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好故事”有奖征文〗 “农”情代代传 这些日子,年过九旬的爷爷总是在一个封面上写有“回忆录”三个大字的本子上涂涂写写,别人问他忙什么,他说:“我这不趁脑子还清楚,写写咱这一辈子的风风雨雨嘛!” 作为第一代农行员工,爷爷的人生中烙印着许多专属农行的印记,每每和小辈回忆工作往事,眼中总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光彩。 身为苏州吴县光福营业所主任,爷爷在基层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那时的人们没有存款意识,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他踏遍基层村落,向群众宣传储蓄的好处和意义。他爬过远山,走过夜路,用双脚踏遍了光福的山山水水。有时爷爷在乡下一待就是一两个月,和农户们一起生活劳作。 一个深夜,爷爷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一农户家的孩子高烧不退,大人来找“见过世面”的陈主任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爷爷和农户一起,照顾了孩子一晚上,天不亮就和孩子爸爸轮流背着孩子赶往县卫生所。后来孩子病愈,陈主任的热心肠也传遍了村子。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好事,让爷爷逐渐取得了大家的信任。 这些努力,使得光福营业所储蓄业绩节节上升。1959年10月,作为全国先进单位的代表,爷爷参加了在首都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成绩未被尘封,但其背后的艰辛和汗水,却藏在爷爷额头深深的皱纹里,无法想象。 如果说爷爷的故事是从点滴回忆里拼凑起来的,父亲的故事却是我耳闻目睹的。与爷爷不同,父亲身处农行飞速发展的时代,经历了从手工作业向电脑作业的转变。幼时的我,经常整日见不到父亲,他结束加班时我已熟睡,当我早晨醒来他已离家上班。那时的我不知道,作为行里第一批学习计算机的员工,他曾为了第一台ATM上线,安装蹲守调试程序彻夜未眠;他曾在年终结算电脑账务系统更新时,两天一夜不合眼。 记得小学的时候搬家,约好周日下午送装电器,却被一个电话打乱了节奏。“系统报错,我得去看看。”父亲丢下一句话,不顾母亲的抱怨,直奔单位而去。曾经不理解父亲的“不顾家”,如今我身处农行一线岗位,终于能够理解了。父亲三十五年工作经历中展现的专注和坚持,早已化在岁月中,印刻在我成长的轨迹上。 云往哪,取决于风的方向;人如云,行走在人世的天空里,需要正风指引。从爷爷到父亲,两代农行人身上的行风,包含着爱岗敬业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实实在在地指引着我的人生。 很荣幸,作为“农三代”的我走在了农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我刚考入农行的时候,爷爷给我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除了对小辈的期望,更是老一辈农行人对农行事业执著的情感。我想这是农行情的一种传承吧,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激励着我肩负起前辈的期许,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拼搏进取。而我们家的“农”情,也将由我续写新的故事,增添新的内涵。(陈思玥)
20年血脉相连 雄伟的岗巴拉山麓,景色如画,澄澈的羊卓雍错湖畔,民风淳朴。农行西藏山南浪卡子县支行阿扎乡营业所员工次仁罗布,20年来,在美丽的羊卓大地,用情写下了一首爱的诗篇。 身为一线员工,次仁罗布把做好基层金融服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早年间,高原农行人需要走村入户为当地农牧民群众提供存取款、贷款等金融服务,他常常是背起挎包,一走就是10多天,交通工具有时是乡亲们放牧时的一匹马,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步行。 因为他十天半月才回趟家,所以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妻子不仅要起早贪黑种田放牧,还要照顾两个孩子。 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地一天天过去,直到一个名叫次旺的小男孩走进他的生活。 小次旺原本与母亲相依为命,不幸的是,4岁时母亲离世。是善良的村民伸出了援手,每家每户轮流抚养他。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虽然可度日,却不能提供孩子健康成长所需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善良的次仁罗布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想起小次旺轮到他家里吃饭时,回回不敢正视自己的眼睛、回回低着头躲在墙角……他做了个惊人的决定——领养这个孩子,让他像自己的两个孩子一样,能够享受父爱和母爱。他深知这会使自己肩上的负担更加沉重,但他没有犹豫。就这样,小次旺走进了次仁罗布原本就不富裕的家。 次仁罗布夫妻俩把次旺当做亲生孩子一样看待,抚养他、教育他、爱护他、供他上学。小次旺体弱多病,次仁罗布多方为小次旺寻医问药。在那个年代,对一个有着3个孩子的父亲来说,生活着实不易,何况还要供其念书。 小次旺知道家里困难,不忍心看着养父肩上的负担越来越重。有一天,他对次仁罗布说:“阿爸,我不想上学了,回家帮妈妈放牛羊、干农活,让两个哥哥好好读书吧!”次仁罗布一把搂过孩子,脸上热泪长流,心里充满对孩子的愧疚和自责。他当然不会同意孩子的想法,他宁可自己苦,也不能让孩子受苦。 回首那段艰难时光,次仁罗布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养两个是养,养三个也是养,咬咬牙就过去了。” 之后的岁月,次旺在次仁罗布一家的精心呵护下,像一棵得到阳光雨露滋润的小苗般茁壮成长。20年过去了,在次仁罗布的培育下,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才,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小次旺已经成为一名公务员,而次仁罗布已是两鬓斑白。每当他想起那个曾经无依无靠的孩子现在拥有至亲的家人、投缘的朋友和称心的工作时,内心满是欣慰;但他心里也藏着作为父亲最难化解的矛盾,既渴望儿女承欢膝下,又期盼自己的孩子飞得又远又高…… 问及次旺对次仁罗布的评价,他说:“阿爸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上,为基层金融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见证了农行在藏20年的发展历程,他徒步走遍了浪卡子县的沟沟壑壑,他是我最敬爱的人,也是乡亲们的贴心人。”(多吉阿旺 罗布卓玛) 快乐大叔仁义心 身高178cm,体重75kg,胸围120cm,臂围43cm,拥有这样健硕身形的不是什么影视明星,而是农行浙江温州苍南支行大堂经理陈庆昇,一个仁义的快乐大叔。 陈庆昇是军人出身,当兵四年,复员后很不适应。“那时浑身不舒服,一直在训练突然停下来,感觉失了魂儿似的。”于是在1996年,他开始健身。无论多忙,他都坚持每天一个半小时的锻炼,不仅仅是健身房中的器械和有氧锻炼,更是从饮食起居,到生活态度的一个全方位的转变。坚持不懈的锻炼,让他获得了浙江省健美锦标赛第二名,温州市卧推冠军。 健硕的身形下,藏着一颗细致入微的责任心。2000年前后,陈庆昇在柜台工作时,一位客户经常来网点存入大额现金。有一次,客户放下钱,说了句“存20万”就离开柜台忙着接打电话,陈庆昇清点现金发现多了1000元,他马上告知客户,并把多出的现金全数还给客户。接过钱款,客户很感动,带着敬意说:“以后办业务就找你了,你这样的人不相信还要相信谁呢?”这么多年来,这位客户的资金一直是交给该行打理。 作为国家级健美教练、国家级营养师,陈庆昇不仅自己锻炼,还教授他人。一天晚上,陈庆昇在健身房运动,一位母亲带着个体重230斤的小胖子来到健身房,孩子读初中,却是一位重度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患者。为了减肥,父母带着孩子不知跑了多少家健身房,但效果都不好。得知陈庆昇在健身房担任义务教练,便找上门来。陈庆昇为男孩专门设计了一套健身营养配餐计划。在他的鼓励下,男孩坚持锻炼并严格执行营养配餐计划,5个月便减重40斤。面对孩子父亲的酬谢,他说:“看到孩子健康的样子,我也高兴,这不比钱更重要吗?”如今男孩已经大学毕业,一直跟着陈庆昇锻炼,175公分的个子,75公斤的体重,标准的帅小伙儿。 2003年,一辆停在单位门口的献血车开启了陈庆昇的仁义新生。献血之后,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让他决定长期献血。一天夜里,陈庆昇接到温州市中心血站的电话,说有位患者大出血,需要大量血小板。他二话不说,赶到市区捐献了20个单位的血小板,保住了患者的生命。事后家属执意给予报酬,被他婉言谢绝。 这次经历对陈庆昇的触动很大,他意识到捐献血小板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于是,他主动加入应急献血队,开始把献血当做自己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到现在,他已坚持献血13年,捐献全血27次,累计10000毫升;捐献血小板32次,累计超过30000毫升;总量超过40升,并在2013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黄克强 蔡顺州)
老代与“超柜” 夏秋之交的星城长沙,农行湖南分行营业部望城坡支行外人车川流不息。网点内,五台超级柜台成环形摆放,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人忙来忙去,微笑着指导客户使用“超柜”。他就是老代,已有35年工龄的网点对公客户经理代新林。 “只要身体吃得消,我就兼下去。”今年年初,支行大堂经理因病无法上班,人员紧张无从补充。网点主任找到老代,想让他把网点大堂经理一职兼起来。老代一句话就把这份差事应承下来。 望城坡支行紧临长沙市汽车西站,业务量大,上级行给网点先后安装了5台“超柜”。作为大堂经理,“超柜”成了老代工作中的重要“伙伴”,管理和指导客户使用“超柜”成了他工作的重要内容。 年纪大了,眼神、记性不比年轻人,每天自助设备的开机密码曾让老代颇伤脑筋。“机具多,密码经常换,刚开始经常记混……”老代仔细琢磨,以记忆密码设置规律替代记忆单个密码。这个办法果然奏效,他在看不清键盘的情况下也能按准密码,大大提高了开机效率。 能开机还不行,还得熟练操作。一得空,老代就跟着网点业务骨干学操作。“遇到问题,他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人家老同志都这么好学,我们年轻人岂能落下。”网点的青年员工如是说。共同的学习,让大家对“超柜”操作烂熟于心,就连网点大堂保安都能说出个一二三。 仅能熟练操作还不够,还得引导客户使用。在这个过程中,老代遇到不少故事。前几天,他引导一位与之年龄相仿的女客户在“超柜”办理密码重置业务,办妥后,客户转身到ATM取款,却被提示密码错误。着急的客户面露不悦,质疑“超柜”不管用,坚持要去柜台办理。见柜台客户多,老代“倚老卖老”做起对方工作:“我一把年纪都能玩转这些设备,您这么年轻不可能用不好高科技吧?”女客户被老代逗得“噗嗤”笑出声来,一下子想起来是自己把密码给记混了。问题找到了,在ATM上取款也就顺理办好了。 和“超柜”一起工作久了,老代渐渐对这个不说话的“伙伴”有了感情。老代生日那天,家里亲朋满座,只等“寿星”回来开席。不料,下班时间早过了,就是不见老代的身影。儿子跑去网点找父亲,只见老代正在埋头整理白天的业务资料。见儿子嗔怒,老代好脾气地小声解释:“今天业务量大,你先回,我马上完事。”话虽如此,当天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伙伴”做完清洁才走。回到家,满桌的饭菜都凉了。 由于管着这些设备,每每营业终了,老代总要花时间进行当天业务资料的整理和设备的清机、清洁,他也就成了网点的“关灯人”。在老代的爱护下,网点超级柜台在持续高强度作业下依旧崭新,并保持着极低的故障率。今年7月,望城坡支行“超级柜台”核心产品应用率达94.5%,连续居全市农行前列。(侯迎 周娜) “流汗不留憾” “老于,今天的晨会您都安排什么内容?”“老于,市分行要举办柜面规则知识竞赛,你还参加吗?”“老于,今天党史该讲遵义会议那段吧?“ 朝阳照进营业大厅,一群年轻员工围着一位身材魁梧的同事说这问那,被唤作“老于”的黑脸汉子乐呵呵地应着,他已经筹划好了,今天的晨会有党史、有业务知识,还有唱“行歌”,要把大家的精气神统统调动起来。 “老于”大名于新波,今年59岁,是农行内蒙古呼伦贝尔鄂伦春旗支行诺敏分理处的一名普通员工。再过几个月,他就退休了,用他的话讲,职业生涯就剩“最后一公里”了,所以,现在他最愿意听同事、客户喊他“老于”,愿意有更多的工作给他去做。“这让我感到亲近和慰藉,多给我留点念想。” “老于,我存折丢了,快给我挂失!”“老于,我要给儿子汇款,帮我找个单子。”一天的工作从一声声呼唤开始,忙起来脚不沾地。别看老于年近花甲,但无论是引导客户、推介产品,还是操作电脑、讲解金融理论,都相当熟稔。 “老于外表憨厚质朴,内心却是炽热的,他对农行的感情,让他不允许自己在工作中留下遗憾。”网点主任宋丽说。要知道,老伴卖掉了房子让老于一起去城里养老,他说还没退休,不能提前离开农行。现在他借住在网点附近的一处旧房子里,为的就是能每天早早到单位。工作中,每季度的个人营销考核总是排名在前,工作之余,他乐意为职工小菜园薅草施肥,还不时下厨炒菜为大家露一手。 老于不仅业务强,工作热忱,还很善解人意。新入行的小赵对此深有体会。去年刚到诺敏分理处工作时,面对偏僻的网点和简陋的环境,小赵多少有些消极情绪。直到有一天,她的窗口多了一束怒放的红杜鹃。老于放下花,对小赵说:“杜鹃花长在荒凉阴冷的大山背坡,但是,恶劣的环境没能阻碍它盛开,现在都开成了呼伦贝尔的市花。你也一样,将来能开成咱们的行花!”一番话,让小赵的心亮堂起来。 客户对老于的评价,就像老李说的,“亲切随和,热情周到”。他俩第一次见面还闹了个笑话。那天,老李到分理处买理财产品,由于没到营业时间,就在网点门前和一位打扫卫生的“清洁工”聊天,“清洁工”为老李介绍了好多农行产品,还说,选择农行就是选对了伙伴。老李很惊奇,心想:农行的工作真是做到家了,连“环卫工”都被“洗脑”了。网点开门后,这名“清洁工”在营业室内笑盈盈地把他引导向柜台时,老李才知道眼前这位换上行服、戴笑脸牌的老同志原来是大堂经理老于。 客户认可老于,说他“有着一颗朴实而滚烫的心”,同事说他“拥有对事业的忠诚和爱行如家的情怀”,就连市分行行长到诺敏分理处调研时,也都握着老于的手深情地说:“老大哥,你的敬业品格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冯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