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周·伦敦】| 大英博物馆今天到底经历了什么?

 【点石成金】 2016-09-26

 戳一下,撞见更多创意设计。


当地时间24日下午的伦敦设计节南京周,

又有哪些有趣活动发生呢,

“中国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度”学术沙龙,

在大英博物馆举行,

大家都说了什么?

请随小南来。

“中国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度”学术沙龙

▲沙龙大厅入口处


作为伦敦设计节南京周的活动的一部分,当地时间24日下午的三点到五点,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举办了“中国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度”学术沙龙,,与会的是南京科举博物馆英国的B.R公司这两位大咖在一起将碰撞出什么思想的火花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在沙龙上观看视频资料


中国科举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将就博物馆学进行专业交流论坛,向世界揭开中国科举文化的神秘面纱。


▲江南贡院


南京江南贡院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将在这次活动中,继续深化2015年科举博物馆与英国国家博物馆的交流基础,把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推向更高的层次。

当然啦,在介绍沙龙之前,有文化的小南要先科普一番,给大家涨知识啦。


江南贡院与科举制



▲中国科举博物馆


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位于南京城东南隅,南京夫子庙学宫东侧,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南京的小伙伴们恐怕都没少去吧。



▲中国科举博物馆


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科举博物馆内的人偶展览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小南表示认可,高考大家都见过吧,就问你厉不厉害~



▲象征科举中第的状元帽


科举制度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


另一方面呢,还有关于英国的文官制度,小南也要讲一讲。


大英博物馆与英国文官制



▲大英博物馆外景


英国国家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大英博物馆内部大厅


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英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



▲英国官员的油画


英国的文职官员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官员队伍之一,廉洁与高效为其赢得了巨大声誉,也成为世界各国文官制度建设的样板与楷模。然而这一切的都源自于其构架良好而又合理的文官制度



▲现代的英国议会大厅


英国文官制度是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考核、奖惩、培训、工资、待遇、晋升、调动、离职、退休、职位分类和管理机构等的总称。是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爱看英剧的少年们,想必对此也不陌生吧。



当然啦,

这次活动最重要的还是沙龙的现场状况,

小南带大家一起加入这学术氛围来吧。


“中国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度”学术沙龙



▲大家在沙龙上观看视频资料


在现场,科举博物馆方先通过一个视频,向外国朋友介绍着江南贡院的状况与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场的嘉宾们真切的感受着中国的文化。小南表示大家一起看视频什么的最轻松啦。


▲大家在沙龙上观看视频资料


作为一个文化交流的沙龙现场,大家一边观看一边思考,为之后的发言与交流准备着。在这个不大的会议厅里,更多的是人文思考与学术氛围。



▲与会者致辞与发言


会议的下一个环节,是大家进入交流阶段。与会的嘉宾为本次沙龙的主题“中国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度”准备了自己的发言



秦淮文化代表团成员作科举文化及科举博物馆介绍


每个沙龙的参与者,都在这个会议厅里向大家传输着自己对于文化制度的见解,来自中方的代表们,向大家介绍了江南贡院的渊源与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更是展望了科举博物馆的未来与发展方向。


秦淮文化代表团成员作科举文化及科举博物馆介绍


作为中方代表,在沙龙中也讲到自己对于与英国博物馆的可学习与借鉴之处。交流与学习,是这次沙龙中的重要目的。也更是向伦敦,推荐了南京,介绍了来自南京的古老的东方文化。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汉学家傅熊教授Mr. Bernhard Fuehrer作主旨发言



菲律宾大学约瑟维拉诺瓦教授Mr.Villanueva


而英方的参与者们,则是就自己对于制度的见解发表了演说。关于制度,永远是以人为本,为了实现更多的民主,与更多的文化传播,这样的文化才能持续的发展。


科举文化专家周道祥先生作主旨发言


整个沙龙的交流氛围浓厚,在场者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聆听了对方的见解。文化进步的最好方式无疑是交流。中国这个有着深远科举制度与传统的国家,与英国这个有着优秀文官制度的国家,在伦敦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马伟伦教授Mr.William Matthews发言


最后,英方的发言人讲了文化制度对于制度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的影响。在轻松,简单的交流中,也向中方表达了自己的对于文化制度的认识。



▲结束后大家继续讨论


沙龙结束后各位嘉宾小伙伴们意犹未尽,还在讨论着自己的见解与观点。沙龙结束了,但关于“中国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度”的学术交流却不会结束,还将继续在今后的交流与合作中继续深入发展。


这样的一个充满学术氛围的秋日午后,

真是一个适合交流的时节呢。

小南对于这种涨知识的活动真的表示喜欢,

在交流中学习与进步,

也是所有的活动的重要意义之一吧。

让我们继续共同关注,关注这个城市里的美好,在这个秋天开始的季节,邂逅伦敦。以及之后继续进行的所有活动,小南也将为大家报道活动实况,请大家持续关注哟。

我们的所有努力,

只是想让全世界更懂南京,

让南京人更爱南京!

2016伦敦设计节“南京周”

-精彩进行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