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叫我”尼姑“试试,我保证不打死你

 惭愧得很 2016-09-27

才出家的时候,每当外出,总会听到对小尼种种的揣测,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快看快看,来了个和尚诶!”

“不像和尚,好像是个尼姑!”

“你看那个平板身架,不就是个男娃儿嘛?”

“不对不对,你看她的脸,没得胡子,就是个尼姑!”

国人对八卦的热情总是很狂热,无论男女老少,在小尼身边旁若无人般,品头论足。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NO!得到是“尼姑”的结论后,新的一轮无缝衔接:

“年纪轻轻的,为啥子要去当尼姑嗦?”

“可能是受啥子刺激了安。”

“现在的人怪的很嗦,年纪轻轻的不学好,出啥子家?”

“就是嘛,这是反社会文明的进步嗦。”

......

小尼也是无语,默默自我反省:自己哪有这个能耐能阻挡社会文明前进的脚步嘞?似乎是没有。气愤的白眼翻了又翻,也无济于事,又怕被人拍照传上网,影响一众自家人的形象,赶紧低眉垂目,做“八风吹不动”的修行状。但心里的洪荒之力已经波涛汹涌的翻滚了。



还有一次是在火车上,那时候口袋穷的叮当响,去佛学院读书的时候,二三十的小时的路程,都舍不得买张硬卧,基本上都是硬座。这次也是如此,坐了好久的车,浑身酸痛,又不好在车厢来回走动,怕这身装扮太招风。这时候来为胖墩墩的男的,三十多岁,操着一口广东普通话,戏谑的向小尼搭腔:

“喂!小尼姑.......。”

没等他说完,小尼毫不客气但是声音柔顺、态度祥和的顶了回去:

“哟,现在的人真是懂礼貌,见了出家人就喊姑,大姑还是小姑啊?不过话说回来,我哪有你这么大的侄子,喊师父就可以了。”

不要问为什么态度要好,一是不能有损自家人慈悲的形象,二,主要是怕被打。(捂脸,谁也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旁边的一位阿姨接过话说了一句,“见到出家人,无论男女众,都要称‘师父’。”然后转过身向我合掌,念了句佛号,小尼还之以礼。

       他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嘴巴张了几张,顿了一顿,对着小尼喊了一声:“师父!”

       Yes,教化成功!



鉴于大众对出家人的误解误称,尤其是女众,经常“尼姑长,尼姑短”的叫,听了真真的气愤,尼姑喝你家的哇哈哈了?是吃你家大米了?还是向你化缘金银财宝啦?今个就跟大家科普一下出家尼众的冷知识。

在印度以尼来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并且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在佛教中,未受具足戒的成为小众(沙弥尼和式叉摩那尼),已受具足戒的成称为比丘尼。在中国,没有出嫁的女孩被称为姑,后来就将佛教的出家女众称为尼姑。

本来也没什么不对,结果在明朝的时候就出了幺蛾子,在陶宗仪的《辍耕录》中,竟然把尼姑列为三姑六婆之一,“尼姑”这个词就蕴含了不可言说的、有极度怨念的贬义,这就让人怒了。



不能叫“尼姑?”那叫什么呢?齐齐往下看:

可以统称为师父,或者法师,也可以叫尼师(当然,这个称呼比较少见。)德高望重的可以称为长老尼等等。

       今天可是费劲的教给你们了,下次见到我,就该知道怎么叫了吧?喂!还没散学,坚持下哈。要是再叫小尼或者小尼的大姊们“尼姑”,哼哼,你知道后果是什么,小尼有一百种方法让你知道小尼的厉害(虽然是瞎咋呼,但是本着相互友爱、互不拆台的团结精神,也该学以致用啦。)

       爱豆们,走你,师父、法师、尼师叫起来,啦啦啦,散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