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苏打治癌”:严谨科研成果慎防夸大宣传

 nizijun 2016-09-27

“小苏打治癌”:严谨科研成果慎防夸大宣传

作者:阅尽

近日,一则“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新闻吸引了公众眼球。报道称,浙江两位医生在临床研究肝癌中,运用栓塞术对肿瘤注射小苏打,不仅切断肿瘤的“食物通道”,还加速其营养消耗,从而迅速“饿死”肿瘤。

令人振奋的是,治疗的40例病人,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100%。而且,这些病人患的均是难治型肝癌。更难能可贵的,小苏打很便宜,与天价的治癌药物反差强烈。

被医学界判了死刑的绝症,竟能用简单的方法治愈,且费用低廉,这无疑是医学的“重大突破”,轰动性不言而喻。在手机微信和微博中,标题党们在“转播”新闻时多用了“神”、“牛”等醒目字眼,有些甚至称“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癌细胞”。

网络时代,类似新闻的传播极具爆炸性,转发与热议是海量的。许多网友对此科研攻关予以点赞,甚至说该获诺贝尔奖。而对诸多正与病魔抗争的患者及亲属来说,更是从报道中看到了希望,觉得“有救了”。

然而,也有人质疑“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真实性,认为此说法并不准确,称小苏打在治疗中仅起烹饪“调料”的作用。而且,治疗所涉的样本太少,缺乏说服力。有文章则直指媒体在报道中“总想搞大新闻”,哗众取宠。

这一来,倒让有些人不知该信谁了。说实话,若质疑的声音音量足够大,令某些易于发热的脑袋凉下来,那倒是好事,至少为社会平添了“兼听则明”的参照。眼下的舆论场,有不少经媒介接力转发放大的“重大新闻”,更有不少听风便是雨的“内部传闻”。这些东西,不仅掩盖了事情的真相,亦混淆了视听。

其实,揭开众声喧哗的迷雾,医生团队的科研是严肃而严谨的。他们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公开研究数据,并持续几年跟踪。对这样矢志于攻克医学顽症的医生,其精神理应给予肯定,成果无疑也需大力播扬。对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体现出社会的价值取向。但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尤其是攻克癌症这样的“世界性难题”,必须经得起时间和实证的检验。

事实上,对医学成果的宣传,由于专业性极强,不仅易造成常识性错误,弄不好还可能产生误导,令患者贻误治疗。类似教训可谓多矣。如民间流传着各种神乎其神的“偏方”,也有所谓“妙手回春”的“神医”,有的患者就医后或真被治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声名远播,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但其实再神的医术背后都有失败的案例和教训。

正由于各种医药广告的夸大宣传,以及媒体对现代医学局限性及风险的忽视,无意间拔高了公众对现代医学的期望值。近年医患关系紧张,纠纷诸多,固然有体制之因,但很大程度与民众对医学不切实际的期望有关,以为患病了到医院就定能治好也必须治好,否则就是医生的责任或是医疗事故。

表扬和捧杀,其实仅毫厘之间。虽然现代医学不断进步,但就总体而言,人类对不少疾病的认识及治疗都仍处弱势地位。只有牢记这点,才能对各种医学科研的突破有清醒而理性的认识,也更有助于社会对医学科研的提高和推动。某些媒体无意识地对医学成果夸大其词,即使出于善意,也形同忽悠,既无益于公众对现代医学水平的准确把握,也会令社会认知出现偏差,或致后患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