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初探

 昵称413468 2016-09-26
本文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4级经管学院学生家长,博士,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研究员。先后以访问学者和博士后身份在美国加州和新泽西州跨国制药公司工作。她的《分享 | 我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理解》(点击文章名可进入阅读)一文,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前言
九月, 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 在迎来第三批学子的同时, 全体同学也将搬入新落成的逸夫书院。想起当初正是对“书院制” 的博雅通识教育的认可,而选择了这所既年轻又承载着亚洲第一书院辉煌历史的学校,不禁想要对香港中文大学这一独特的“书院制”再一探究竟。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书院制”为关键词检索,总共有184篇文章(包括硕士论文),分别为2009年5篇,2009年4篇,2011年14篇,2012年12篇,2013年24篇,2014年33篇,2015年50篇,2016年42篇,而其中88篇提到香港中文大学,可见对于“书院制”的关注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而香港中文大学是大家必须关注的标杆学校。这更加激发了笔者的好奇心,在阅读了近十篇文献资料包括两篇硕士论文的基础上,此文将从:
 一、书院制的育人理念和发展渊源;
 二、书院制的概念和特征;
 三、书院制的管理;
 四、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的构架
这几个方面做一个梳理,为即将入住的学生和家长,也为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感兴趣的未来的优秀学生提供参考。也一并感谢知网的文章作者们。

 
一、书院制的概念和特征

1、书院制的概念 
“书院制”全称为住宿式书院制(Residential college system)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一种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和专才教育(special education)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all-round education)和全人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目标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2、书院制的特征
(1)书院是以住宿为场所的教育组织
书院制将传统的学生管理从院系分离出来,让学生同时进入“书院”和“学院”。也既是将现存的不同院系、不同年级学生打散再集中住宿,通过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和导师指导,为学生提供通识教育课程以及非形式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教师指导和朋辈交往,是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全时间全空间参与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学生宿舍等生活社区当作重要平台的人才培养制度,倡导学生思想自由、行动自主、体现完整人格和完美生活追求。
(2)书院都有其核心要素
各校的书院都有自身的特征, 教育理念不同, 组织架构也不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虽然模式不同, 但书院都具备四个核心要素:一个明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题; 一支具有关怀学生成长井具有较高教育理想的导师团队; 一批自主选择自愿进人书院的学生; 一个能够满足学生住宿生活、住宿教育、自主学习和开展兴趣活动硬件空间。
3、书院制的优势
(1)将培养“完全的人”作为书院的出发点和目的。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意实现学生学术融合和社会融合的统一,学生是天然的主体和中心,而非工作对象或实现某一目标的工具;
(2)书院制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选择权,强调个性培养,绝非批量制造。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所言,学生的“大脑不再是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炬。”
(3)实现全体学生共同成长,即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少数优生或所谓“差生”,强调满足和服务于具有不同天赋、不同需要、不同理想、不同个性的全体学生。通过导师指导和朋辈交往实现人才成长要素的全方位覆盖。
(4)书院的成员构成较普通高校的生活区更加多样。一方面,书院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居住,增加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带来更多的思维碰撞;另外,书院还经常组织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大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同龄人,而且有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对学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与扩充自己的生活圈子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达此成效,书院在建筑的功能布局、风格、设施上从设计开始,就充分赋予了物理空间多种功能,营造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各种社交机会和氛围。

 
二、书院制的育人理念和发展渊源

现代大学书院制有中西两个源头。
在东方,书院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教育机构, 最早出现在唐朝,由朱熹进一步发展于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从唐中叶至清末,对中国古代教育、学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书院提倡自主研讨,重视讲明义理的学术争辩和交流,重视学生自修,讲求学问精进与德操修养,且师生共处,学生互助,有“为学术而学术,追求人格完善,重视知识,更重视育人”的传统。胡适曾称:“书院之废,实是吾国一大不幸事。”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是全人教育思想的起源,到文艺复兴时期,伊拉斯谟、拉伯雷、维多利诺、蒙田等人文主义教育家鲜明提倡“人性”,将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身心解放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生而具备的自然性无限制地自由发展,自由是人的一切能力中最崇高的能力,也是人的天性和最重要的权利。在卢梭理论基础上,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和纽曼也主张教育要培养具有智力发达、情趣高雅、举止高贵、注重礼节、公正、客观等优秀品性的绅士。
纵观东西,虽然表述和内容略有不同,但是育人理念的核心皆为“人性的全面发展”。

 
三、书院制的管理

(一)管理机构和管理成员
(1)管理机构 
在“书院制”模式下,生活区各个书院独立设有管理办公室,包括综合管理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导师办公室,并聘请物业公司对各建筑进行维护,在统一的管理下使得生活区的运作能高效协调的进行。其中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学生日常工作安排,书院人事、财务等方面的工作;教学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书院中的通识教育的实施,与学院联系紧密;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日常的管理与服务,如学生的住宿安排、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就业辅导等等;导师办公室向学生的生活、学生提供咨询与服务。内陆高校书院中还设有党政办公室,负责各项党团活动的组织,思想教育等等。
(2)管理成员 
书院的管理成员主要包括书院院长、舍监、导师、学生自身以及上述管理机构的教职工人员。其中,院长是书院的主要管理者,通过选举或者任命的方式产生,负责书院的主要管理工作对书院事务进行统筹安排。因此在书院建筑里面一般设有院长宿舍,便于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其位置既可以相对于学生宿舍独立,也可以在学生楼层中设置。院长对书院的管理负总责,主要处理书院的主要事务,包括书院老师与后勤人员的聘请、书院节日的庆祝、预算以及规章制度的管理等。舍监负责管理书院的内部学生生活,落实到各项学生管理事务,为学生提供学业、生活的咨询服务。导师负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提供指导性意见,其责任与舍监类似,但偏向于学生的教育方面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的学生座谈会实现。
另外学生自我管理是书院管理中重要的方面,主要以组织成立学生会的形式对书院内务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辅助院长与舍监,分担部分管理工作或组织开展书院中的各项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体会;另一方面,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管理问题,保证管理的高效与到位。

(二)管理方式
(1)学生自治
与我国传统高校生活区中学生作为被管理者的模式不同,“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虽然名为“管理”,但其实质更重“服务”与“指导”。学生与书院的教职工一起进行生活区的管理工作,切实地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真正所需,更能体现学校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首位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学生会是书院中主要的自治团体,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监督,也对新加入书院家庭的学生成员给予帮助指导,并协助书院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这些活动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书院文化,增加学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书院文化建设
书院文化建设是“书院制”高校学生生活区的重要管理手段,包括书院的物质文化与书院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包括书院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文化设施以及景观等等可见的、外在的方面,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生活与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及陶冶情操;而且舒适的、特色的环境能使学生对自身所处的书院产生自豪感与依恋感,从而提高学生对书院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是依靠开展各种课外活动逐渐形成。在书院中这些活动除了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外,还包括各种交流类、研讨类活动,通过各类活动的参与,学生形成具有书院特色的团队文化。另外,书院的院训、院歌、院徽、院服等等都是书院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3)开展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又名通才教育、博雅教育。在书院中开展通识教育主要是为了弥补当前高校教育中出现的只重视专业教育的弊端,使大学生能够拥有多方面知识、技能,成为一个完整而全面的“公民”和“人”。通识教育的形式在书院中是多样的,既包括课堂上正式的非专业知识教育,更多是通过交流类、研讨类的活动形式获得。书院中设有正式的课堂设施、研讨室以及多样的交往场地,为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场所,使得通识教育能够有效地进行。
全人教育与通识教育处于不同层次,全人教育是上位概念,它关注的不仅是学识的“通”,更是人格和能力的“全”,通识教育作为下位概念,是实现全人教育理念的手段与方法。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全人教育没有固定的范式,它以培养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能独立思考、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完整健康的人为宗旨,它是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教育,“全人”是“包含了各种能力、潜力和创造性能量的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系统”。

 
四、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的构架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批中国学人在殖民统治下,试图保存和发扬中华文化而冲破重重束缚建立起来的。它将中国大学的近代性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士’的精神为根基的多元精神融合,关怀、批判、折中、国际人格成为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思想来源。中文大学的校训为“博文约礼”,来源于《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在校训中我们可以看出中文大学传承着孔子德才兼备的重要思想。孔子主要以《诗》、《书》、《礼》、《乐》、《易》、《春秋》教授学生,中文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面也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通识课程通过范围的划分使得学生对于各类知识都有全方位的了解,书院通识课程通过一系列的讲座以及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品格,大学通识与书院通识相辅相成。
由于历史原因,香港中文大学的育人理念既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又有英国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受到从 15 世纪就开始实行导师制并有了住宿学院的牛津和剑桥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成为亚洲首个也是香港唯一实行学院和书院制并行的大学。起步于著名学者钱穆继承中国古代书院自由讲学精神创办的“新亚书院”, 后来又有了崇基、联合、逸夫三所书院,近年来又新增了晨兴、善衡、伍宜孙、和声、敬文五所书院。而今,香港中文大学成为了一所研究型综合大学,在香港地区名列三甲,并被誉为亚洲最好的大学之一。取得这些成绩可以说与实行“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书院制是中文大学保留传统血脉的筋络,是秉承精神气质的标签,更是教职工和学生归属感的象征。每一个书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每一个书院的通识教育都与其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各书院通识教育的具体做法也体现在各书院的课程以及特色活动上。
对于中文大学四个主要书院之一的崇基学院最为突出的是该学院的周会与周年教育研讨会。周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借助周会的节目内容,开阔师生视野,增长见闻,陶冶性情,二是让崇基师生能定期凝聚一起,增进大家庭气氛。周会主要是通过邀请学者演讲和音乐演唱会的相互分享来组成的。
新亚书院最有特色的是双周会,双周会每月举行两次,主要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每学期学生都必须参加三次及以上。
逸夫书院中最有特色的是书院聚会和学术聚餐,书院聚会主要是由学生活动组成的,而学术聚餐每月都会以聚餐的形式邀请特定人数的师生进行沟通。
联合书院的月会与周年研讨会是书院学生必须参加的,培养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亚书院注重文史哲与与中国文化;崇基学院以发扬基督教义,引进西方文化为宗旨;联合书院强调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并重;逸夫书院强调学生走出自己专业的局限,学会欣赏和了解其他学科的观点。

办学理念上香港中文大学把全人教育视为是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分两个层面进行推进。学院负责“学科为本”的教学, 书院负责“学生为本”的教学, 通识教育多由书院承担。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成人”教育, 十分重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求知的兴趣、敏锐的触角、冷静的分析以及团队精神。特别强调学生要走出自己专业的局限,学会欣赏和了解其他学科的观点,开阔视野,重视让学生在学习参与及各类活动过程中体悟人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格,建立自我认识的价值观念,学问领域的均衡汇通,提高独立思考和处事应变能力。具体体现在:
(一)以学生宿舍为管理平台促进学生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非常重视学生住宿生活的学生发展功能,认为住宿生活服务项目是学校教育性计划和对学术提供支持服务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舍使“学生们从相互间学到的东西比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作为一个群体,给每个成员的成长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学生住宿需要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为学生提供身体休息的地方,即一个比教室和图书馆更加舒适的地方,以供学生吃饭、睡觉。第二,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场所。第三,通过宿舍管理人员帮助学生纠正行为,提高学生个人修养。
(二)建构相应的组织机构。
各个书院建构了相对完善的组织机构, 这是住宿学院学生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组织保障。书院的院长由校长任命,对校长负责,是该书院的最高行政职务,全面负责住宿学院的学生工作。一般都设有舍监办公室、舍监助理办公室、高级导师办公室、高级导师助手办公室、主管办公室。每幢宿舍楼都由1名舍监统管,舍监由教师团中的高级成员或高级管理者担任。
(三)建立相应的活动设施。
书院内设施齐全,环境舒适,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相应的物质保障。每所书院都设有自己的食堂、公共休息室、图书馆、学术和文化娱乐活动的设施,融住宿,学习、餐饮、娱乐、住宿、健身、交际等诸多功能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师生互动、同学交往和教学机会。
(四)开展丰富而有益的活动。
书院丰富而有益的活动,拥有自己的徽章、报纸、运动队、兴趣俱乐部、戏剧组、歌咏队。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对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不仅使书院成为学生的栖居场所,而且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各书院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传统风格。
为了增强学生对书院的亲切感和荣誉感,每一个书院都组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团体,如体育俱乐部、文艺剧团、音乐演奏队、爵士乐队、读书会、诗社和各种活动小组等。
这些学生团体不仅经常在自己的书院里举行活动,如音乐演奏和诗歌朗诵,而且还与其他书院进行文艺表演交流和体育比赛活动。这些交流和比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不同书院之间的交往使学生们更珍惜自己书院的荣誉,更注意维护自己书院的良好形象, 从而达到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目的。

综上所述,书院制不同于我国现行的以学院和系为骨架的大学治理架构,也不同于以班级为基础的学生管理方式,而是以书院为单位的学习型社区,学生们在这个特定的社区共同学习、竞赛、娱乐和生活,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开拓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调整专业方向。香港中文大学的学院负责学生学科专业方面的事情,而书院则负责提供通识教育、文体娱乐设施、辅导等其他活动。书院制其实就是课堂外学习的环境,也是管理学生的一种形式。书院制创设了一个很融合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密切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外生活,书院对于学生犹如鸟巢之于小鸟,能在其中吸取很多营养并得到良好的锻炼,能清晰自己前进的方向。
书院制相比我国现在普遍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文化育人和精神引领、通识教育和学科融合以及柔性培养和自主学习,因而,有利于创新型人格特征的塑造、创新型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
即将入住书院的莘莘学子们,是否期待在深圳再创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新的辉煌呢?

剑桥
牛津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 新落成的逸夫书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