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炮院牛人钱立志给炮弹装上信息化大脑 填补了又一项世界空白

 zhihaizhao 2016-09-26

  我国兵法学家孙子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怠。”两军交战,兵马未动、粮草也没先行的时候,探察敌方军情的工作就已经展开了。各种侦察装备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决策将采用什么战法的重要技术性手段。我军近年来在侦察装备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其中又一项成果让我军炮兵战斗力显著提升。

  我军炮兵侦察部队在取得使用无人机作为侦察“千里眼”后发现,虽然无人机在侦察和校射方面展示了优异的本领,但是其红外特征、声音特征明显,突防能力较差。那能不能研发一种突防能力更强、操作更简单的战场侦察新装备,真正为炮兵安上“千里眼”呢?我军炮兵学院一位牛人---钱立志教授,他在照明弹在实施照明过程中受到启发,能不能给炮弹装上侦察设备,那样的话普通炮弹就具有侦察能力,从而实施更加有效的空中侦察。

  在2001年钱立志教授经过无数次艰苦攻关,于同年7月在试验场终于取得成功,侦察炮弹发射后在预定空域顺利分解弹出挂着降落伞的侦察装备,地面接收系统立刻就收到该弹传回的清晰侦察画面,从而中国首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侦察炮弹诞生了,05年他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二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炮弹填补了又一项世界空白并广泛装备部队。

  后来在2003年期间美军也研制出一种能够看清远处目标的“侦察炮弹”。美军这种“侦察炮弹”重不到1公斤,长15厘米,由迫击炮发射到空中后到达目标区域,侦察装置打开降落扇,再缓缓降落地面的过程中,将地面目标拍成若干张数字照片并传送到地面部队的电脑中供判读,落地后即自行销毁。

  我军电视悬浮侦察弹在“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演中亮相就让外军眼前一亮,实时传回打击效果的视频让战场呈单向透明态势。如今我军又在侦察炮弹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新型通信干扰弹,用于阻断被包围敌军的通联能力。

  钱立志教授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感谢中国军工默默奉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