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林徽因有感

 许愿真 2016-09-27

读林徽因有感

高二(6)班 张婧

        在阅读这份关于林徽因的材料之前,我对林徽因的了解也只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层,“既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柔和又富有新思想的才女”、“徐志摩的挚爱、金岳霖的红颜、梁思成的妻子”……但通过今天的阅读,我又重新认识了这一位有才的民国女子。

        在阅读完长达12页材料后,林徽因的才华、思想、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长达四千年的历史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扎根在人们的心底,即使是思想开放提倡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依旧不少人心中有着这种扭曲的思想。也正是因为这些思想的存在,使无数的女性遭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与生活在重男轻女更为严重的林徽因相比,现代的部分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女性选择了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其实我认为林徽因能受到那么多人的敬爱是因为她的才华。正是因为她拥有当时多数人不具备的才能,才使无数的人心甘情愿地摘下重男轻女的有色眼镜去看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

        曾经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那么一句话:“正因为我们是女性,所以我们要付出的更多,才能得到和男性一样的成就。”这句话看上去很辛酸,但其实不然。古往今来无数人心中的重男轻女的基础,是因为总有一些品行不端正的女性的存在。女性生来就比男性弱小许多,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那些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而不是自甘堕落。

       从古到今,女性在社会上待遇已经得到了许多的提升,这是一种进步。那么,生在现代的我们更应庆幸与珍惜。甚至是努力去消除现有的不平等,创造真正从人心到生活的平等社会。

(点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金岳霖先生为她写的挽联。写得多么适合她,多么的美丽,正对着她的诗“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正确看待自己

高二(6)班  夏艳华

       林微因一直是一个赫赫有名的才女。她敢于冲破封建,敢于追求自由,敢于取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珍惜的东西。

       她是幸运的。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她被殷实的家庭保护着,她是聪慧的,她成了民国最具柔和而富有新思想的女子。与徐志摩的邂逅她理性对待,对于金岳霖,也最终成为了精神里、话语里的知己,而最终与志同道合,最能依靠的梁思成在一起,佳人配才子。

       林微因是令人羡慕又敬佩的,羡慕她的追求自我,敬佩她的执著向往,她是个独立的女性,她也是个温柔的母亲,她对于建筑、设计的热情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她不顾疾病的侵蚀,把工作放在重要的第一位上。

      林微因身上的精神和品质还有太多太多,从而更侧面烘托出我们现代人身上所缺失的东西。同为女性,现代的我们更多的是胆怯、而不是林微因为了建筑大声疾呼的勇敢,更多的是脆弱,而不是林微因在工作与疾病之间的徘徊、坚强。我们遇事总爱逃避,总爱得过且过,总把自己圈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认为范围之外的事物是自己永远都做不到的。但我认为,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之分,世界并不会因为我们比较柔和而对我们放低要求,也并没有所谓的柔弱,如果把自己放在与别人相同的位置上,相信自己能涉及更多的领域的话,成功的几率也许就会大些,遇到困难时也会镇定一些。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看待自己所处的身份,明确自己所要做的事,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更好的自己。

(点评:林徽因是美丽的,是智慧的,纵然是病魔缠身,仍然写了很多诗词并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了解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深思万千。她的生命之后?51年,对于现在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林徽因来讲,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来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

读“傅斯年人物小传”有感

气节重于泰山

高二(9)班 俞晓霞

    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这就是气节,坚贞的气节,而这种气节在傅斯年身上却有很好的体现。

       坚守气节,是一种做人之道,是一种匡正天下的人格魅力。被称为“人世间最难得最稀有的人才”的傅斯年,对于蒋介石邀请他到政府任职的要求毫不犹豫的拒绝,蒋介石知道他不肯做,还让陈布雷发动一帮人去劝,结果都无济于事,傅斯年甚至阻止胡适去政府任职,他说:“我们自己要有办法,一入政府即全无办法,与其入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我们是要奋斗的,惟其如此,应永远在野,盖一入政府,无法奋斗也。”永远在野,这何尝不是一种对气节的坚守,对匡正天下的坚定决心。政府职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蒋介石的礼遇又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可即使这样也无法摇动傅斯年的气节。南宋诗人文天祥英勇抗敌被俘时,元世祖每天以美酒佳肴款待,并派降臣,亲人等人说服他投降,文天祥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气节不为所动,几经利诱,几经威吓,几经折磨,什么都无法动摇他爱国气节,最后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他们的美名气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让人更加坚定内心的信念,让人拥有一份责任心成就自己。

       气节重于泰山,守节者高贵,失节者可耻。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围绕“气节”来谈,说理透彻,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有力。)

人格的魅力

高二(9)班 顾晓庆

       一个人之所以在社会上能被人熟悉,并不在于他为国家创造了多少,而是这个人一生的品格让我们懂得什么是人格的魅力。

       傅斯年的一生似乎都活得那么豪放不羁。上书弹劾行政院长,为中医问题曾豪言要与孔庚决斗,对于蒋介石的极力邀请,他也拒绝,参政而不从政,也拒不做官……正如他劝胡适“借重先生,全为大粪堆上插朵花”。他人眼中,傅斯年亦是至情至性的。面对国难,他是如此地心急如焚,不顾身体上的种种问题,欣然回到国内,投身他的国家。

       他做人有原则,有胆魄,他无畏于拒绝蒋介石的亲自邀请,他保持名节,始终坚守自我,就是对人格的最好诠释!他也说他自己是自由社会主义者。他平生的理想国,便是社会主义于自由并发达的国家,有社会主义而无自由,他住不下去,有自由而无社会主义,他也不要住。

       他不同于常人的品格,铸就了他不凡的一生。

(“人格”这个词概念很大,文章抓住了傅斯年“至情至性又始终心系国家”的方面进行概括梳理,如果能深入剖析会好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