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黄岩历代柑橘诗辑录

 nhql 2016-09-27

黄岩橘乡,誉满中外。种橘历史,上可溯至东汉;即从唐代贡柑算起,也已有1300年历史。这些诗,大抵为当时名人之作。尚有不少佳篇,见于宗谱、笔记。据县志艺文篇云:邑人著作,传世者不到十分之一,可见遗佚之多而存者实为难得。今将自宋迄今有关柑橘的诗歌辑录于下:


  1、 北宋左纬写的《过人所居》:


  “试问春蚕第几眠,柳条如丝雨如烟。


  池蛙相应昏昏月,海燕初归漠漠天。


  卒岁未妨资橘柚,余生应识付林泉。


  他年卜宅如相近,且种壕头十亩莲。”


左纬字经臣,县东人,宋政和年间以诗名,著有《委羽集》。这首诗既匡正元代林昉的《柑子记》“宣和中,台柑犹未知名”而另备一说;也告诉我们这时橘农生产已初具规模,而在年尽腊月时可以橘柚之资供给家用了。


  2、“一自温台包贡后,洞庭罗浮齐避席。”


这是曾宏父在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任台州知府时写的诗句,说明黄岩乳柑又继唐代列为贡品,并且质量已超过洞庭与罗浮齐产的老牌名橘。


  3、朱熹的《次韵吕季克橘堤》:


  “君家池上几时栽,千树玲珑亦富哉。


  荷尽菊残秋欲老,一年佳处眼中来。


朱熹于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到黄岩兴修水利讲学。是时“钱氏以勋旧贵戚来居台”他们为了给皇家送礼,到黄岩来买柑橘,“为楮(币)动以万计”,头陀、断江橘区,“地余四里,皆属富人。”


  4、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号石屏,他浪迹江湖“几五十年”。一次,他碰到“海陵光孝长老骥无称,山谷(黄庭坚)后也,共谈时事,且诗黄岩柑橘之美”:


  “俗子避形影,僧家共往还。


  高谈犯时忌,妙语发天悭。


  霜后思新橘,梦中归故山。


  何时免奔走,终老白云间。”


  此外他还有《送青柑与秋房》诗:


  百果之中无此香,青青不待满林霜;


  明年归侍传柑宴,认取仙乡御爱黄。


  5、这时还有舒岳祥作的《赋橘花》:


  “璘娥琢月翦冰花,著叶团圆更不斜;


  只把青葱争玉树,不将夭冶斗金沙。


  吹香自满骚人国,成实还宜野叟家。


  老我真成被花恼,尊前坐叹复行嗟。”


舒岳祥字舜候,宁海人,宋宝佐四年进士。宋亡不仕,隐居教授,为赤城书院堂长。


同时,还有宋理宗时与兄同登乡科俱能文号二李的李森写的《庐墓有感》:


  “流水绕门去,愁云压径斜。


  天人烧柏子,有客问梅花。


  橘熟猿窥树,池空鸟啄花。


  自伤寒谷日,不及照昏鸦。”


  6、元代柑橘诗仅发现《慎余先生环清轩初会》上首:


  “环清初试酌,披豁见情真。


  醉蟹凝胶腻,香柑噀雾新。


  襟怀原落落,笑语自津津。


  最爱门庭静,超然远市尘。


作者潘从善字择可,元至正中以进士累官承直郎同知制诰兼国史编修,工古诗文,善小楷,名重士林,著有《松溪集》。诗中醉蟹,香柑,正是沿海橘乡十月间美食。


  7、到明代,留下来的柑橘诗较以前多了。明建文二年进士徐新,字德新,历任监察御史。后因忤中贵人而左迁县令。他在异乡尝橘,倍思家乡丹橘,作《扈从至凤阳尝橘》:


  “丹橘我所爱。十年不得尝。


  云游与寄寓,邻国杳难望。


  及兹忝扈从,驿骑来凤阳。


  见此洞庭实,灿然盈顷筐。


  中官邀我留,慰我久渴肠。


  剖剥喷香雾,入口甘琼浆。


  琼浆未云贵,所贵乡味长。”


  8、程完,明永乐二年曾为花九老会作序。他写有《次韵彭道人山居》七律一首:


  “尘土何曾到竹房,仙家无事日偏长。


  看花曳杖春风暖,点易研朱晓露凉。


  地底甘泉通橘井,瓮头新酒注糟床。


  他年有约相录处,芝草琅玕满径香。


  9、王弼、字存敬,号南郭,明成化进士,任兴化太守,终于任所。著有《南郭集》,在《舶上谣》中咏香橙:


  “千艘飞过石头城,猎猎黄旗发鼓声;


  中使面前传令急,江南十月进香橙。”


  10、咏香橙的还有明崇祯进士横街柯夏卿。他在《寒夜兀坐》中写:


  “幸得移山住,山深夜亦长。


  拨炉寻宿火,揉纸续檠光。


  寒鼠喧敧枕,霜鸡拍短床。


  堂前供绣佛,频梦惹橙香。”


  11、明代历史地理家、旅行家徐霞客游雁宕经黄岩时写出了:“未解新禾何早发,始知名橘须高培”的诗句,上一句写的是席草,下一句是写滨海斥卤之地种橘要打“墩”,


  12、明弘治十三年,提学副使赵宽到黄岩,叫当时七八岁的店头神童章克震作橘诗,由于耳濡目染,他挥笔立就:


  “珠样团圆金样黄,洞庭湖上傲秋霜;


  剥开皮肉香生手,陆绩怀时出九江。”


(注:陆绩,三国吴人。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归以遗母。)


  13、明代橘诗还有诸生应兴允写的《和王伯起眼前秋色好》:


  “眼前秋色好,静对惬幽人。


  岚净山容古,霞明水际新。


  擘柑香入雾,酿蔗冷浸醇。


  潇潇随衫履,陶然趣自真。”


  14、吴伯通的《橘泉为黄岩陈允谟赋》:


  “传得神仙术,青囊无别材。


  根深灵橘茂,井渫冽泉甘。


  活物同时雨,论功愧尔梅。


  乾坤多沴气,赖此救民灾。”


  15、武林人正岩和尚,曾居明因寺,善诗,著有《同凡集》。他写了《黄岩小橘甚佳喜题一绝》:


  “橘花如雪忆长州,橘子黄时到古瓯;


  多谢吴天怜远梦,飞霜酿出洞庭秋。”


  16、明清之际,出现了唯一写朱栾的诗。这是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写的。黄宗羲字太冲号梨州,余姚人。他在《寓黄岩》诗中写道:


  “临海饶风物,旅情亦渐移。


  朱栾山客饷,方物野僧遗。


  村酒成红曲,山肴脯柿李。


  明朝值令节,社鼓赛王维。”


黄岩西城旧有西园庙,庙祀王维,每年二月二庙会时,演戏敬神,并有诗画挂展。黄宗羲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南游天台、雁荡,曾寓居台州,其诗应写在次年二月初一日。


  17、清代康熙年间邑人叶光烁另一首题为《答袁鲁山别后怀韵》:


  江上相看水急流,白蘋风挂一帆秋;


  归来抱膝松林下,载舟双柑忆日游。


  18、黄岩诗人朱廷简的《采棉歌》中有句云:“台之浒、橘之浦”。嘉庆年间,张泰有《以江田橘遗南陔》:


  “不羡霜丸出洞庭,江田新摘满林星;


  手香经夕惊还在,梦渴兼旬顿觉醒。


  愧少封题三百颗,略供熏习十分馨;


  回肠似共秋苞远,更为诗癯论食经。”


张泰字玉铉号芍田,以江田橘送人,满口称赞橘子好,毫无自谦之辞,可见黄岩橘已为橘中佳品而不羡洞庭“霜丸”了。


  19、同时,还有韩修纮的《晚望北园》:


  “秋畦老囿换新容,橘柚云深山万重;


  但使园林常五色,不须惆怅故候候封。”


韩修纮字元同,著有《山天楼诗集》、《青汗堂诗史续集》。他在诗中曾用《史记·货殖列传》中“蜀汉江陵千树橘,此人与千户候等”的典故,说明是时黄岩人又已种橘致富了。


  20、林孔哲《秋兴》:


  “橘绿枫黄又一时,半生岁月感差池。


  张家父子衣仍布,孟氏子妻髻当椎。


  兰玉栽培陛下影,萱花妥贴镜中诗。


  不堪门第重回首,恐惹秋肠尽学痴。”


  21、仿川东民歌竹枝辞作橘枝词,最早见于宋叶适的:“蜜满房中金作皮,人家短日挂疏蓠,判霜剪露装船去,不唱杨枝唱橘枝。”清代,黄岩则有《西江橘枝词》。一为张平作:


  “菱花无藕又无莲,杨花成絮不成绵。


  不如种出西江橘,听歌一曲好团圆。”


  22、另有应昆作的二首:


  “参差红影小红楼,大姐扶肩妹上楼;


  下枝红迟上枝早,姐妹同根各自愁。”


  23、“采莲清唱望江南,风味差迟各自谙;


  莲子相思为心苦,橘子相思为心甘。”


  张平字六星。应昆字启斌号玉山,著《啖蔗集》。两人都是嘉庆时人。


  24、临海人宋世荦,清乾隆五十三年举人。他的《黄岩道中》是写城南发展小橘的诗:


  “平畦嫩橘矮于桑,海气侵肌午亦凉,


  路入绿荫春未老,细花如雪惹衣裳。”


  他殁于道光元年,诗篇应为嘉庆年间作品。


  25、清道光中,有夏畴借橘《咏怀》诗。夏,城关中巷人,字子范,著有《培风阁诗钞》。诗云:


  “后皇有嘉树,受命生南国。


  绿叶纷素荣,曾枝锐剡棘。


  园果搏青黄,文章烂雕饰。


  任道本深固,一志难徙植。


  夏王厥包贡,矜宠待申锡。


  嗟尔内精白,幼岁可师式。


  委身落玉盘,岂必冀见食。


  即今霜雪贸,苏世仍独立。


  变枳勿为良,常恐逾淮北。


  木性不天飞,何能借羽翼。”


  26、同时借橘咏怀的还有蔡柔的《橘园》:


  “橘园风景异,此木正多荫。


  夏到花如玉。秋来子似金。


  陆生怀孝行,屈子起忠心。


  亦有凌霜操,谁来赏独音。”


  27、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陈辉任黄岩县令,给吴县孙义钧送黄柑、金橘,从而留下孙义钧写的两首橘诗。


  陈大令辉宰黄岩饷黄柑、金橘谢之以诗:


  “溪山第一小樊川,吏隐来探古洞天。


  诗占永嘉郁温尹,不须桃实羡神仙。


  题封比贴手缄开,霜后分甘三百枚。”


  28、《黄岩》:


  “海国看城市,闽瓯自此分。


  诗才戴处士,武烈戚将军。


  橘柚编篱护,芙蓉莳药勤。


  炎蒸岂过岭,十月尚诛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