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府的秘密还是财政的权力抑或个人的隐私

 老沈阅览 2016-09-27
政府的秘密还是财政的权力抑或个人的隐私  

               谭浩俊  2016-09-27

   财政部近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县级以上地方财政部门要建立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从2017年起将本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在平台上集中公开,方便社会公众查阅和监督。

   众所周知,预决算公开是政务公开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舆论和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财政资金是公共资金,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财政资金分配合理、使用恰当,就能有效提升社会公共资源的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就能减少社会的短板、减少各种社会矛盾的发生。反之,则会带来社会发展的极不平衡,影响社会的和谐。

   也正因为如此,公开财政资金去向,了解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特别是财政资金在分配和使用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损失浪费等方面的问题,就成了舆论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内容。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近年来,各级财政都加大了预决赛的公开力度,增强预决算公开的透明度。

   但是,由于预决算公开不仅涉及到政府“秘密”,涉及到财政部门的“权力”,甚至涉及到相关工作人员的某些“隐私”。因此,在公开过程中,仍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财政部去年底底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地方2015年预算和2014年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10月31日,检查涉及的省市县25万多个三级预算单位中,有36638个单位未公开2015年部门预算,56481个单位未公开2014年部门决算。

   也就是说虽然中央对财政预决赛公开的要求很高,多数地方也都按照要求进行预决算公开,但是,仍有一些地方我行我素,不按规定公开预决算。不仅如此,检查中还发现,一些地方公开的预决算,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够细化、时间滞后、公开渠道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意味着,预决算公开不仅存在数量上不到位的现象,更存在质量上不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质量不高比数量不到位更令人担忧。毕竟,公开只是手段,通过公开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提高预决算的黎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才是目的。如果所公开的预决算,只是为了应付,那这样的公开就是弊大于利。

   我们说,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到现在,财政收入连续20多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节奏,由此也带动了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不仅如此,在这20多年中,各地从土地以及通过收费等方面获得的资金,数量也非常巨大。但是,社会的短板却没有因此而缩短,很多方面还出现了相对变短的现象。譬如城市建设中的地下管道、各种公共设施、教育和医疗等公共事业的发展等,都严重滞后和存在重大缺陷。那么,资金都用到了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财力增加、短板增多的现象呢?

   显然,这与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率不高、界限不清、结构不合理有关,也就是说,该分配的部门和行业分配不到,或比例过小,不该分配的部门和行业则过度分配,加上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有限的资金也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这一点,从这些年来专项资金使用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中也可见一斑。日前刚刚公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就出现了企业大量骗补的现象。

   造成财政资金分配不合理、使用不恰当的原因很多,如政府权力过大、财政部门不认真履职、部门不严格执行预算、审计监督还没有完全到位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其中,预决赛不公开、不透明、不细化、不具体、不一目了然是最主要方面。

   我们注意到,凡是预决算公开水平高的地方,预决算的执行就好,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果也好。反之,则水平不高、问题很多。那些不愿公开预决算,或公开后不够细化和完整的地方,一定存在很多问题。不然,为什么不愿公开呢?公开到底会给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带来什么呢?

   正因如此,财政部在发布相关通知、提出要求以后,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大公开工作的检查力度,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公开考核和评价机制。一方面,要确保所有地方都公开预决算,不留死角。谁要顶风不执行,就在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方面予以制裁;另一方面,切实提高预决算公开的水平,特别是资金分配的依据、分配以后的去向、资金的使用效率等,都应当在预决算中予以说明,尤其是涉及民生的资金,更要详细说明。只有这样,预决算公开的效果才能体现,才不会流于形式。

   总之,预决算公开是政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走得更快、更好、更坚决一些,走得更踏实、更有效率一些,并通过预决算公开,提高舆论和公众对财政部门、对政府的信任度,提升政府和财政部门在群众中的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