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 户外救援绳的技术特征 户外绳为一件随身的必备户外装备,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它的轻量化特征。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去任何地方都背一根标准的50米主绳。所以,我们需要的救援绳重量应该控制在500克左右。根据使用的环境和需求来说,我们这里定义的救援绳不承载攀登的功能,所以通常情况下户外救援绳大致应该具备以下特性:
活用户外救援绳所有经验丰富的领队或者那些我们当中的高手都明白一个道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去完成最复杂的任务。秉承这种思想,经过多少年的摸索和检验,很多简单有效的户外技术被发明出来。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哪一件标准装备不能被简单方法所取代。比如说,抓结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取代上升器,意大利半扣结可以替代下降器。这里我们要说的救援绳以及其它辅助装备的使用方法也遵循这一原则。
第一招:单结编成安全带 早些年,比较流行的做法是用两根扁带制作简易安全带。这种做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是,通常做完了之后发现如果没有主绳和主锁和它相连的话,它就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所以,这个方法的实用性以及普及性都比较差。这里讲的单结制作简易安全带的方法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具体方法如下:用15米救援绳的一端,取双臂伸展后90%的长度对折成5股,取中间点编单结即成。完成后将绳子展开,会出现4个绳环,将双腿以及双臂穿入绳还即成全身式安全带。如果绳子不够长,也可以折4股,做成三个环,上身穿一个环也可成全身式安全带。
典型案例操作:
第二招:双套结制作担架及背包制作担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以上两个方法制作的担架组合使用效果是最好的。如果是长时间长距离运输的话,为了减少救援者抬人时手部的力量,则可以使用其它救援绳将担架和救援者的肩部相连,使力量转移到肩膀上来。这样可以节省力量,且更平稳安全。
第三招:绳圈背人 并不是所有情况下,伤病员的运输都可以使用担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户外伤病员的运输还是必须使用最原始的方法——人力背负。比如说,救援力量不足或者特殊的陡坡地形。 绳圈制作方法: 将救援绳盘成规整的半身长绳圈,以收绳结将正捆绳圈捆牢。将绳圈等分成两股,使之成为一个8字形,背带即成。将背带带上肩,让伤员的两条腿分别穿入两股绳环中,再利用另一根绳(或同一根绳的绳尾)将伤员与背负者交叉相连。即可事实安全且相对轻松的背负伤员运输。
第四招:简易胸式安全带配合路绳的使用 大多数常规户外活动中,我们都要通过一些危险地形,通常我们的处理办法是使用路绳接力通过。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安全隐患,并提供了通过障碍的方法,但在很多相对极端的地形条件下却是不安全的,因为用手接力通过并不能保证在整个过程当中使通过者都处在绝对有效的保护当中。比如说某些坡度超过60度的湿滑的坡地上升下降和横切动作,就必须使用简易安全带与路绳相连接的方法才能安全通过。假设在没有标准安全带和连接器材只有救援绳的情况下,制作简易胸式安全带是高效而安全的办法。
第五招:救援绳其它常规用途 上面提到的救援绳使用方法,仅仅只是几种人们不太熟悉的用途和方式。而实际上,一根绳子在户外旅行中能够起到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溪谷运动、探洞、独木舟、自行车、自驾车等等一系列户外活动中都可以使用到救援绳多种功能,重要的如牵引、拉拽、高空起吊、捆绑等等,还有其它非安全性的功能如做帐篷的风绳、晾衣绳、绳结练习、测水深等等。 每一种方法,都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当中发明创造出来的,就象最初的普鲁士抓结是因为它的发明者被捆在冰裂缝者中用鞋带做出来的一样。过去的这些年里,我们一直在学习国外的技术和方法,我相信如果我们数量巨大的驴友群体能够更多的关注安全关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产生与中国。当然,更加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把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装备当成参加户外活动的必备条件,这样我们的户外才能多一些快乐,少一些悲剧。 来源:文字和图片来自互联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