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很喜欢闫红老师的《红楼》解读,觉得她观点独特,辞藻华丽,美的像古装美人耍水袖似的,跟外面的娇艳贱货好不一样,喜得逢人便推荐。 尤其是她关于晴雯死时宝玉表现的解读,当时觉得是当头棒喝,简直一语道破宇宙天机,然而近日重翻《红楼梦》都到晴雯之死那段,上下文连着读起来,却发现闫老师是不是有点曲解大发了? 关于晴雯之死贾宝玉的表现,闫红老师的主要观点是,宝玉对晴雯不过是一些虚浮的情意,还都是晴雯拼了命挣来的,晴雯死时宝玉的表现,就是有力佐证: 1、宝玉不关心晴雯的死活,只关心自己在晴雯心里的位置? 宝玉问小丫头子们晴雯死时的景况,一个小丫头子说晴雯直着脖子叫了一夜,第二天就咽了气,宝玉擦着眼泪问叫的是谁,小丫头说叫的是娘,宝玉说小丫头糊涂,肯定没听真。 关于这段,闫红老师的解读是,宝玉并不关心晴雯的死活,只关心自己在晴雯心中的位置,纳闷为啥晴雯死时叫的是娘,而不是自己? 2、宝玉对晴雯之死的态度是:“死人了,好开心哦,又能写篇祭文显摆文采了”? 当另一位小丫头撒谎,说晴雯死前告诉自己要去天上做花神,未正二刻就要上任司花,见不到宝玉了,宝玉就重新自我感觉良好了起来,并且“文人的恶习发作,他要借机写一篇祭文——可不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不是天天都死人的!” 于是宝玉开始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把个文字游戏玩的津津有味”,“而当黛玉陡然现身,两人立即有说有笑地推敲起辞藻来,越说越离谱,跟晴雯没一点干系。” 所以说,宝玉写《芙蓉女儿诔》是在为这个含冤致死的女儿悲痛吗?闫红老师说,并不是,宝玉只是“要写一篇词藻华丽的文章,晴雯之死也不过是他借来的茄子香!” 闫红老师的解读观点新鲜,文字又美,跟大多数粗制滥造的红楼阴谋论相比,已经是良心之作了,但是各位《红楼》看官,你能接受这位老师说的,宝玉对晴雯之死的态度就是:“死人了,好开心哦,又能写篇祭文显摆文采了”? 是的,这个世界上不关心女人的死活,只在乎自己、关心自己的在这个女人心中位置的渣渣男人很多,但这并不是曹公笔下的贾宝玉。 贾宝玉是呆子,是傻瓜,是世间少有的痴人,认为天地之钟灵毓秀只钟于女儿,自己这等臭男人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所以为官做宰都是国贼禄蠹混账事,而欣赏、赞美、侍奉女儿才是自己正经的毕生大业。 你可以说他没用,他废物,他离开了家族的庇佑根本生存不下来,但是你说他对女孩儿都是虚情假意,这个着实是谬之千里了。 因为他呆他傻,所以才会觉得晴雯这么个美好的女儿死的时候怎么能直着脖子叫了一夜的娘这么不浪漫?所以才会问晴雯除了叫娘,还叫啥?况且宝玉最后探晴雯最后一面,晴雯说自己不要枉担虚名,又给了指甲,又换了贴身小衣,关心一下晴雯死前是否还记挂自己,也没那么不堪吧? 因为他呆他傻,所以刘姥姥胡诌有个庙里的泥像成精了,变成了个极清俊的小姐,他也会当真,巴巴派茗烟去找那个庙,好好修缮修缮泥像。 因为他呆他傻,紫鹃一说林妹妹要回苏州去了,他就会信以为真,秒变嘴角流涎的智障儿,指着模型船说了不得了!这船是要接林妹妹来了!把姓林的都打出去!除了林妹妹都不能姓林! 因为他呆他傻,他才会相信那个机灵小丫头的谎,以为晴雯没死,是好造化上天上做花神去了,小丫头随便说去掌管芙蓉花,他就立刻转悲为喜,指着芙蓉花说:“此花也须得这样一个人司掌。我就料定他那样的人必有一番事业做的。虽然超出苦海,从此不能相见,也免不得感伤思念!” 所以说晴雯死时贾宝玉为什么没有哀痛欲绝?写个祭文还能跟黛玉切磋辞藻?那是因为他真以为晴雯做神仙去了啊!所以才会一心凄楚之时,“猛见池上芙蓉,想起小丫鬟说晴雯做了芙蓉之神”,都会“不觉又欢喜起来。” 闫红老师的这篇文章,水袖甩的确煞是好看,但是不是有点甩错方向了?贾宝玉确实是个实心眼儿的傻子,没用的公子哥儿,但并不是个虚情假意的心机boy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