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很高!过敏原居然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日寒月暖 2016-09-26

广州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很高!过敏原居然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指导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教授李添应

来源:中山大学一附院

了解更多,请关注院长在线微信号:present-wired

“变态反应”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过敏”。在过敏疾病家族中,发病率最高、知名度最高的成员当属过敏性鼻炎。有调查显示,广州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很高,约每十人中就有一名患者。婴幼儿过敏多为食物过敏,最常见的是鸡蛋和牛奶。在沿海地区,虾、蟹、海鲜等则较常见。

家有过敏儿,无论是预防疾病发作,还是急性期治疗,都令父母愁肠百结,也容易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误入歧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李添应教授指出,有些家长误以为“小孩过敏原的检测要等到三岁以后做,才能得出准确结果”,导致孩子迟迟不能进行针对性的预防。

一岁以后即可检测过敏原

防治过敏的基石是找准过敏原。

李添应表示,过敏原检测可采用皮肤试验(点刺)方法以及更准确的抽血查血清。不少家长觉得孩子太小,免疫系统不稳定,有些则担心孩子受不了点刺和抽血的痛,误以为“过敏原检测最好等三岁以后再做”。

李添应指出,这种担心是混淆了检测和治疗的意义。孩子从出生到三四岁,母体给予的抗体在减弱,孩子自身的抗体逐渐产生、增强,在此期间,孩子的免疫系统不太稳定。如果进行抗过敏治疗,则可能对其造成干扰,影响孩子自身抗体的产生。不过,过敏原检测并不会对幼儿免疫系统的发展造成影响。

“过敏原检测应该尽早进行,这样才能避免过敏反应被多次激发。但从孩子配合治疗的角度来说,也不能太早,最好是在一岁以后。”他说,婴幼儿过敏多为食物过敏,最常见的是鸡蛋和牛奶。在沿海地区,虾、蟹、海鲜等则较常见。

过敏是全身性疾病,并不仅仅局限在肠道、气道,李添应指出,如果不及早鉴别出过敏原,孩子反复出现问题,不仅造成免疫功能紊乱,还可能因营养不足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后患无穷。

2岁以下别用药物滴鼻液

“广州一年四季都有过敏原,最常见的是尘螨,大约占所有患者的50%~60%以上。”李添应说,霉菌、花粉、蟑螂等也是较为常见的过敏原,尤其是德国小蠊的排泄物,致敏性极强。

在明确过敏原后,对于五岁以下的儿童要做好生活管理,回避过敏原。待五岁以后孩子免疫系统稳定,可以进行针对性治疗。“除了用药物控制急性期症状外,还需要采用特异性免疫疗法。”他指出,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可以打脱敏针,逐渐加大过敏原剂量,提高患者的耐受力。

对于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医生如今不再主张采用手术治疗。“以前医生会对严重的过敏性鼻炎病人进行内镜手术,切断筛前神经,但现在发现术后远期复发率较高,而且医生技术不佳的话,会造成病人失明。”李添应说,治疗过敏也不能只靠药物,特别是过敏性鼻炎发作时,过度依赖药物容易引发更难治疗的药物性鼻炎。

“有孩子来看病时,衣服两侧口袋里装满了滴鼻药,这类药物里经常含有麻黄素,很容易上瘾。”李添应说,2岁以下孩子发病时,最好不要使用药物滴鼻液。

常用药不如多运动

李添应建议,鼻子不通时,病人可用0.9%的生理盐水滴鼻或冲洗鼻黏膜,在此浓度下鼻黏膜的活动状态比较理想。病人可以自制盐水滴鼻剂,在37℃温水中滴入少许盐,感觉微微有点咸即可。婴儿一次滴一滴,切忌喷鼻,否则易因喷鼻力度控制不好而刺激鼻咽管,进而导致中耳炎。

“预防过敏,常用药不如多运动。”李添应说,相当多的青少年患者平时很少运动,他会建议孩子回家动起来,每天不少于一小时。“坚持跑步、游泳,可以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李添应指出,下鼻甲是一个大血窦,血管丰富,运动后由于血液循环加快,改善鼻黏膜供血,患者就会觉得鼻子通畅不少。

他建议,最好能从三四月份开始游泳,一直游到冬天,坚持几年效果就很明显,或者可以经常洗冷水浴,冷水、温水交替洗,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了解更多,请关注院长在线微信号:present-wire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