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第十子「奇葩」的死法,600年后留给世人看得见的明代记忆

 我心飞扬695 2016-09-26

(图)朱檀墓


他是朱元璋的第十子,出生两个月即被封为鲁王,十五岁就藩于邹鲁之地,孔孟之乡。据说,他自幼好诗书礼仪,礼贤下士,博学多识,颇得朱元璋的喜爱。生于帝王之家的他,并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对父亲的强权政治也漠不关心。就藩之后,由于脱离父亲的掌控,又对政治毫无兴趣,后来一心向道,修炼外丹,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成为他一生的追求。由于长期服用所谓的仙丹灵药,毒发伤目而亡。朱元璋对这个第十子是爱恨交织,尤其知道十子,薨的原因之后,愤怒之下给了一个切合的谥号“荒”,这也是对这位早逝藩王的盖棺定论吧。


虽然,这位生命止于19岁的鲁王,没有像他的父亲和四哥那样给后人留下过多可以评论的地上历史,但,他却给后人留下了一批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地下历史。


话说,鲁王的荒唐的早逝,虽然,一度让父亲朱元璋愤怒至极。但,过后想想毕竟是父子一场,鲁王又是儿子当中作为藩王最早去逝世的一位,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按照藩王的礼仪安葬了这位又怜又爱的儿子。

 

上世纪60年代末,在当地群众开挖防空洞时,发现了墓道。并于1970年春至1971年,对这位鲁王的墓进行了挖掘,并使尘封地下600多年的历史重见天日。那些出土的珍贵文物不仅让现代人对这位亲王更加了解,与他的生活更加贴近,更为研究我国古代,尤其明代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编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参观了山东省博物馆。馆中一件件弥足珍贵的文物呈现眼前,一段段曾经尘封的历史映入眼帘。其中最让小编难以忘怀的就是2楼的明代鲁王展。曾经只能在书中看到文物图片,此时,他们好像从书中蹦出来一样,让你不得不驻足回想起几百年前,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主人的生活状态。


(图)鲁王九旒冕冠


其中的一件九旒冕更是让参观者惊叹不已,不论是在内行和外行眼中,它都能使他们耳目一新,从而与那段历史进行了交织。据说目前,作为文物的垂旒冕全国也只有两件,一件是袁世凯复辟登基时穿的一套仿古冕服中的冕冠,另一件就是现在所说的鲁荒王九旒冕冠。除了袁世凯的那件仿古冕冠,可以说鲁荒王九旒冕冠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

 

《周礼·夏官·弁》记载:代大夫以上的礼冠。顶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足见此种等级规制到明代也已经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凭着藩王诸侯的身份,鲁荒王朱檀可享九旒冕,并与《明史·舆服志二》中关于亲王冕的规制相同:“冕服俱如东宫,第冕旒用五采”;“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导,红组缨,两玉瑱;冕冠,玄表硃里,前圆后方,前后各九旒。每旒五采缫九就,贯五采玉九,赤、白、青、黄、黑相次。玉衡金簪,玄紞垂青纩充耳,用青玉”。《明史·舆服志二》规定:助祭、谒庙、朝贺、受册、纳妃服衮冕。

 

冠冕的前后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视非,不视邪,非礼勿视。两边垂挂“重耳”则预言帝王不听谗言,非礼勿听,有所闻,有所不闻。冕冠中的每个饰件,都蕴含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和道德观,有着深刻的含义。


《明史·舆服志二》:“皇太子冠服:……玉佩二,各用玉珩一、瑀一、琚一、冲牙一、璜二;瑀下垂玉花一、玉滴二。……自珩而下,系组五,贯以玉珠。”在明代,亲王冕服与太子相同,鲁王竹炭的玉佩形制,与记载相符合。玉佩一般成对挂在革带两侧,只要脚步移动。冲牙、二滴与璜即会相撞,从而发出声响。按照中国古代的礼仪,正常的声音应当缓急有度,轻重得当,如果节奏杂乱,则被认为失礼。



(图)山东省博物馆明代鲁王展一角


鲁王朱檀不过弱冠而亡,在封地也毫无可表的建树,原本,碌碌无为的他,只能见于《明史》的寥寥数字。但不甘寂寞的“他”却在600年之后又一次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中,让世人不仅关注了他本人,更被那段过往的历史所震撼。


原标题:短命鲁王留给世人的记忆


*作者:宋玉宝,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