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才比易安,其情同丽娘,其哀追梁祝

 雨雪霏霏vwngx3 2016-09-25






  

张玉娘(1250~1276),宋末文学家,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松阳人,仅活到27岁。张玉娘自幼饱读诗书,敏慧绝伦,尤其擅长诗词,当时人曾经将她比作东汉曹大家(班昭)。她著有《兰雪集》两卷,留存诗词100余首,其中词只有16首,有人称之为李清照《漱玉集》后第一词集。她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然她才丰而运蹇,未尽其才,将婚而逝,事追“梁祝”,一生充满了痛苦与坎坷。我们先来欣赏她的精彩诗词吧。





张玉娘诗词作品尤以《山之高》三章最为出名,盛传于京师,深受人们喜爱:

1
山之高


其一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其二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其三

汝心金石坚,我冰雪洁。

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2
川上女

川上女,行踽踽。

翠鬓湿轻云,冰饥清溽暑。

霞裾琼佩动春风,兰操苹心常似缕。

却恨征途轻薄儿,笑隔山花间妾期。

妾情清澈川中水,朝暮风波无改时。




3
拜新月二章

拜新月,拜月顾月圆。

新月有圆时,人别何时见。

拜新月,拜月下庭除。

欲祝心间事,未语先惨凄。





4
捣衣曲

入夜坫声满四隣,一天霜月秋云轻。

自怜岁岁衣裁就,欲寄无因到远人。




5
【幽居四景】


山色

远山翠木减,满庭摇空青。

坐对太古色,终日有余情。


水光

渺渺涵秋色,澄澄生晓烟。

四山潦初歇,寒玉一溪完。


窗月

山月流素煇,小窗绝嚣响。

四壁寂无声,合座生灵爽。


蛩音

落木旧山寺,霜清叶扫风。

已无鸡犬声,虚殿鸣秋蛩。







松阳“梁祝”:张玉娘的悲惨爱情


一曲“梁祝”曾使多少人为之感叹,一出《牡丹亭》又使多少人为之动情!为情而死的祝英台、杜丽娘等女性形象成为人们千古传承的佳话。然而人们不曾想到,在浙江的松阳县,实实在在地出现过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她就是张玉娘。

张玉娘15岁时和与她同岁的书生沈佺订婚,沈佺是宋徽宗时状元沈晦的七世孙。沈张两家有中表之亲,两人青梅竹马。沈佺为张玉娘的才貌所倾倒,对她爱慕有加,张玉娘也欣赏沈佺非凡的气质和才学。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张玉娘对沈佺是十分满意的。张玉娘曾亲手做了一个香囊,并绣上一首《紫香囊》诗送给沈佺。诗云:

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

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

在古代,香囊是男女传情的信物,因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张玉娘把诗绣于香囊之上,既表明了她对沈佺的爱慕思念之情,也可以看出她非凡的诗才和高雅的情趣。这样的女子,沈佺岂能不爱?后因沈家日趋贫落,沈佺又无意功名,张玉娘的父亲有了悔婚之意,玉娘竭力反对,写下《双燕离》诗:

白杨花发春正美,黄鹄帘低垂。

燕子双去复双来,将雏成旧垒。

秋风忽夜起,相呼渡江水。

风高江浪危,拆散东西飞。

红径紫陌芳情断,朱户琼窗侣梦违。

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



张玉娘父母迫于无奈,托亲友捎信给沈家说:“欲为佳婿,必待乘龙。”沈佺知晓玉娘的心意,他对张玉娘更加情意弥坚,于是发愤苦读,希望功成名就,娶佳人张玉娘为妻。张玉娘不仅以私房钱资助沈佺,还赠诗表达自己的别离之情,《古别离》云:

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

去去不复返,古道生秋草。

迢递山河长,缥缈音书杳。

愁结雨冥冥,情深天浩浩。

人云松菊荒,不言桃李好。

淡泊罗衣裳,容颜萎枯槁。

不见镜中人,愁向镜中老。


沈佺进京赶考,虽金榜题名,可是积劳成疾,再加上染上伤寒,病入膏肓。

当张玉娘得知沈佺是“积思于悒所致”,即寄书于沈佺,称“妾不偶于君,愿死以同穴也!”沈佺看信后感动不已,强撑起奄奄病体,回赠张玉娘五律一首:

隔水度仙妃,清绝雪争飞。

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

高情春不染,心镜尘难依。

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

沈佺知道自己已不治,只期待张玉娘“共跨双鸾归”,在阴间相聚。此时沈佺还在赶回松阳见张玉娘的路上。1271年农历12月25日丑时,沈佺去世了,给玉娘带来无限的悲痛和无尽的思念。

张玉娘整日泪湿罗衫,长吁短叹。父母心疼女儿,想为她另择佳婿,张玉娘悲伤地说:“妾所未亡者,为有二亲耳。”张玉娘拒绝再婚,为沈佺守节,恹恹独守空楼,度过5年悲痛的日子,并泣血作诗,以名其志:

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

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


又一年的元宵节来临,张玉娘面对青灯,恍惚间见沈公子出现,对张玉娘说希望您不要背弃盟约。语毕,人不见。张玉娘悲痛欲绝,喃喃说道:“沈郎为何离我而去?”半月后,一代才女受尽了相思的煎熬,终绝食而死。

张玉娘的父母终于为女儿矢志忠贞的行为所感动,征得沈家同意,将张玉娘与沈佺合葬于西郊枫林之地。月余,与她朝夕相处的侍女霜娥因悲痛“忧死”,另一名侍女紫娥也不愿独活,“自颈而殒”,张玉娘生前畜养的鹦鹉也“悲鸣而降”。张家便把这“闺房三清”(即霜娥、紫娥和鹦鹉)陪葬在沈佺、张玉娘的墓左右,这便是松阳有名的“鹦鹉冢”。还在冢后建了三间“贞文祠”,门额上书写“贞文千古”四个大字,来纪念这位美貌奇才的女子——张玉娘。我们暂且就用明代作家孟称舜在《贞文祠记》中所写的一首诗来告慰这位大宋才女词人的在天之灵:

千年恨骨葬秋山,

一片枫林叶染丹。

岂是霜花夜凝紫,

相思血泪成斑斑。


一代文坛闺秀张玉娘虽然生命短暂,却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她一生作诗117首,词16阕,其中《山之高》较为流传。收集在《兰雪集》里,有人称之为李清照《漱玉集》后第一词集。兰即兰花,幽香弥散;雪即白雪,洁白无瑕,此集收入清朝《四库全书》别集类存目。世人以其诗才杰出,推举她是“宋代四大女词人之一”。

三百多年后,明代的邑人王昭为之作传表彰,她的事迹才始显于世。清代顺治间,著名剧作家孟称舜任松阳教谕时,为其事迹所感动,被其诗词所折服。于是发动乡绅为张玉娘修墓扩祠,刊印《兰雪集》,并为她创作了著名的35折传奇剧本《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从此,张玉娘的事迹和作品才得以流传。但因印数不多,流传不广,知者甚少。一颗璀璨的明珠差点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