费用可能要15-20万。尽管国外研究说明双靶向加化疗优于单靶向加化疗,但在中国的现状下,我们会优先推荐双化疗方案加单靶,这样让我们的医生在具体临床实践中不会感觉到特别为难。例如在多西他赛和曲妥珠单抗的基础上,加上卡培他滨,可以提高有效率,延长疗效持续时间,加上一个帕妥珠单抗也是能达到这一效果,但帕妥珠单抗一个月的费用是9-10万,而卡培他滨一个月的可能就是2-4千。对于中国的患者而言,我想在多西他赛和曲妥珠单抗的基础上,加上卡培他滨是比较合适的。另外,我们自2008年开始,在CSCO的指导下进行患者的全程数据管理,认为这样的方案有效以后,后面做维持治疗的话,更为方便;并且维持治疗的效果也是得到肯定的。此外,我们会更多的结合中国的本土研究,如徐兵河教授的临床研究,也包括我们团队所完成的工作,尽管所谓的证据等级不那么高,但是非常实用,也是中国专家普遍接受的做法。比如维持治疗,其实维持治疗很难做随机,虽然目前的证据仍然不足够充分,但在大家都普遍接受的情况,我会在指南中提到,如当联合化疗用药6-8个周期,病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考虑有效的维持治疗,维持的时候某些药物可以适当地减量。研究的证实固然重要,但是临床试验从入组到最后有结果,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而我们的患者等不起,如果专家组的成员普遍接受这一方案,作为共识推荐那也是可以的。

 

另外一点,如我上面谈及的,本次指南制定,我们还邀请到了放疗科、病理科的专家,代表不同学科、不同单位,也是不同领域,让他们来帮我们指导和把关,避免出现晚期病人永远落内科医生手里,不去做放疗;或者一个早期病人,落在内科医生手里以后不去做开刀。我最近出版的《精准时代,外科的地位》,就是期望告诉外科医生早期顾忌拿刀,晚期顾忌去刀,手无寸铁,不行,乱刀飞舞不可。就是希望我们这样的版本让不同专业的医生看到以后,能够提醒各位医生,这个病人别忘了开刀,这个病人别忘了转诊,还有一些条件不太发达的基层医生,当你们想到有这个治疗,尽管你们单位可能没有这个设备,但至少告诉病人,他的优选治疗是什么。我想,这也是充分发挥CSCO最大的优势,汇聚多学科的力量,CSCO现在已经有2万多会员,相信在年底出台这个版本以后,明年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会有很好的公布和解读。谢谢!


审批号:SACN.DOC.16.09.5172


欢迎加入良医汇学术讨论群

请加 肿瘤资讯小助手:oncologynews1

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

血液淋巴肿瘤,姑息治疗群等着你!

本群仅为学术讨论群,只接受专业医生


无论是研究前沿、临床解读,还是医学人文、行业趣事
都期待您的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