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什均衡、博弈论与“囚徒困境” | 开创性经济学思想第五课

 颐源书屋 2016-09-26
在现代微观经济学中占据核心地位的 “纳什均衡” 理论以数学算法证明,对每个人而言最佳的选择并不一定为社会整体带来最优结果。这一理论成功地向经济学家指出了创造“最佳激励机制”供各方选择的必要性,也被广泛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许多政策问题。
  约翰·纳什(John Nash)于1948年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时,推荐信上只有一句话:“他是个数学天才。”他确实不负众望:他就读研究生仅14个月就首次提出了均衡理论,对博弈论的贡献巨大,最终赢得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49年11月16日,纳什向《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投送了一篇不到一页纸的短文,阐述了日后被称为“纳什均衡”的概念。这一概念描述的是人们或机构在猜测他人行动的基础上做出理性选择时出现的一个稳定结果。在纳什均衡中,任一方都无法通过改变策略来改善自己的处境:每人做到最好并不意味着能为社会带来最优结果。在每场参与者数量有限且每人可做选择有限的“博弈”中,至少会有一个这样的均衡点。
  “囚徒困境”已经成了纳什均衡理论的象征。它描述了被分开囚禁的两名暴徒分别面对检察官提出的同样条件:如果他们都承认犯下血腥谋杀罪行,每人将获刑十年。假如一人保持缄默而另一人坦白,坦白者可获奖励,另一人将被判终身监禁。假如两人都沉默,那么他们将面对轻微指控且只需入狱一年。囚徒困境只有唯一的纳什均衡解:双方都认罪。对每个人来说,这都是对另一方策略的最佳反应。这个例子表明,对个人最有利的选择可能会给团体带来灾难性结果。在现实世界里,这样的悲剧屡见不鲜,为了取悦老板而陷入痛苦的“竞争性加班”的员工就是一例。
  纳什的见解拓展了经济学的疆界。在竞争充分、没有准入限制、各家产品完全相同的市场中,任何单个买家或卖家都不可能影响市场:谁也无需关注和打听别人在做什么。但大部分市场并非如此。从拍卖市场到劳动力市场,纳什均衡理论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可以根据人们的动机来预测现实情境结果的途径,并帮助了解个人提高福祉的行为何以会损害群体利益。更妙的是,该理论还有助于经济学家解决上述问题,他们需要做的是确保创造“最佳激励机制”供每一个体选择。纳什的发现最初被经济学界轻视,但此后他患病期间,均衡理论的重要价值不断彰显。现在,这一概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许多政策问题。这一理论在现代微观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仍然难以动摇。
  《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九月刊为你带来
  六堂当代经济学思想课
  欢迎登陆App浏览本周主题文章《监狱突破》
  你将了解到:
  法国经济学家奥古斯丁·古诺 (Augustin Cournot)1838年就曾在无意中举出了一个 “纳什均衡”的例子
  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在纳什出生的那年提出第一套正式的“博弈”理论,他仅仅认为纳什均衡是自己早期理论的延展。两者有哪些异同?
  纳什均衡被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政策问题的一个著名例子是美国的医院体系,上世纪40年代,该体系处于一种负面的纳什均衡状态。后来的经济学者运用何种算法成功调节了匹配状况?
  纳什均衡应用于政策制订的情形还包括英国政府在2000年拍卖3G移动电信运营牌照的案例,并能解释为何平均而言在交通网络中加建道路可能反而导致行车时间更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