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默克尔道歉,为何全世界幸灾乐祸

 红了樱桃绿芭蕉 2016-09-26



默克尔道歉,为何全世界幸灾乐祸
       针对德国饱受争议的难民政策,当地时间1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首次公开向全世界承认了关于难民政策已经使当前社会、政府陷入了一个难堪的局面。默克尔的道歉一事迅速引起了舆论的轰动,各国对该事件的评论络绎不绝。
 
       有多数媒体将默克尔道歉与其支持率下跌并列报道,无处在暗示默克尔道歉是有“目的性”的。更有媒体发表评论,给默克尔加上了“圣母、天使”的前缀,在默克尔连连不顺之际,很难有人能将此联想为一种褒奖;甚至有言论公开揭露默克尔难民政策的种种阴谋论,称情怀只是默克尔实现个人成就的幌子。迄今为止,关于默克尔道歉的观点层次不穷,虽语调、形式有变,但难掩世界各地幸灾乐祸之情。那么,如何看待默克尔道歉后的舆论反应,出于人道精神的默克尔真需要道歉吗?默克尔当年难民政策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众人所知的秘密。
嘲讽默克尔是政治的需要
 
       2015年的夏天,受战乱影响而失去家园的中东、非洲难民们一路颠沛流离来到欧洲。数量急剧上升的难民潮一时间给欧洲各国带来了苦恼。
 
       是否接受难民,如何接受难民是一个难题。在处理难民过程中稍有不慎,来自四面八方关于人道主义的谴责便会接踵而至。就在欧洲各国晦涩尴尬之时,德国总理默克尔大开国门,不设上限慷慨地接纳难民近百万。一时间,默克尔化身成为人道主义的圣人,德国赚足了世界的尊敬和认同;而另一边,剩下的欧洲国家在与德国相较之下,便显得无比小气,颜面尽失。
 
       在多数人的学龄生涯中总会遇到一位爱提醒老师布置作业的优秀同学,不能贬低热爱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但这样的同学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令人讨厌。
 
       德国就好比那位热衷于提醒老师布置作业的三好学生,不仅抢走了其他同学风头,还给他人添加了麻烦。而当有一天,德国在自己逞强的言行上栽了跟头,就难免少不了讥讽和嘲笑。
 
       除此之外,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群体嘲讽默克尔也是各国满足政治正确的一次需求。早在欧洲难民危机一发不可收拾,德国率先慷慨解囊之际,从东至波兰、捷克、匈牙利,近至邻居法国、意大利,就已经有逐渐孤立德国之势。
 
       这些国家出于“主义”正确,他们无法回击默克尔这是“疯子”的行为,一直在难民问题中扮演着较弱势的角色。这样情况下,使之国民自豪感受挫,国家形象受损。直到,默克尔公开在难民问题上表示意识到错误,欧洲其他国家才有机会通过将默克尔慷慨的难民政策大肆调侃来重新证明一些曾经“限制难民”并非小气不堪,而是具有前瞻性的政治正确,为曾经的受到的“委屈”鸣冤,从而重树国民自信。
人道主义是否需要道歉
 
       无疑,收容无家可归的他国难民,是一种先进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正因为存在这种从“博爱”出发,关心全人类的生存状况和幸福权利的人文精神,才使得人类社会变得轻松和谐。
 
       从一方面来说,默克尔主持的难民政策虽然破坏了德国原有的文明生态圈,但让更多的人重新有了家园,不用丧命于战争的子弹之下,这是目前所能看到积极的一面。
 
       可在人类社会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任何崇高的精神必定带有牺牲性质。在这个框架下,默克尔又是需要道歉的,因为她倡导的人道主义并没有牺牲自己的利益,更多的是用他人的利益所换来的。随着难民进入德国后不断攀升的强奸、偷盗、暴力等一系列犯罪性事件,默克尔一句歉意理所应当。
 
       人道主义精神不需要道歉,但如果将助人为乐驾驭在牺牲他人利益上就很难获得支持。特别是握有权利的任何决策者如确实有一颗勇于奉献人道主义爱心的伟大精神,大可敞开自己的家门让没有归宿的孩子老人入住,或者干脆自己捐助土地、金钱、资源让难民们安家。人道主义本应该是个体发出的行为,它不应该忽视群众意见,绑架人民意志以一种强制性的方式来展现出来。而这样的政治思维,必定不得人心。
德国接纳难民的背后
 
       作为有庄稼作物的农民,恐怕最痛恨的生物便是蝗虫了。在科技发达较弱的时期,曾有一个地方政府为了消除蝗虫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成立了一个“蝗虫基金会”,设置奖金奖励任何有能力消灭蝗虫的勇士,这些奖励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没有上限。
 
       一时间,很多人加入了灭蝗大队,庄稼“安全”从此得到保障。可问题很快就随之出现了,蝗虫越抓越少,为了保持收入,农村里居然出现蝗虫养殖业?地方政府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灭蝗策划,居然发展成为了更复杂的问题。
 
       今天的德国难民,就是蝗虫效应的后续。几十年前的德国有些类似于今天的朝鲜和韩国。一方富裕、一方贫困,当两德达成共识要统一为一个国家时,富裕的西德便有了援助贫瘠东德的义务责任。
 
       西德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援助东德的计划,为了避免舆论的闲话和滋生官僚腐败,政府将这项任务外包给了社会团体:每一个从事帮扶活动的人都可以领到政府提供的酬金。多数人可能很难理解西德政府为何要这么做,一方面当时弹丸之地的西德是世界上第二富裕的国家,有足够的钱挥霍和任性;一方面,西德也希望通过民间这种互动的行为,促进两德之间的感情交流。
 
       事实上,两德的帮扶工作进行了短短几年就已经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然而西方民主国家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发出去的福利很难收回来,(前不久奥运会主办国巴西就是一个典型被福利拖累的国家)德国这项早起政策只好一直延续下去。
 
       抵达欧洲的难民让德国人看到了一个新的商机,如果有一大批需要帮扶的难民进入德国,这意味着“帮扶产业”将迎来一批庞大的“新客户”。社会上的每个参与救助机构的人都可以通过给难民们介绍工作,提交救助申请从政府中领到一笔不菲的酬劳。
 
       而更可怕的是,在社会救助机构中兼任高层职位的德国国会议员,占议员总数的 35%。比例比执政党还要高。而这,促成了德国向难民敞开大门的一大因素。德国总理默克尔早起在主张收容难民政策时,并没有遇到过多的阻碍,甚至获得了社会上较高的支持。那既然这样,默克尔为何不成人之美?

       通过德国难民危机,也抛给了世界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事关国家未来前景时,一些决策能否被人民/资本左右?在西方民主制国家,弱势的政府、有投票权的公众、躲在暗地里操作的资本,三方是否应该保留互相制约的力量?听取民众意见而脱欧的英国,受资本影响接纳难民的德国是否应该成为前车之鉴,为他国在治理国政时作为一个案例来参考?
救助难民成为德国一种产业

       《亚洲新闻周刊》2006年创刊,为亚洲49个国家36.6亿人民提供独家而精致的新闻及相关服务,发行网络遍布亚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与近200家媒介机构建立了业务关系,设立30余个记者站及办事机构(包括大陆境外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