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如果看不清下面的内容,将手机横着看,即可看清)



中医讲,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主导调理体内的所有气机。肝主藏血,因此肝有问题的人,藏血的功能就有障碍。(注意:对于个人来说,可以这样养肝):
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相关的穴位,可起到滋阴补血,养肝补肝的作用。关于穴位养肝,人们必须要知道5大养肝要穴。
1、大敦穴: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3、行间穴:“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4、肝俞穴: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快速患肝病的坏习惯,一定要知道:
1.每天晚上11:00以后就寝:连续三天以上,就会得到轻微肝病。
如果每天晚上3:00am以后就寝,那只要超过一个星期,就会得到严重肝病。可惜的是,如果要等到西医的血液化验出来有肝病,必须至少要这样持续十年以上。
2.每天工作无度,不要休息。
3.每天累积压力、郁闷与痛苦。
4.每天生气,暴怒。
5.每天服用精致食品、人工制品与化学添加物。
是的,从中医角度来看,由于现代社会的改变,这世间99%的人都有“肝病”,肝经的能量都是异常的。
得中医肝病会有哪些现象呢?
1.容易脖子,肩膀酸痛:肝之俞在颈,因此肝有病的人,马上会脖子痛。这种脖子痛,透过按摩会达到纾缓,但是过了一下子就又会痛回来,连吃止痛药都没用。肝有问题,马上会传到脾胃,因此也会造成肩膀酸痛。
2.容易生气,没有耐心:生气会造成肝病,肝病也会造成脾气不好,这是恶性循环。因此肝有病的人,像是吃了炸药一样,永远爱生气。
3.容易口苦: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口苦,这是一种嘴巴的味道,有苦苦的味道。这是由于肝不好,影响到胆汁分泌的关系,因此嘴巴都会有苦苦的感觉,尤其在清晨起床后,这种状况特别严重。
4.容易疲劳或头晕,下午特别疲累:晚上不睡觉的人,肝血容易不足,因此容易头晕或是疲劳,白天容易打瞌睡。由于肝会透过脾经进而影响膀胱经,因此到了下午三点以后,就会开始特别累。膀胱经会进一步影响肾经(5-7pm),因此这种疲累会在晚上七点以后才会渐渐消失。
5.容易口渴,频尿::肝有病的人,经常容易口渴,持续喝水也解不了渴。这个原因也是源自于脾经、膀胱经的异常。这种口渴很特殊,就是猛喝水,猛频尿,好像身体一点也不会吸收一样。
6.容易失眠:肝不好的人,要叫他们早睡也是不太可能,因为肝不好的人不容易入睡。感觉很累却睡不着,这就是肝病。有肝病的人,晚上睡觉非常多梦,睡很久也无法消除疲劳。
7.容易眼睛酸痛:肝不好的人,由于肝经的能量不足无法上达于目,因此经常会眼睛酸涩。
8.容易严重背痛、腰痛、坐骨神经痛:肝病久了,就会变成肝实证。所谓的肝实证,就是脾经与膀胱经完全没有能量。膀胱经没有能量的人,就会严重背痛、腰痛、坐骨神经痛、怎么治也治不好。
9.其它:肝病的症状实在太多了,以上所列出来的是非常频繁所见的症状。其它例如:肋痛、睾丸痛、腹股沟痛、头顶痛、灰指甲、指甲生长障碍、僵直性脊椎炎、牛皮癣...等等。(转载论坛,抛砖引玉,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