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对当代美术创作的指导意义

 xzlxtx 2016-09-27

'城艺讯'

改革开放三十年,使得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拨开西方大国所推行的“世界文化一体化”的迷雾,高擎民族精神火炬,维护我国主体价值观,掌握文化主动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因为国家的振兴,本质上则是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复兴,其灵魂,是儒学的复兴。

在这样形势下,中国美术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时代品格呢?我想这就是:立足现实生活,面向世界,具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特点的新美术。中华民族新美术,必须坚持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创新性与继承性的统一,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统一。

中国实现现代化,不能脱离自身发展历史,不能脱离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恒定性以及与新时代政治、经济状况的适应性,构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延续的发展历程。

建设中华民族新美术,首先它应该是民族的,维护中华民族尊严和独立,维护国家和谐和统一,继承并发展中华民族的美学体系。民族性,是中华民族美术从传统形态过渡到现代形态的内在的动力。只有正确地对待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才能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力。

中华民族新美术,它应该是科学的,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地继承传统与时代创新相结合。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的精神财富。如果一个国家削弱或中断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那就很容易沦为其它国家的文化殖民地。

古为今用,既不能对传统文化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对那些能够革故鼎新、推动历史发展、显有勃勃生机的文化精神,应该予以总结和运用。一概肯定,是文化保守主义,遵循祖制万古不移,必将堕为民族前进的阻力。一概否定,是民族虚无主义。那些主张我国美术创作定要砸掉民族传统、改为纳入西方文化评判体制的做法,只不过是“假洋鬼子”的闹剧。

洋为中用,对待外来文化,第一要有开放的眼光,包容的胸怀;第二要有去粗取精的判断力和涵摄力。我国民族美术,自古以来,总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长处为己用,形成新血液,构建新传统。例如:宝相花、缠枝莲纹样,源于古希腊,东周时经波斯传入。佛教艺术,东汉末年传自天竺。明朝利玛窦来华,始习西洋画法。民国初年,徐悲鸿等人在欧洲学习素描、解剖、透视、色彩,并在国内发扬光大。所以说,闭关自守,是不符合中国绘画发展规律的。

如何去粗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对外来文化是怎样进行鉴别、取舍的问题。我想,凡一切有益于国家繁荣昌盛,有益于民族团结,有益于振奋民族精神,都在学习、借鉴之例。西方美学对于形式美的研究,颇有建树,值得关注。至于西方现代派美术中所表现出来的非理性的、颓废的思想状态,以及“反审美”、“反崇高”的做法,都不可取。

中华民族新美术,应该属于人民。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人民所接受、所喜爱的艺术,才能成为真正的民族艺术。若为人民所喜爱,其作品的文化内涵,必然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彰显了时代精神,符合历史潮流。为此,艺术家定要熟悉生活,与人民心心相印。但是近些年来,却有人主张大搞“学院”派,在创作中不问思想内容,只谈表现技巧,追求“为艺术而艺术”,卑视“为社会而艺术”。这种倾向,值得思虑。

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推翻满清,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使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饱受凌辱的“东亚病夫”,变成了为世界瞩目的东方巨人。但是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学习西方文化,却以“打倒孔家店”、“批孔”、摧毁民族传统文化为代价。这种激进的革命做法,虽然有其矫枉过正的必然性,但是随着我国国势逐渐强大,才使我们真正明白了,不能以西方价值观,取代国人的民族意志。这也使我们猛醒,充分感觉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之伟大。为看清这一点,我们同样用了一百年。

为发展立足现实、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美术,审视儒家经典,对于美术家的修身与创作,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比如:

第一,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关注现实生活,表现时代风采,为人生而艺术。个人的命运,永远从属于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这是儒家价值观的核心。应该看到,儒家崇道尚德、明义重公、乐群贵和的精神境界,自强不息、刚健进取、厚德载物的健全品格,都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这些警句,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勇前进。作为当代美术家,在作品的立意上,大则可以使人“明劝戒,著升沉”,小则也可以让人“清心澄怀”,都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启示。不要把别人倒过来的垃圾,奉为至宝;也不要见了钱,就不要灵魂。

第二,树立“天人合一”的艺术观,与汉唐比肩,弘扬“刚健、笃实、辉光”大美、壮美的民族精神。为此,要做到“美”与“善”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艺术风格上,要提倡万紫千红,不拘一格。

第三,发扬儒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创新的思想,积极开拓今日美术创作的新天地。不容讳言,儒家有“天不变,道亦不变”因循守旧的一面,但也有随着历史发展,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不断变易的一面。先秦诸子百家,儒家只是显学之一。汉初黄老当道,武帝时董仲舒独尊儒术。魏晋以降,儒学中衰,佛、道盛行。隋唐儒、释、道合流。宋代又形成了以儒家为核心,融入佛、道的程朱理学。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把儒学变为实学。民国以来,新儒学吸取西方科学与民主的意识,正在促其往现代化转型。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新形势下,如何遵循儒家变易观点,把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吸收世界文化长处,与时代创新结合起来,建设中华民族新美术,已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

关注下方城艺讯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