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帮助孩子告别拖拉,提升时间的管理(终结篇)

 波力谷力 2016-09-25

在上篇的文章中,爱加壹教育的魏琛琛博士为家长朋友们分析了,帮助孩子告别拖拉,提升时间管理的外界因素,即家长要做到的事情。家长自身做到合理的安排时间,以身作则,做好时间管理。并且,魏琛琛博士告诫家长不要做急躁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对孩子的心态产生影响。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好孩子的表率。下面,魏琛琛博士继续为家长朋友们分析,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如何帮助孩子告别拖拉,提升时间的管理(终结篇)

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

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对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当我们不那么热爱的时候,就需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我开始认真探索这个问题,是在考研的时候,我在书中也描述过。当时离考试还有100天,需要看的书,摞在一起有一尺高。

在极度焦虑中,我最关心的,是怎样利用好每一分钟。我想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时间,并且记下这一段的工作量,比如“9:03——9:15,看《教育学》,共27页”,一天下来,所有的时间安排都一目了然,每天晚上,我都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真正对自己的时间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我监测出,最开始看一页书需要3分钟,后来只需要一分钟多一点,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赛跑。这个方法,成就了我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次跨越。现在,我依然每天记录自己做事的起始时间和工作内容。如果哪天不记,就会效率低下,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根本不知道时间浪费到哪里去了。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不要过度苛责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对日常行为所用时间,往往也缺乏觉察。不信,我们不妨写出自己写一页字、做一顿饭、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柜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时间。如果写不出,不妨估计一下然后再核对,就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未必准确。

我也常常建议家长用这个方法,悄无声息地帮孩子记录。连续记录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会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业的难度,或者因为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

这个观察,也会修正我们的判断,孩子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态度不端,而是能力不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早点开始做,为难题多留出一些时间,而且,关于提前多长时间,这个记录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页练习需要多少时间,最快是多长时间。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可逐渐养成高效的习惯。

当然,我们希望用这个方法帮助孩子,而不是苛责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把这个记录,当做监工的手段,如果用最高标准要求孩子,总是能找出不足,那样,孩子肯定会苦不堪言。

如何帮助孩子告别拖拉,提升时间的管理(终结篇)

最后。在疲倦之前休息

有的孩子喜欢一鼓作气,比如,连续两三个小时做作业,中间不休息。这样看起来,似乎非常专注,一口气做完,心里也会有成就感。不过,从用脑卫生的角度来看,我不赞同这样的方法。

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的时候,效率很高,渐渐的,就有了疲惫的感觉,只是强迫自己打起精神,这种硬撑着的状态,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而且,这样也会人为拉长心理时间。

考研的时候,我始终保持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的节奏,这样频繁地休息,似乎很麻烦,不过,效率非常高。因为学习时间短,我可以保持高度专注,在疲倦之前休息,内心能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状态。

对于孩子,我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始终保持这个节奏,孩子不会有特别疲惫的感觉。古人所谓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有节奏的休息会让孩子感到有盼头,比如到27分钟的时候孩子可能累了,但一想到还有3分钟,便可自我激励,坚持到底。如果孩子觉得一小时内都没机会休息,那么,他便会主动拖延,在做事的过程中,用走神、偷懒的方式悄悄给自己“放假”。

时间仿佛是有重量的,时间越长,给人的心理压力越大,当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在言语和肢体动作方面,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自言自语、抓耳挠腮、心不在焉、情绪低落。

有的家长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最开始会出现效率进一步降低的情况:孩子在30分钟的作业时间内继续偷懒,对10分钟的休息却坚决不放过。

如何帮助孩子告别拖拉,提升时间的管理(终结篇)

有位妈妈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很焦虑,问我该怎么办。我劝她继续坚持,如果孩子偷懒,等一会儿仍然没有改变,就简单提醒一下,比如轻轻敲下桌子,或者默默收走孩子手中的玩具,并不多说什么,也不批评,如果孩子做得好,则及时肯定。

一段时间过后,孩子30分钟内的效率开始大幅度提高。孩子的父母感到很吃惊,从前剑拔弩张都没解决的问题,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主动满足孩子的休息需要,他们就没必要偷偷给自己“放假”了。

如此说来,因为孩子作业不认真,便逼着孩子“连轴转”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有的孩子喜欢在作业中间问还有几分钟休息,多数家长都会将其理解为心浮气躁、光想着玩。在我看来,浮躁只是其中一种可能,也有可能是孩子想印证自己某项作业所用时间。

如何帮助孩子告别拖拉,提升时间的管理(终结篇)

爱加壹教育魏琛琛博士建议家长,如果孩子问得不是特别频繁(比如2分钟问一次),便告诉孩子,不管孩子问的目的是什么,都将收获一个结果:孩子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越来越准!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