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域不良最新趋势报告:拐点还远未到来

 飞龙在天5r2g1p 2016-09-25

秃鹫资产导读

本报告分析了银行业整体不良率最新趋势,以及全国主要省市二季度的不良数据情况,报告核心观点如下:

沿海省市不良明显改善,内陆省市不良大都继续双升。从不良率的绝对值来看,东北地区吉林和黑龙江、河南地区的不良率今年的不良率仍在 3%以上,在全国省级地区处于较高的水平。北京地区的不良率最低。

从整体不良率来看,双升仍是趋势,但上行趋势减缓。

来源:国金证券  作者:刘志平


一、中期末银行业整体不良率稳定,关注占比继续上升

  • 中期末商业银行不良余额增速放缓,不良率没有提升。中期末商业银行不良余额为 1.44 万亿,同比和环比增速均出现明显的下滑。中期末整体不良率为 1.75%,与一季度末的水平持平。

  • 结构上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余额新增较少是中期整体不良稳定的主要原因。二季度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余额较一季度末仅增长 51 亿元,占整体商业银行不良新增额(452 亿元)的 11%,显著低于之前的水平。

  • 关注类贷款增速放缓,占比小幅提升。中期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 3.32 万亿元,环比和同比增速较之前的水平都有明显的放缓。中期末关注类贷款占比环比幅提升 2BP 至 4.03%的水平



二、中期末上市银行不良情况:不良生成速度减缓,资产质量压力仍在

  • 中期不良余额增速放缓,不良率没有提升。中期末上市银行整体不良余

额较一季度末增长 2.2%,增速较之前的水平显著放缓。整体不良率为1.68%,较一季度末的水平下降 1BP。

  • 不良生成率减缓,但不良压力仍在。二季度我们计算上市银行不良生成率环比下降 18BP。从关注和逾期贷款情况来看,整体的不良仍在。关注类贷款占比和增速都有提升,90+逾期的贷款增速也有反弹。


三、全国主要省市二季度不良数据跟踪

  • 整体上,二季度沿海省市不良明显改善,内陆省市不良大都继续双升。上海地区的不良在一季度就实现了双降,率先在全国实现拐点。江苏和广东省的不良率二季度环比一季度出现下降,不良额还在上升,但幅度已经明显下降。山东和浙江省的不良继续双升,但浙江省 6 月末的数据较上月实现双降。二季度内陆省市的不良大都还在双升。

  • 从不良率的绝对值来看,东北地区吉林和黑龙江、河南地区的不良率今年的不良率仍在 3%以上,在全国省级地区处于较高的水平。北京地区的不良率最低。


直辖市的不良情况:一季度上海不良双降,二季度北京不良稳定

  • 一季度上海地区的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率就出现双降,二季度出现更为明显的下降,不良额较一季度下降 7%,不良率较一季度下降 7BP。

  • 北京地区的不良水平仍然保持全国对低的水平。二季度北京地区的不良率保持在一季度的 0.69%的水平,不良额小幅上升,基本保持稳定。

  • 天津和重庆未公布今年的最新数据,但从 2015 四季度的态势来看,不良双升依然较快。


沿海省的情况:不良集中暴露的阶段已经过去

  • 二季度江苏省、广东省的不良率环比出现下降。浙江和山东的不良还在双升,但增速出现放缓。福建和辽宁省未公布今年的数据,我们预计上半年大概率还是双升。

  • 作为浙江省不良最先爆发的温州市今年一季度不良就实现双降。二季度温州市的不良贷款余额 275 亿元,不良率为 3.52%,分别比年初减少 16 亿元和下降 0.29 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减少 14.5 亿元和 20BP。


内陆地区的情况:双升仍是趋势

  • 内陆整体来看,二季度只有河北地区不良率环比出现小幅下降。其他公布数据的地区均是双升。

  • 内陆地区不良出现拐点的时间点晚于沿海地区,未来不良的双升仍是是大概率事件,趋势拐点的出现需要更长的时间,但趋势上升的幅度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经济的政策措施等的支持也会放缓。


四、我们的观点:双升仍是趋势,但二阶导拐点减缓上行趋势

虽然我们看到 6 月末银监会公布的不良数据比较稳定,但我们认为不良还远未到拐点的阶段。未来双升仍是趋势,因为我们看到一方面实体经济并未有明显的好转,另一方面银行潜在的风险资产规模也并未有明显的减速,未来的压力还在。

但我们也看到上半年银行不良生成的速度也在明显的放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集中暴露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二阶导拐点也将减缓不良上升的幅度。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核销的力度还在加大,核销和新生成的剪刀差正在缩小,也会减缓不良余额的上升。

▲秃鹫资产:不良资产智库,轻金融旗下平台

▲电话:13811062173(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