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红色旅游景点: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老刘tdrhg 2016-09-27
 山西红色旅游景点: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每当听到这首雄壮激昂的歌曲,人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电影《地道战》中的画面。电影里“高家庄”的原型,就是位于河北省清苑县的冉庄。而山西省定襄县境内也有一个地道战遗址——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它与河北冉庄、北京焦庄户一起并称为全国三大地道战遗址。
曾经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如今成了山西红色旅游的新亮点。2005年是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据该馆工作人员介绍,2005年来这里的钻地道、听抗战故事、看抗战影片、吃抗战饭菜的游客人数,远远超过往年。
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西2公里处的西河头村,距太原去五台山旅游必经的忻阜公路仅1公里。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和省教委首批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1998年被山西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
1940年,百团大战告捷后,惨败的日寇向晋察冀边区军民实行了野蛮的“三光政策”。定襄境内的日寇也对西河头、炭窑沟、藏孤台等13个村庄进行了洗劫。为了躲避日寇的烧杀抢掠,抗日军民遵照毛主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积极防御思想,依据当地的地形条件,挖掘了大量的地下隧道。据统计,从1942年开始至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定襄全县150多个村庄,就有80多个村庄挖了地道,地道总长200公里,构成了一座密如蛛网的地下长城。西河头地道战遗址生动地记录了晋北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光辉业绩。
对于西河头地道战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当地旅游文管部门提出了统筹、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实现了革命纪念地与旅游观光区的有效结合。
首先,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强调了其作为德育、国防教育基地的精神弘扬功能。该馆不断因地制宜地改造设施,更新陈列内容,让游客体验当年地道战的实际情形,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其次,着眼于地道战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处理好保护和开发之间的矛盾关系,围绕地道战遗址的主题功能,提出开发要为保护服务。再次,加强地道战遗址的宣传,提高管理的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近年来,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加强了与当地旅行社、宾馆的合作,注重游客的需求,调整周边餐饮、服务场所的布局,提高了地道战遗址多重效益的附加值。
毋庸讳言,由于缺乏资金,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后期开发计划远远跟不上游客的需求。据了解,西河头地道全长5公里,现在开放的大约1000米左右,其他部分至今无力开发。受此影响,西河头地道纪念馆每年的门票收入不到30万元,与河北冉庄、北京焦庄户两处遗址每年千万元门票的收入相比,差距悬殊。希望有一天西河头地道遗址也能像河北冉庄、北京焦庄户遗址发挥出红色旅游资源独特的价值与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