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幼儿园居然什么都听孩子的!不会乱套吗?-加拿大瑞吉欧幼师手记

 齐安 2016-09-27


常爸说

最近,我们发表了一系列的国外幼儿园的文章,除了小马君每周三讲美国幼儿园的事之外,还有香港幼儿园的文章《香港幼儿园为什么这么强调孩子要“乖” 》,英国幼儿园的文章《英国幼儿园为何“只玩不学”,家长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和《孩子打人/被打的问题英国幼儿园是如何处理的》等等。


这些文章受到了广大粉丝的欢迎,也引起了一些有益讨论。很多人都对其他国家/地区的幼儿园充满了好奇,也希望我们多发一些类似的文章,让大家开开眼界。


今天,常爸邀请了在加拿大旅居多年的朋友“白菜”,来讲讲加拿大幼儿园的见闻。


国情不同,很多教育的方式不可能照搬。这些“看世界”的文章,目的在于开拓眼界,了解一下其他国家的幼教方式,以资借鉴 - 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者介绍


白菜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前媒体人,公益机构从业者。移民加拿大后全身投入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学习和实践,育有一儿一女。现居加拿大卡尔加里,为一名专业瑞吉欧幼儿园教师(Reggio Inspired Teacher)。



作为一个强调自由意志的天秤座,当妈妈之后我也还是在不断地反问和挑战自己的育儿经。几年前,终于有机会在这里学习专业的早期教育课程,进而有幸在自认为是加拿大最好的幼儿园之一工作。正好邀请我来描绘一个加拿大幼儿园的缩影,那我就把自己在瑞吉欧幼儿园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喜欢自己工作的幼儿园有重要原因孩子说了算!一切我们听孩子的


老师们都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交流分享各自的心情感受。

孩子给自己艺术作品编讲故事时候老师花时间老老实实帮他们记录下来

不论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学习新的知识孩子自己寻找答案老师引导作用

孩子们每天都玩得脏兮兮老师不能说不


 

幼儿园把长条凳放在户外游乐场的一个舞台上,几个男孩子把凳子翻过来踩在上面玩儿。


教室是以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混龄学前班(preschool),覆盖3-5岁的年龄段,开放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5点半。瑞吉欧教育理念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个体化差异和需求


一天中会有三次集中时间(gathering time)用来向小朋友们介绍当天的新知识以及交流玩耍中的成果和体会。剩下的时间除了午餐和两次零食外,就是室内外的各种玩儿。室内的玩耍区包括水、沙子、光盒子、投影仪、自然材料探索、建筑积木,数学和书写,阅读,绘画,以及安静独处区。


用什么当教具孩子了算


幼儿园教室有彩虹颜色的塑料玩具。小朋友们也很少用“玩具”(toys)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材料”(materials)。老师们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生活资源孩子们收集各种可以让孩子们玩的东西短不一的纸筒,透明胶用剩的卷轴,红酒塞,自行车胎和轮毂,金属罐头盖,海星和贝壳,各种形状大小的石头,松塔和树枝,有美丽花纹和不同触感的布料,形状好看的玻璃瓶子和木头碗。这些材质我们既有概念里的漂亮玩具真的太不一样它们是“真实的”(authentic),“漂亮的”(beautiful)和“开放式的”(open-ended)。


最重要的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可以拿来玩的。


10厘米长的大螺栓拿在手里可以是什么?对孩子来说它可以是话筒,打击乐器,擀面杖,搅拌器,甚至是玩橡皮泥的模具。这些开放式材料所能带来的乐趣,都来自于丰富的想象世界。孩子们来幼儿园玩的东西和在家里以及玩具商场里看到的都不一样。我们有一些小朋友会有“多动症”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这些开放式材料,可以兴致勃勃玩上一个小时都不离开。


一天,老师和同学们热烈讨论了潜水艇的构造结构之后,很多小朋友来到“艺术区”提出要设计自己的潜水艇。于是诺亚用了足足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设计。他给自己的潜水艇里安装了各种细节,甚至还包括卧室的悬挂式电视以及厕所排水管道的走向。


 

一个男孩举着他做的“冰激淋”跑过来送给我,这个混合了砂土和树枝的冰激淋是“蚂蚁”口味的。


教学内容学啥孩子说了算

以这些真实的材料为基础,加上孩子们老师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教室几乎每周都在变超级市场,海滩,恐龙博物馆,潜水艇工厂,汽车修理厂,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们的教室都可以有。孩子们的任务就是玩儿。而就是在这个不经意的玩耍活动中,可以学到这个年龄小朋友需要掌握的基本数学理念,字母发音规律,科普以及生活常识信息。


今年年初孩子们围绕恐龙和侏罗纪玩了近三个月。


根据孩子们集体讨论的结果你没错,是的这个教学内容孩子们讨论出来的,他们用粘土做了“恐龙化石”,用意大利面拼贴恐龙骨架,辨认各种恐龙的复杂名称和习性,以及可以选什么样的恐龙当宠物,最终还用自己的作品制作了“恐龙博物馆”。


渐渐的,话题延伸到了“恐龙是如何灭绝的”。于是我们开始研究火山爆发。


孩子们又问:“那陆地上的恐龙因为火山爆发都死了,海里的恐龙呢?”


有人提出我们需要坐潜水艇去海洋深处看看那里是不是还有恐龙。


集体讨论中,一群孩子和老师们信马游缰的又聊到了如何制作潜水艇。


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真的搞出个硬纸板和PVC水管做的潜水艇。


在玩潜水艇的这两个月,孩子们研究了各种海洋生物,大到鲨鱼小到海马。


渐渐的孩子们又讨论起了潜水艇的构造,于是开始讨论发动机,以及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需要发动机。于是整个教室的主题又从“海洋生物”彻底换成了“交通工具”。



下一步会玩儿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我们“全听孩子的”。

 

想真正理解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在这个纸箱子做的潜水艇里玩儿,就必须自己坐进去感受一下,然后我也不想出来了嘿嘿


怎么玩儿?孩子了算


孩子们在教室里都很忙碌而且特别兴奋,当然也会很吵闹。作为老师,一定需要指导孩子们一些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例如不可以在房间内追跑,要珍惜玩耍的材料,要礼让和分享等等。


除此之外,孩子们有很大的玩耍空间。他们可以四处敲敲打打还可以各种材料任意搭建表现自己的想法。


有一天,两个男孩儿用几个纸筒把自己围在地毯中间,手里举着跟绳子一甩一甩的忙活。我看到了就坐在他俩旁边,他们在做什么。原来他们坐在一艘帆船上捕鱼,一个人负责掌舵,一个人负责撒网,还需要不时地抵御海浪对他们的袭击。吊上来的鲨鱼,有的尺寸不够,还得再扔回海里。作为旁观者的我在旁边笑得前仰后合。


通过这样的对话和交流,老师可以了解到两个孩子在团队协作,在运用生活中学来的技能玩想象力游戏,也在共同处理问题。你可以听到孩子们为了一起搭建想要的主题互相讨价还价,争执,和解,再争执,直到来寻找老师的帮助。或是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之后,兴奋的冲到老师面前来解释。这也刚好帮助老师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及不同的兴趣爱好。

 

几个小朋友用纸筒和木块搭建的“卡车商场”,还专门设计了传送卡车的通道。


什么故事?什么孩子说了算


教室里有一个“艺术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液体颜料,水彩,粉笔,素描笔,粘土等各种开放式材料。每次绘画创作,老师都会拿一些美丽的实物(比如一捧向日葵)或漂亮的绘本放在一旁作为参考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选择水彩或是粘土来画或者捏,自由发挥


幼儿园不鼓励孩子们做“手工”(craft),而是鼓励“艺术”(Art因为手工是大家都做一样的,而艺术是各不相同的


作为在艺术区的老师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孩子完成了艺术创作后鼓励孩子把自己的作品和故事描述出来。


遇到长的故事,老师有时需要另附一张纸来记录孩子提供的细节,标注绘画作品中每个部分的名称和内容。这个过程看似繁琐,但对于鼓励孩子的语言发育,自我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的建立非常有帮助。同时,这种方式也帮助家长读懂孩子的艺术创作,从而了解幼儿园老师的工作。


前不久的家长会上,有一个爸爸告诉我,起先他不明白儿子每天胡乱涂鸦是在干什么。直到仔细读了老师在旁边记录的儿子的口述故事,才明白自己的儿子是个绘画天才。


 

“焰火与恐龙”。这个五岁小男孩的绘画作品背后总有个长长的故事。


 

“艺术”与“手工”的区别就是,每个小朋友的作品都不一样。


怎么处理同学之间的冲突矛盾孩子说了算


在多数加拿大的幼儿园里,你都能看到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和心情的海报。老师们愿意花很多心思来帮助孩子们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进而学习一些技巧来解决负面情绪遇到具体问题老师会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


教室里视野最好的落地窗边,有一个“安静独处区”。那里有一个舒服的单人沙发、靠枕和绿色的地毯,以及一些可以释放情绪和转移注意力的玩具。小朋友们都知道:“如果我很愤怒,很难过,或者非常需要一个人静一静,我可以向老师提出要求去安静独处区呆一会儿。”


一天,5岁的玛雅一个人坐在墙角抹眼泪,我走过去轻轻的问:“嗨玛雅,你想谈谈吗?”


她哽咽着只说了一句话:“不要,我只想一个人呆着。”


那好吧我就走开了。


但过了一会儿,她自己过来找我。


她告诉我自己最喜欢的男孩子科顿不跟她分享玩具,而且去跟其他女孩子玩了。


“那你需不需要我帮助你,咱们可以一起去找他谈谈?”


她睁着泪汪汪的大眼睛点了点头。在科顿面前,我没有直接问他发生了什么或者怎么做,而是问他“你有没有看到玛雅的表情?”


科顿说他看到了,并且表示他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于是我问:“大家都知道你们是最好的朋友。她现在很不开心,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可以为她做的?”


科顿愉快地点了点头,拉着玛雅的手试图跟她说话,刚巧玛雅的眼睛盯着墙上的情绪海报。


于是科顿问:“嗨,你在看这个海报么?你是不是想找一找自己现在属于哪种情绪?”玛雅哽咽着指了指一代表“哭泣”的小图。于是两人的话题开始了……


能看到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尝试沟通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作为老师,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她个人空间进行自我情绪调整,再鼓励孩子们相互沟通,让我有一种“授人以渔”的成就感


 

(小朋友要学会识别情绪,才能学会“共情”(empathy),从而感知他人的情绪)


尾声

相比国内“学前班”的概念,加拿大的“学前班”(preschool)其实覆盖了一个更大的年龄跨度。3至5岁作为给小学打基础的预备阶段,老师们不需要教会孩子读书写字只需要培养他们对故事和绘本的兴趣,以及能识别找到带有自己名字的物品。剩下更重要的就是帮助孩子们融入集体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培养自我意识,欣赏最好的自己。


学会自主地生活,带着自信的笑容,孩子们长大了不管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都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这也是我对自己孩子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