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代书法篇

 双笔书画家 2016-09-27


晋代书法篇

   晋朝的书法水平受到推崇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蔡伦造纸术推广在晋朝广泛普及到民间,书写成为普遍需求.晋人对书法的发展还体现在不断追求提高书法技艺,不是把书法仅作为交往工具,众多的士大夫交往间,相互以书法为竞争内容,也促进了不断提高整体书法水平。晋朝书法艺术有长久的影响力也体现在其书法表现了晋朝自由浪漫的社会风尚,晋人崇尚自然、自由的思想气质也流露在晋朝的书法作品中,这对古代士大夫具有很强吸引力。晋朝书法就不仅具有艺术性,更有思想性和文化性。


收录作品



晋 王羲之 《兰亭序》

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晋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晋 王羲之 《万岁通天帖》

晋 王羲之 《远宦帖》

晋 王献之 《行书鸭头丸》

晋 王献之 《中秋帖》

晋 王珣   《伯远帖》

晋 陆机   《平复帖》

晋 索靖   《出师颂》

晋 佚名   《曹娥诔辞》



图文赏析




▲《兰亭序》(冯承素本)晋, 王羲之 , 纸本,尺寸24.5X69.9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


▲《快雪时晴帖》晋, 王羲之 , 纸本,尺寸23X14.8cm,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晋, 王羲之 , 纸本,尺寸24.7X46.8cm,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行书,三帖同书於一纸之上,前四行是为平安帖,次三行为何如帖,最末二行为奉橘帖,帖文大概是慰问酬对之语。此帖前隔水上有瘦金书题签「晋王羲之奉橘帖」,下钤宣和朱文连珠玺。羲之书法,载誉千年,惟世传墨迹,多为唐人临本,或钩摹本,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藏家多定为羲之真迹。用笔圆钝,结体平稳匀称,在优美的姿态中,流露出质朴内敛的意韵。


▲《万岁通天帖晋, 王羲之 王献之等, 纸本,尺寸26.3X353.8cm, 辽宁省博物馆藏。《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宋代《秘阁续帖》、明代华夏《真赏斋帖》、文徵明《停云馆帖》、王肯堂《郁冈斋帖》、清代《三希堂法帖》曾刻录。 其中以真赏斋为精刻而有名。



▲《远宦帖晋, 王羲之, 纸本,尺寸24.8X21.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远宦帖》亦称《省别帖》,为《十七帖》丛帖第十五通尺牍。草书,6行,53字。王羲之在信中对周抚对家人的问候表示感谢,提及自己的妻子的情况时,对其病重非常担忧。信中还问及陶侃家人和一些同僚的近况。《中国书法全集》对《远宦帖》的书法风格评价为“偏锋侧锋甚明显,体势多有章草意味”。


▲《鸭头丸帖晋, 王献之, 绢本,尺寸26.1X26.9cm, 上海博物馆藏。

《鸭头丸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写在绢上的一件优秀草书作品,此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共有两行15字。这幅作品运笔非常熟练,笔画劲利灵动,风神散逸,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笔锋人纸灵巧而又变化多姿,方笔、圆笔、侧锋、藏锋都有,如“鸭”、“当”两字起笔处是顺着笔锋直接入笔,“故”字起笔是侧锋,“头”、“不”等字与上一字相连,所以是逆锋起笔,但也有以顿笔和藏锋起笔的,如“明、君”等字。字与字之间气脉贯通,连中有断,如第一行“明当必”,第二行的“集当与”笔画连绵,而“佳、明”,“与、君”等字之间重新起笔,调整笔锋,但暗中还是有呼应,,断连结合使整幅字有疏有密,空白灵活。帖中的10多个字曲直结合:横竖较直,有刚劲之美;又有圆转外拓的曲笔,有遒婉之美,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润,变化丰富。章法上行距很宽,显得萧散疏朗,堪称是一幅不拘法则而又无处不存在法则、妩媚秀丽而又散朗洒脱的草书精品。

▲《中秋帖晋, 王献之, 纸本,尺寸27X11.9cm, 故宫博物馆藏。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伯远帖晋, 王珣, 纸本,尺寸纵25.1cm,横17.2cm。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伯远帖》被称为天下第十大行书之一,排第四。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中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

▲《平复帖晋, 陆机, 纸本,尺寸:纵23.7厘米,横20.6厘米, 故宫博物馆藏。《平复帖》牙色麻纸本,9行84字。《平复帖》书写于西晋,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陆机《平复帖》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出师颂》晋, 索靖, 纸本,尺寸:纵21.2cm,横127.8cm。《出师颂》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序,唐朝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朝绍兴年间入宫廷收藏,明代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乾隆皇帝曾将其收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逊位清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该卷携出宫外,1945年后失散民间。2003年7月突然在中国嘉德2003年春季拍卖会上亮相,引起业界轩然大波。

▲《曹娥诔辞》晋, 佚名, 绢本,尺寸:纵32.3厘米 横54.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曹娥诔辞》所书内容即为碑文。此卷屡经刻石,故有《曹娥碑》之称。通篇以小楷书写就,捺笔厚重、结体扁方,尚存隶书笔意,从中可以窥见早期楷书的笔法、结体特征。此卷历来有王羲之墨迹一说,至宋高宗赵构时明确为晋时佚名之作。





经典文章   选择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