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里那些远去的秋虫呢喃

 昵称33138968 2016-09-27

古诗词里那些远去的秋虫呢喃

昨夜入睡较迟,静卧于床,四下寂然,竟然听到了楼下草丛中传来的秋虫阵阵鸣叫声,唧唧切切,如断如续…..那声音低沉而清晰地传到耳畔,仿佛在提醒我:你听,秋天真的到了哦。

古诗词里那些远去的秋虫呢喃古诗词中关于秋虫鸣叫的描写,最早可能要追溯到《诗经》。《诗经·国风·召南·草虫》有这样的句子:“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昆虫学家告诉我们,所有秋天昆虫的鸣叫,都是雄性在求偶。诗经以草虫鸣叫阜螽腾跃起兴,描写少妇思念丈夫的情怀,正可谓循其本源,恰如其分。

古诗词里那些远去的秋虫呢喃唐人也有不少描写秋虫鸣叫的诗作。如中唐诗人张仲素的《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描写闺中女子挂念远方征夫的情思,闺怨之辞,依然还是《诗经》的调子。不过,同样的秋虫鸣叫声,到了白居易笔下,似乎就发生了一些变化。白居易的《秋虫》诗写道:

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

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古诗词里那些远去的秋虫呢喃除了思妇,还增加了“愁人”。那些境遇困顿的穷愁之士,听到深夜里切切喓喓的秋虫鸣叫之声,都开始不淡定了,油然而生华年易逝壮志难遂的慨叹。所以,白居易在另外一首《冬夜闻虫》的诗中这样谆谆告诫: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

我是老翁听不畏,少年莫听白君头。

古诗词里那些远去的秋虫呢喃唐代诗人中间,最喜欢描写秋虫鸣叫的,大概要数那位以穷愁苦吟著称的孟郊了。在孟郊的诗中,秋虫是经常出现的物象,如:

远客夜衣薄,厌眠待鸡鸣。

一床空月色,四壁秋虫声。

──《西斋养病夜怀多感因呈上叔子云》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老泣无涕洟 ,秋露为滴沥。

──《秋怀》之一

老病多异虑,朝夕非一心。

商虫哭衰运,繁响不可寻。

──《秋怀》之七

以至于后人把孟郊这类幽僻凄冷的诗比作了“吟秋草”(欧阳修)、“寒虫号”(苏轼) 。

古诗词里那些远去的秋虫呢喃尽管语多不屑,但无论如何,大致从中唐而后,诗词中有关秋虫的鸣叫,终究开始与穷愁苦吟、感时伤逝挂上了钩。即便那么看不上孟郊诗作的欧阳修,在他自己的名作《秋声赋》最末,也不忘写上一句“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来渲染气氛。

古诗词里那些远去的秋虫呢喃宋人诗词中,有关描述秋虫鸣叫的作品就更多了。兹举几例:

《夜思》 张耒

万声沈寂漏丁东,金井栏干上暗空。

半夜西风人未觉,秋声先报草根虫。

《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 秦观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秋虫》 杨万里

蝉哀落日恰才收,蛩怨黄昏正未休。

催得世人头摠白,不知替得二虫愁。

《促织》杨万里

一声能遣一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

不解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

《蛩》 范成大

壁下秋虫语,一蛩鸣独雄。

自然遭迹捕,窘束入雕龙。

《秋夜有感》 苏泂

灯影三更夜,虫声四壁秋。

雨阶疏滴滴,风幔飒悠悠。

朋友新凋丧,湖山旧钓游。

平生匡复志,老去未能休。

古诗词里那些远去的秋虫呢喃而宋人所有描述秋虫鸣叫的诗词中,写得最好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我以为要数岳飞的这曲《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昨夜寒蛩不住鸣”,这是依《诗经》的传统,以秋虫鸣叫起兴,即景抒情,寓情于景,表达的却是作者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愁怀。一如大多数描写秋虫鸣叫的诗作那样,整首词的风格显得含蓄委婉,沉郁悲怆,结合了作者的生平和功业后,遂成千古名作。

……

秋虫们兀自在深夜里尽情的鸣叫,这些唱着求偶欢歌的虫子们自然不知道,它们的呢喃吟唱,千百年来竟会勾起人类如许多的愁思怅绪,以至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而在诗人们看来,这些无知的虫子们又是何其有幸!以至于陆游要在《闻蛩》一诗中叹道:

稽首周公万世师,小儒命薄不同时。

秋虫却是生无憾,名在豳人七月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