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了却老同学的夙愿

 静雅轩345 2016-09-26


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有曲折,有奉献。

  一群年近古稀的老人,五十年前他们是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的同学,以后他们共同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如今,为了帮助一位患重病的老同学实现他的夙愿,大家再度齐聚,携手努力,演绎出一段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母校70周年校庆办公室,收到了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这是一本有关民国电影史方面的专著,封面朴素、典雅。打开书本,特别鸣谢页上密密麻麻地签上了几十个人的姓名。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五十年前他们是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的同学,五十年后,为了帮助一位患重病的老同学实现他的夙愿,大家再度齐聚,携手努力,演绎出一段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赵同学奋力著书

  书的作者赵同学,这个五十年前在班里并不起眼,再普通不过的同学,毕业后,先下乡几年,以后上调进建筑公司当工人。身材矮小的他起先一直在工地上扎钢筋,又当过保安、仓库保管员……就这样一直干到年满退休。几十年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他孤身一人,也终身未娶。然而,退休后他却有了全新的追求。受父亲和舅舅的影响,他从小喜欢民国电影,顺着这个喜好,退休后便开始了执著的努力。他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跑上海图书馆、书店,查民国报纸、杂志、旧电影公司档案、出版物,做了大量笔记,整理资料。他想为丰富民国电影史料做点什么。他找到了当年的班长,曾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担任过一家出版社社长总编的沈同学。听完了赵同学想写一本上世纪三十年代当红影星黎莉莉传记的较为成熟完整的想法时,老班长有点吃惊,凭他已有的印象,仅知黎是中共隐蔽战线钱壮飞烈士的女儿,在民国电影史上是可与阮玲玉比肩的红影星。他咨询了一位专门研究民国电影史的专家朋友,得到的回答是“好事!这是有价值的。”于是开始了他与赵同学多次深入的探讨,从书的结构、材料的取舍、文字等各个方面。赵同学身体很不好,他有严重的胃肠疾病,上午一般无法出门,因为早餐后短暂几个小时,就需要如厕七八次。他俩的约会选在中午,即使这样,赵同学也得从晨起空腹而来。因此,每次老班长总是尽早结束讨论目送他离开。

  几个月后,当从赵同学手中接过一大叠抄写得整整齐齐的手写稿纸时,老班长都想流泪:这完全是出于一种高雅的爱好,无私的奉献,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付出的是艰苦的努力。凭着职业的敏感,老班长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应当帮助赵同学圆这个梦。当然以后还有不少路要走,他毕竟是个业余的爱好者。当班长把这一消息在老同学微信群里发布后,引来群里一片赞扬声,大家纷纷表示支持,鼓励他早日完成心愿。在同是当年老同学、著名作家宗同学的引荐下,书的出版、印制得到了上海作协《萌芽》杂志傅主编和前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臧秘书长的鼎力相助。赵同学不谙电脑,十几万字的手稿字迹又较难辨认,如何输入电脑成电子文档是一开始碰到的难题。由于文化差异,排版单位的年轻人不愿也无力接这活。为此,班长在班微信群里呼吁是否由几位同学分头完成它,得到不少响应,但真要操作也有困难。作协最后找到一位已故中年作家的哥哥,他愿意担当此任务,一切总算得以顺利进行。

  众同窗鼎力襄助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输入终于完成。班长拿到电子文档和校样,兴冲冲地打电话给赵同学准备给他送去校对时,对方接电话的却是他弟弟,并被告知赵同学几天前突发心脑血管病被急送进医院,经抢救,虽于生命无碍,目前却仍在重症监护室处在昏迷状况,医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听到这一消息,老班长着实懵了,他立即把这一情况告知了微信群里的同学。一时间“群”情沸腾,老同学们心情焦急,几乎人人发来了关切和慰问,远在美国和新西兰的同学都递来了祝福,盼他早日康复。王同学的话令人感动:“我们能为他做点什么?请大家出出主意。”由于对方电话关机,一时又失去了进一步的联系,想去探望给予精神鼓励也没了方向。班微信群主俞同学走访赵同学居住地居委会、物业公司询问,王同学连夜往返奔波于附近几家医院急诊部、重症监护室找寻也没有下落。与此同时,书稿的编辑印制也遇到了困难,文稿输入电脑只是开了个头,以后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赵同学的字迹不少难以辨认,输入者绞尽脑汁,花费大量精力仍留下不少空白。本想由他自己在校样上补全,文稿还需要好多精力修改和编辑加工,之后还要排版、印刷……揣着这份沉甸甸的校样,老班长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尽力帮助赵同学了却心愿。由此他牵头组织了一个由中学特级教师秦同学、原出版社编审李同学、群主俞同学及大学教师黄同学等组成的临时编辑小组。无奈,此时他本人已买好了机票,要去美国一月。行前,他日以继夜抓紧看稿,每天看到深夜。有时半夜醒了,开灯继续看。临走时他把任务移交给秦同学,并开始了编辑小组的接力审稿,一圈下来,十几万字的稿纸上已被用各种颜色笔的修改记录填得满满当当,字斟句酌的文字修改,历时久远的史料查证、核实,凝聚了5位老同学两个月的心血。一本书稿出版印制前还得终审,作家宗同学担此重任,天气炎热,他审读了不到一半自己也住进了医院。他想把书稿带进医院继续看,被老班长阻止。当年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孙老师已80多岁,她得知此消息后一再表示,“你们的事不要把我落下,我也要出一份力”。那么好吧,就像当年你给我们批改作文那样,请做个终审。她逐字逐句地提了好多意见。最后,经黄同学对电子文档的修订、排版、打印、装订,做成了一本自制的样书。与此同时,其他同学在微信群里自发地进行了认购筹款,大家你一本我一份非常踊跃。旅居美国的汤同学委托国内的亲戚送来了一笔钱……

  数年夙愿一日偿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一切都在加紧进行。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在医院的努力下,赵同学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经过几周的治疗后,被送至市郊一家养老院继续康复治疗。

  得知这一消息,大伏天,班长和俞同学、秦同学、黄同学、李同学一起冒着酷暑,代表全班同学去养老院看望慰问,并送上自制的样书征询最后的意见。见到分别许久的赵同学,大家都很激动。他气色尚好并未显大病后的虚弱,给大家很大的安慰。对全班同学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赵同学表示了极大的感谢,临别时一再关照“向同学们问好,谢谢大家”。

  以后的事就顺了。又经过近半月的修改、印刷、装订,书终于面世了。全班同学相聚在母校,作为书的首发式,大家争先恐后在书的扉页上签名,满满签了一页,共签了几十本。第一本当然献给母校,校党委书记欣然接受了这个珍贵的礼物,其余每人一本留做纪念。

  这真是一次热烈而有意义的聚会,这真是一群至今充满了理想、热情、有担当且互相关爱的群体,他们是上海市延安中学1967届高二(1)班的同学和老师。这本签满全班同学和老师名字的新书,以及围绕这本书的出版而发生的一段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是他们献给母校校庆的最好礼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