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天天都在讲“毛瓷”,到底醴陵“毛瓷”有哪些?你又了解多少?

 孔_夫子 2016-09-25

小编的话:

作为一个醴陵人,无疑对醴陵曾经为毛泽东主席烧制过生活用瓷感到无比自豪。对现在各种拍卖会拍卖醴陵毛瓷动辄几十万、几百万成交感到无比骄傲。(PS:好像这些价值百万的毛瓷是自己卖出去的一样)对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等权威节目播出毛瓷纪录片感到无比兴奋。但是也应感到惭愧的是,其实很多醴陵人对毛瓷知之甚少,甚至有很多误解,以为毛瓷就只有那套四季花卉碗。

下面就根据毛泽东遗物馆及相关图文资料为你普及下毛瓷相关知识吧!


毛泽东使用过的日用瓷器得以保存下来的不多,其中379件收藏在毛泽东遗物馆。毛泽东遗物馆设有专门的毛泽东主席生活用瓷展,共分为四部分:五十年代用瓷,六十年代用瓷,七十年代用瓷和再制毛瓷。



第一部分 五十年代用瓷

20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用瓷大都从江西景德镇统一订购。像中南海里的许多家庭一样,毛泽东使用的日用瓷也

由有关部门统一供应。他讲求节俭实用,要求工作人员缺什么领什么,有什么就用什么,不能奢侈浪费。因此,

这个时期的用瓷就显得五花八门,不成体系,仅仅能够满足生活需要而已。

(PS:由于50年代的毛瓷大部分是景德镇生产、供应的,和醴陵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这一章节就从略了。)


第二部分 六十年代用瓷

(PS:60年代的毛瓷由景德镇和醴陵同时生产和供应,景德镇部分就从略,重点讲醴陵部分。)


20世纪五十年代末,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先后建成,并向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等著名瓷都定制大批日用瓷。此后,国家用瓷研制不断进步,工艺水平突飞猛进。毛泽东六十年代的生活用瓷大多来源于此,瓷器的质地和工艺比五十年代的瓷器要精湛许多。


[兰花、五星花、牡丹花、桃花饭碗;常春花饭碗;蝴蝶花茶具]

釉下彩兰花、五星花、牡丹花、桃花四种花面饭碗,均为1964年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的产品。而釉上彩常春花饭碗则是1964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送给毛泽东的。这套瓷器是江西省为迎接西哈努克亲王来访,专门委托江西陶瓷工业公司特制的。


1958年后,湖南醴陵的群力、国光、永胜、星火四大瓷厂开始为中南海生产国宴瓷、生活瓷、礼品瓷等。毛泽东使用的这种釉下彩蝴蝶花茶具就是醴陵群力瓷厂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特制的。此前,毛泽东用过醴陵产的胜利杯,原物现保存在醴陵红官窑。


[釉下缠枝蓝牡丹花纹餐具]

釉下缠枝蓝牡丹花纹餐具是1964年醴陵群力瓷厂为人民大会堂特制的,俗称“139国宴瓷”。花面由丁华汉借鉴明清缠枝莲纹样式创作,经总理周恩来亲自审定后,定为139号国宴用瓷花面。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家里都曾使用过这套瓷器。1969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九大主席台上用的就是139国宴瓷中的釉下彩蓝牡纹图案烟灰缸。


[蓝菊花边纹双面薄胎瓷]

釉下彩蓝菊花边纹双面薄胎碗,1964年醴陵群力瓷厂为人民大会堂特制。这是我们能见到的毛泽东生活用瓷中最早的薄胎瓷。

[蓝菊花边纹小碟]

釉下彩蓝菊花边纹小碟,1964年醴陵群力瓷厂为人民大会堂特制。


[色边线扣碗]

色边线扣碗,分大、中、小号三种,为厨房用瓷,带盖的目的是为了食品保温。1964年醴陵群力瓷厂为人民大会堂特制。



第三部分 七十年代用瓷

(PS:从70年代起,毛泽东主席家乡情结越来越厚重,用的就大部分是醴陵瓷了,这时候的醴陵毛瓷,也越来越精细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步入高龄的毛泽东身体日益不佳。每天,他除了工作就是捧着一本本厚厚的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一天下来,他的双手感到有些疲劳,觉得平时用的饭碗也沉重了许多。工作人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超薄超轻的特制瓷就应运而生。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毛泽东开始使用家乡产的瓷器。这套釉下彩单面梅花饭碗是湖南陶瓷研究所、醴陵群力瓷厂1971年出品的。梅花花形的设计者为易炳萱,后经林家湖、李小年等集体修改而定型生产。设计取意于毛泽东咏梅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釉下彩单面梅花餐具、梅花笔筒]

醴陵推出的单面“梅花”系列瓷以餐具为主,总计达1210件,包括大小碗、汤盘、中更、笔筒、烟灰缸、茶杯、牙盒等,画面上运用釉下五彩充分表现了梅花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清客”形象。


[双面梅花餐具;牙盒和烟灰缸]

釉下彩薄胎双面梅花餐具是1974年醴陵群力瓷厂为毛泽东特制的,花面由单面改为双面,目的是为了让毛泽东吃饭时能看到碗栩栩如生的梅花。薄胎饭碗重100余克,端在手上几乎感觉不到什么重量。1974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湖南省委蓉园宾馆住处与从北京专程来汇报四届全国人大准备工作的周恩来一起过生日,生日宴上使用的就是刚刚从群力瓷厂出窑的釉下彩薄胎双面梅花餐具。与釉下彩梅花餐具一同制作的还有这种梅花牙盒和烟灰缸。梅花牙盒是专为毛泽东制作的,由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研制。



[薄胎菊花、月季花餐具;芙蓉花烟灰缸]

釉下彩薄胎菊花饭碗有两种:一种是1971年群力瓷厂制造的单面菊花饭碗,造型设计取样于明代永乐年官窑龙纹碗,花形设计为易炳萱,取意于毛泽东词《彩桑子.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诗句;一种是1974年群力瓷厂制造的双面菊花薄胎扣碗,花形设计也是易炳萱,这种扣碗分大、小两种,是专门用来盛菜的。釉下彩薄胎双面月季花饭碗也是群力瓷厂制造的,花形设计为李人中。月季花俗称“月月红”,寓意“祖国山河一片红”。1974年醴陵还研制了一种釉下彩芙蓉花薄胎瓷器。花面设计是顾澄清,设计理念取意于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的“芙蓉国里尽朝晖”诗句。遗憾的是毛泽东生活遗物中并未见到这套釉下彩薄胎芙蓉花日用瓷,只保存下来这个芙蓉花烟灰缸。

醴陵研制的四季花卉薄胎釉下彩日用瓷系列成为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瓷器史上的绝代珍品,达到了“白如雪,薄如纸,润如玉,明如镜,坚如铁,声如磬”的瓷艺最高境界。这些瓷器,尽管属于日用瓷,但每款画工精美,巧夺天工,借毛泽东诗词寓意作画,从而使之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瓷三者合一,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毛泽东本人对于这套瓷器十分喜爱。


[蓝牡丹纹大碟、蓝海棠花碟;红山茶鱼盘;红山茶烟灰缸、牙盒;金鱼平盘]

釉下彩蓝牡丹纹大碟,醴陵群力瓷厂1974年为四届全国人大主席团烧制,造型和花面均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

釉下彩蓝海棠花碟也是群力瓷厂的产品,这种日用瓷器属于普通青花瓷,常见于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国宾馆。

釉下彩红山茶鱼盘是醴陵为毛泽东特制的。毛泽东喜欢吃鱼,但很难按时就餐,为了使做好的鱼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温度和鲜度,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研制出了带盖的鱼盘,分为大号、二号两种。这是保存下来二号鱼盘。

釉下彩山茶花烟灰缸、牙盒,1971年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研制。这套瓷器瓷质洁白如雪,技术工艺精湛,与釉下彩梅花、菊花、月季、芙蓉系列瓷堪可媲美。

釉上彩金鱼平盘,醴陵劳改陶瓷厂出品。资质尽管一般,但颇具艺术欣赏价值。为何会出现在毛泽东用瓷中?至今仍是一个迷。

[盛汤的碗具]

毛泽东晚年吃流质食物用的釉下彩薄胎单面梅花碗。单面梅花碗没有盖,工作人员就买来南京产的搪瓷碟作盖,盖上由营养师用铅笔写上各种食物的名称。


[厨房用品]

与许多普通的中国家庭一样,毛泽东家也少不了这些坛坛罐罐。当然,这些坛坛罐罐大都放在毛泽东的厨房里,由厨师保管。毛泽东晚年因为身体原因,饮食以清淡为主,厨师就经常用紫砂锅给他煲汤。


(PS:其实醴陵毛瓷不光只有群力生产的那些精美的细瓷,其中还一个青花缸值得我们注意,就是新民瓷厂生产的小缸,据说是给主席放桔饼的。)


本文转载自醴陵陶瓷

图文均主要来自毛泽东遗物馆官网


了解醴陵大事、趣事、新奇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