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赵俊聪摄影王亭川 过去,爸妈们会因为孩子玩手机生气,但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普及,那些曾指责孩子“上瘾”的父母辈自己却成了“手机控”。不少人因为学会了玩微信找到了多年前的旧友,扩大了交际圈,拉群聊分享照片、发红包等也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 不过,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也在潜移默化影响中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甚至产生各种家庭矛盾,可深究原因,却反映出此类人群的“通病”。 妈妈“抢红包”爸爸看小说,父母子女关系临近“崩溃边缘” “我给妈妈买了iphone,谁知道最近这一阵子她每天从睁眼到困得不行睡觉为止,都在抢红包,有时我找她聊天导致没抢到还特生气,乱发脾气,为了几分钱都吵了好几回,我真是受不了了……” 近日,网友“無名小卒”在网上发帖求助,称年过半百的老妈陷入“抢红包”的游戏不能自拔,吃饭、睡觉、看电视手机不离身,平时出门也是一名“低头族”,严重影响到了家庭和睦,想请大家出出主意。 通过私信记者联系到了“無名小卒”。她告诉记者,妈妈的业余生活并不丰富,退休在家后一直闲来无事,尽管偶尔会和以前同事打打牌或逛逛街,但大部分时间则宅在家里。 由于爸爸还在上班,大部分时间她得一个人处。“本以为在家里养老很惬意,谁知道她学会了手机抢红包后,整个人都变了,就像上了瘾。” 另一位网友“弗朗大嘴控”同表无奈,“我爸倒是没红包可抢,但一天到晚抱着手机看小说,什么朋友圈的小道消息他也都信,这个真没辙,你一说他还跟你急。” 原来,“弗朗大嘴控”的爸爸同样是退休在家,年轻时就喜欢各类奇幻武侠小说,可因为业务繁忙,又要担心孩子的未来,几乎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工作和家庭身上。该网友解释说,有次他爸爸专门跑来询问怎么上网看小说,起初他还挺自豪,觉得拉近了父子之间的距离,可后来几个月爸爸似乎着了魔,居然开始熬夜看小说,叫他不能接受。 “我主要担心他的身体,又没人不让他看,怎么自制力就这么差呢,”“弗朗大嘴控”说,“所有劝告他都当成耳边风,手机片刻不离,气得家里吵了好几回架了。” 不玩微信成“异类”,旧友聚餐手机喧宾夺主 金阿姨今年刚退休,充裕的时间让她想起了不少旧友,为了聊聊各自的近况,上周末她特意打电话组织聚餐,相约在以前常去的一家茶馆。 本以为这次碰头会和往年一样相谈甚欢,谁知到家后她却叫苦不迭,“儿子,你赶紧教我怎么玩微信,今天大家都拿出手机相互加好友,发照片,就我不会玩,还被数落了。” 出于各种原因,金阿姨的手机一直没有换成智能机,自然也没有安装各类社交软件。她告诉记者,在当天碰面的8位老朋友里,6个人都对手机很依赖,到何种程度呢?刚坐下,有人就掏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聊天过程几乎没把手机放下过。” 实际上,金阿姨平时也会用电脑刷微博、看新闻和电视剧等,对于手机,她始终认为打电话才是主要功能。我对'玩手机’“不拒绝,毕竟时代在进步,总得紧跟潮流,”她说,“可这次的旧友聚会让我很无奈,既然大家都面对面坐下了,就应该放下手机多用语言交流,否则干嘛特意跑出来呢?” 更令她匪夷所思的是,在这些旧友眼里,没有微信或玩得不溜反倒成了“异类”。聊到孩子,得拿出手机给大家看照片;聊到生活,也得拿出手机给大家看各自的微信圈,最终既没有手机也没带照片的金阿姨从“组织者”成了“旁听者”,涉及手机的话题自然没法聊下去,可每个话题也总能和手机扯上些关系。 记者随后又采访了部分爱玩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群,大家的看法各有千秋。市民陈老伯称,自己起初对类似的智能产品是拒绝的,但想到或许玩转了微信能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便学了起来,现在与晚辈的沟通也大多用微信,不“依赖”不行。 市民郭阿姨则认为,玩手机早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何况手机社交让她们找回了曾经的人脉,“我们的'朋友圈’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实体社交上的,不会随随便便加一个陌生群,大家都是老朋友,加上这个年龄层话题比较多,不知不觉就聊久了的。” 用虚拟填补现实空虚沉迷手机折射老年人“通病” “之所以中老年人对手机也有依赖性,甚至比年轻人更强,一方面是他们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自然能接触手机的机会也变多了,同时他们对手机也有着特殊的需要。”昨天,记者就该现象采访了苏州市心理卫生中心临床高级心理治疗师吴正言,他认为这恰恰折射出中老年人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吴正言分析说,中老年人群在退休后,身边能够接触到的人一下子减少,但从心理上他们依然渴望对人际的需求,“我们知道,智能手机除了打电话和提供外卖、叫车等服务外,还兼备社交、娱乐等方面的功能,这就恰好填补了此类人群的空白,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 拿微信来说,大家可以私聊、群聊,分享图片和文章,这些手段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有时候在我们看来略显不屑的“点赞”,却成为父母找寻存在感和成就感的最好证明。 娱乐方面,玩休闲游戏对中老年人来说是最容易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又可体会到乐趣,加上现在的智能手机在操作和使用上也针对老年用户进行了优化,使得中老年人依赖手机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只不过,这种依赖可以根治。 “他们喜欢玩手机,乐于抢红包、看小说,说透了只因现实社会的枯燥、无味,一旦孩子们或者晚辈愿意花时间去陪伴,他们自然而然会放下手机,开口交流。”吴正言说,晚辈既可以和老人们分享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也可以选择倾听他们的陈年往事,良好“的沟通远比强行禁止要来得自然、舒畅和有效,相信他们会很快从虚拟世界中走出。” 有手机相伴绝非坏事但中老年人群要好好休息 听起来,中老年人沉迷手机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可吴正言却表示,实际情况下,想要让晚辈经常抽出时间陪伴老人,很难。与其这样,适度与手机相伴对中老年人群体其实是件好事,毕竟他们也能以另一种方式充实生活。 “假如没有更好的方式去替代,突然失去的话,对父母来说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伤害。”他说。 需要提醒的是,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远不如年轻人,所以在玩手机等电子产品时,务必要多注意休息,否则可能引起一系列疾病。 据市立医院本部老年科主任吴永华介绍,中老年人尤其到了晚上,还一直专注于手机、平板电脑的话,会引起神经方面过于兴奋,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严重的还会失眠,这类人群“的话,优质的睡眠反而是最重要的,很多老年人就因为睡眠质量欠佳,引发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此外,久坐不动或保持低头姿势,容易导致颈椎疾病,出门太专注也可能因反应慢酿成事故,何况中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恢复能力又较差,所以切记不能长时间玩手机。吴永华建议,中老年人每半小时到1小时要适当运动一下,走走路、拍拍背都行,睡前尽量别刷朋友圈或抢红包,以提高睡眠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