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的智慧:大易之道 莫善于悔

 sj0931 2016-09-26
曾国藩的智慧:大易之道 莫善于悔
湘军廖正华09.25 10:22阅读36497
悔恨有多深,反省就有多深。

具备悔恨之心,是反省的重要前提。一个没有羞耻心,明知自己做了错事却毫不悔恨的人,是不会反省的。这样的人,永远改不了身上的毛病。

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悔”字诀。他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说:“我扪心自问,近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一个悔字诀。”

在曾国藩看来,《周易》所阐述的千变万化的道理中,最有益的就是一个“悔”字。曾国藩所说的“大易之道,莫善于悔”,就是这个意思。

曾国藩的母亲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受其影响,凡事好强。强是好事。正如曾国藩所说:“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但强过了头,却也不好。

一味刚强给曾国藩带来了很多麻烦。因为耿直进谏,他惹恼了年轻气盛的咸丰皇帝,如果不是老师祁隽藻相救,曾国藩不丢命,也得丢官。

后来,在长沙练兵的时候得罪绿营,在长沙以及衡阳练兵的时候得罪湖南官绅,兵困江西的时候得罪江西官场,又得罪挚友左宗棠,都和他刚强的性格有关。

处处碰壁,促使曾国藩反思。在对以往过失的深刻悔恨中,曾国藩得出结论:要想成就事业,就必须变刚为柔,以柔克刚。

悔恨有多深,反省就有多深。只有深刻的悔恨和反省,才能改变自己的行动。曾国藩正是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成功地改变了自己。

再度出山后的曾国藩,虽然内心仍坚守儒家仁义礼智信那一套,但处理事务时,多了些圆通。这种圆通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他成功地改善了与左宗棠,与地方官场,与朝廷中枢的关系。这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