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无敌 楚汉相争,虞姬随项羽沙场征伐。彭城之战,刘邦败绩。刘邦之父刘太公、其妻吕雉被项羽所虏,安顿在彭城[今徐州]美人巷,由虞姬照看。《刘邦传奇》载:楚汉鸿沟划界,中分天下,项羽放二人归汉。临别,吕雉含泪向虞姬道:“彭城三年,是夫人情同姊妹,使我享受了王后之富贵荣华,日后定图厚报。” 垓下之战,项羽被汉军围困,面对江东,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为助项王突围,以图东山再起,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挥剑自刎,玉殒香消。虞姬杀身成“仁”之举感动了项羽。项王重整旗鼓,率兵杀出重围,终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遂亦自刎于乌江。 虞姬的“仁”也感动了刘邦。《后汉书》载:“汉王用鲁公礼,收项王尸身,亲为发丧,命文吏缮成祭文。称道项羽坦诚盖世无双,拘太公而不杀,虏吕后而不犯,三年留养,尤见性情。临祭读文,泣之而去。” 楚汉相争,刘邦称雄。自古语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然而,项羽则是一个例外。综观历史,流传竹帛褒项贬刘之作比比,司马迁的《史记》更是将其与中华历代帝王并列“本纪”。“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船。”[汪绍 的《项王》]项羽兵败垓下,并非一败涂地,无路可走,时已得突围成功,尚有乌江亭长备船东渡以图江东再起的可能。“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然而,项羽毕竟项羽,执仁仗义、忠勇贞烈的男儿气概英雄本色至死不改。项王率领八千子弟起兵,发展至亡秦的四十万大军,一路风云叱咤,而到垓下仅余二十八骑,至溃退乌江岸边,爱妾已去,“八千子弟无一生还”,终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遂百念俱灰,慷慨赴死,惨烈捐躯。“宁为玉碎,勿为瓦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英雄末路,愈见其仁。其英勇壮举感天地而泣鬼神,真真令人震撼! 李清照《夏日绝句》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金瓶梅》一书中有诗云:“刘项佳人绝可怜/英雄无策庇美人/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姬有墓田。”楚霸王项羽帝王之气、英雄美人在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项羽留给后世的特殊纪念、永恒纪念也是前无古人的,决非刘邦等闲帝王之辈可比。“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岑参《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项王"不成功,便成仁”,赢得生前身后名,享千年祭奠,百代景仰-- 英雄死难,刘邦“亲为发丧”、“缮成祭文”、“称道项羽”不说,而单从千百年来人们的亘久纪念、诗文张显看,就某种意义说,楚汉相争究竟谁是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