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道|日喀则的隐世村落里,住着一位藏刀王

 居茨山人 2016-09-26


图片由「 徐昱」摄


次旦旺加和他的藏刀

文 | 物道


如果要选一样东西来代表藏族人,那一定是藏刀。藏家男孩出生时,得到的第一份礼物便是藏刀,长大后也随身佩戴。在生活中,藏民用藏刀来避邪、做装饰,也作为日常食肉的餐具,面对重要的亲友或者心爱之人,藏刀又成为贵重的礼物和定情信物。一把藏刀,并不是一个符号或冰冷的器具,而是藏族人生活的见证。

说到西藏我们会有很多想象。纯净的天空,连绵的雪山,湛蓝的圣湖,还有一群身穿华服,在高原上策马奔腾的藏民。


藏族是一个神奇的民族。它沐浴着现代文明,然而骨子里始终有一股原始的神性和庄严。什么最能代表这种气质?布达拉宫飞扬的经幡,华美洗练的藏袍?在生于斯长于斯的“藏刀王”次旦旺加眼中,一把孜龙藏刀,最能勾勒出这个民族的性格。

 图片由「金点子」摄       图片由「JanShen」摄


隐世村落有神刀


藏地有言,藏族人爱刀胜过爱牛羊。由于自古便在高原过着游牧生活,刀具对藏民有着野外防御和简易饮食的重要作用。小到孩子,大到老人,每一个藏族人都会随身佩戴藏刀,并非为了装饰或好看,仅仅是日常生活所需。


最受藏民称誉的,要属日喀则地区的拉孜藏刀。在藏语中,拉孜意为“神山顶,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顶”。它既是传说中藏刀之神汤木确多拉巴的居住之处,也是“藏刀王”次旦旺加家族世代造刀的地方。

藏刀王次旦旺加和他的家

  图片由「落榜进士」摄


次旦旺加的故乡叫孜隆乡,这是日喀则地区一个有着田园风光的隐世村庄,藏在一片山坳里。走近次旦旺加家简朴的藏式院落,不时会听到屋内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走进去,只见四处摆满铁锤、钢凿、钢剪、钢锉,而次旦旺加和他的两个儿子,就席地坐在这一堆泛黑的器具中,低头打刀磨刀,像一幅凝固的画卷,有种遥远的静谧感。多年来,他们就是这样简单的地方,用这样简单的工具,亲手锻造出一把把最锋利精悍的藏刀。


做好一把孜龙刀,至少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的打磨,历时十来天。次旦旺加说,孜龙刀最厉害之处在钢刃,刀身用精钢材质,淬火时加入西藏特有的酥油、羚羊血和藏青果等,千锤百炼,才能得到“削铁如泥、切石如菜”的利刃,能将铁钉砍断。做完还要用牛皮绑三道,以免锋芒伤人。


  图片由「落榜进士」摄       图片由「活着·寻找香格里拉」摄


经过反复锻造打磨的刀身,还会带上磁性,可以轻易吸起一把铁锯片。藏族人视之为神的力量,但其实背后是技艺的鬼斧神工,其中的秘密,这个世代造刀的家族代代相传,密不示人,令孜龙刀神秘色彩更浓。


历经磨炼而诞生的藏刀,没有任何繁复纹饰,气质素雅而洗练。刀刃和刀把结合处有一圈精致的包铁,刀鞘是白银和黄铜所制,雕上精细的龙凤虎狮,除此之外再无多余装饰。拔出刀刃,清冷的白光沿着规整的血槽迸射而出,如一道银河,散发着森然的威严之气。


  图片由「落榜进士」摄


一把刀,一个民族


在藏地口口相传着一个故事:遥远的年代,草原上的牧主和头人威逼牧民交出自己的藏刀,许多牧民因反抗而受到迫害。年轻的折勒干布为了搭救同胞,跃马提刀杀向牧主头人,最后英勇牺牲。牧民们为了纪念他,将藏刀改名为“折勒干布刀”,又称为“折刀”。


在藏族人心中,藏刀不是带着戾气的杀戮之物。祖先凭着一把藏刀,开荒、游牧、抗敌,在雪域高原上建立自己的家园。藏族人每年都会到“罗布岗寺”向藏刀之神朝圣,对他们来说,藏刀不但是一种日常用具,它也代表着神赐予的勇气和守护的力量。


 图片由「岁月留痕」摄       图片由「FEIZHULIU」摄


这样一把流淌着民族精神血脉的藏刀,藏民都以拥有为荣。次旦旺加年轻的时候,常常身穿传统藏袍,腰配一把金爪银翅孜龙刀,游走乡里,身上的藏刀总被朋友们因喜爱而抢走。“每次带刀出门,朋友们看到我的藏刀,总是这个要去一把,那个抢走一个!”


几十年来,来找次旦旺加求刀的人络绎不绝。甚至不乏外国人,身材高大的外国友人们屈身次旦家低矮的门楣下欣赏藏刀,兴奋得撞到头也不管。次旦旺加为此特意几次增高了门楣。“为了每一个为藏刀而来的人”,他说。

 图片由「活着·寻找香格里拉」摄       图片由「 徐昱」摄


一把精巧的藏刀,对外人来说,是冷若寒星的利器,对藏族人来说,是日常生活的见证及精神图腾。当你手握一把孜龙刀,在那寒冷的刀光下,似乎能感知藏民从茹毛饮血的狩猎年代流传到如今的种种记忆,世世代代的生活,都藏进了这把刀里。

 图片由「岁月留痕」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